第1573章 北斋的新工作(2 / 2)

有明一代虽然理学昌盛,但也不是没有其他思潮诞生,王阳明的心学自然不用说;泰州学派的李贽批判重农抑商,扬商贾功绩,倡导功利价值;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这明末三大思想家自不待言,能涌现出这么多思想家,说明大明的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了理学的局限性,试图用自己的方法来拓展儒学。

若是任由他们发展,未必不能闯出一条新路来,可惜建奴入关打断了这一进程,让堂堂华夏变得万马齐喑,无人再敢进行思想界的探索,大家伙儿只能寻章雕句,弄些金石考据之类的玩意儿聊以度日罢了。

沈隆知道,想要让华夏重新领先于世界,光靠技术上进步是不够的,还得继续在思想上有所发展,所以他才让北斋前往江南,复制东林党的路子,在各种思潮蓬勃发展的江南对这些士子进行潜移默化,从而让他们改变思想,然后再从下往上影响朝廷。

此前的那些文章还有这篇《治平》只是开始而已,然后不时丢几篇王夫之、黄宗羲等人还没写出来的文章等时机合适的时候,直接丢出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用这个大炸弹来动摇理学的根基,为日后大明的发展指明道路。

“先前听闻陛下让郑芝龙吸纳流民前往大员的时候,在下还觉得是暴政,如今再看这篇文章,方知道陛下所思所虑果然深远,如今的中原却是养不活这么多人啊!”

“永嘉南迁,长江以南日益繁华;北宋开拓两湖,自此湖广熟天下足,纵览史书才发现,其实前人也在做类似的事情啊!”北斋拿出这篇文章之后,江南士子就开始为沈隆拓殖海外寻找理论基础了,“如今天下九州可耕种之土地大多都被我大明所占,现在也是该放眼九州之外了。”

“如此盛事,真恨不得效仿班定远投笔从戎,为我大明经略海外,成就功业、名留青史何不快哉!”有人心生感慨。

“哈哈,张兄若是要舍了科举去海外,伯父恐怕非打断你的腿不可!”有人当即笑道,固有思想的改变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现如今大家对海外依旧充满畏惧。

不过有人开始萌生这种想法就是好的,那怕只有百分之一的人真的付诸行动,以大明的人口基数,这也是一个相当了不起的数字。

看着这些士子群情激昂的样子,北斋越发觉得自己的工作有意义了,她将目光投向北方,听闻陛下要下江南,不知道那时候是否可以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