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家婆在八零[穿书] 第5节(2 / 2)

“哦,那就算了呗。无亲无故的,找不着就算了。他一个半大孩子,能有这个防范心也挺好不是。”雪雁看得很开,也是跟几十年之后,人与人之间连最基本的信任都没有的社会环境有关,她已经习惯谁都不信了。觉得人家没跟萍水相遇的陌生人说实话,再正常不过。

“好心被当成驴肝肺,我也没坑他骗他,让人这么防着,闹心。”文强意难平,他跟人家掏心挖肺的,结果发现对方全是假意,小心灵受伤了。

“防人之心不可无,你也学着点儿,没坏处。”雪雁还得劝他。

其实劝不劝的意义不大,确实是陌生人,文强也就是念叨两句,过后就算了。

该干嘛还是干嘛。

这一次折腾回来,又换场地了。到汽车厂的家属院摆摊。汽车厂更大,解放牌的货车,一天能卖好多辆。工人上万,家属院好几处,都老大了。

一百多条牛仔裤,又是一天,卖完了。

雪雁挣了三千块钱。还给自己留了一条牛仔裤。

文强也挣了一千三。

发财了。

可挣得再多,也要停了。

还有两天就过小年,快两个月没着家了。没有大过年的还在外面跑的。

当天晚上在旅店住了一晚上。

第二天姐俩到批发市场买年货,准备回家过年!

第8章

衣服的样式都是差不多的,最多只分个男女款,雪雁给娘家父母,婆家公婆,祖公婆还有大姨一人买了身单衣,男款十三,女款十一一套。之所以单带大姨婆的,也是因着孕期和月子里人家一直很照顾她。又是一个屯里住,大过年的,本该有过年的礼物的。再有就是几个孩子的衣服。

自家的两个,最小的还不会爬,就用不着买新衣服了。还有苏玉梅家的两个,自家大哥家的两个,文强家的丁晴。又是七套。

文强见雪雁都给买了衣服,他就不买了。用不着那么些衣服。他买的都是吃的。省城里的吃食怎么也比兴隆镇上的多。除了给两个吃奶的孩子买了二十袋真正的羊奶粉,还给大的孩子们都买了水果糖。老人就没那么多讲究,青山县是内陆县,又是大平原上。没有河,也没有海,更没有山。山珍海味全都是稀罕物。就买了半麻袋木耳,半麻袋蘑菇,还有二十斤干海带,六条带鱼,是按照丁家、李家还有他老丈人家一家两条准备的。再加上十斤海米。总共花了不到五十块钱。

雪雁在火车上琮给亲妈和婆婆织了毛衣,十几件衣服加上几十斤吃的。足足四个大包袱。衣服还好,文强买的那些吃的,味儿都可大。又赶上马上过年,火车上能挤死人,坐票是不可能有的。从省城到青山县一个半小时的路程,雪雁那脚都没怎么着地,挤了一头一脸的汗。还有车厢里那味儿,能把人熏死。下车的时候,呼吸到新鲜空气,一对冲,差点儿就吐了。

到了县城就好办了。

文强在县城里认识的人多,在他一个哥们儿开的饭馆借了一辆人力三轮车,拉上东西,还有雪雁,自己骑着回家。

“可算是到家了,我这身骨头都快折腾散架了……”

到家门口的时候,雪雁忍不住感慨。

从来没有这么折腾过,这经历,也是难得。

“一个个的,就是不会过日子,刚挣几个钱就这么霍霍。就不能好好攒着干点啥吗?我跟你爸缺你们那衣服穿?还是缺那两口吃的?”雪雁妈一看那半三轮车的东西,那个上火呀,心疼得不行,嘴里念叨个不停。

“妈,我要冻死了,少念两句吧,这两个月没折腾死我就算命大了。快让我看看小雪,可想死我了。”雪雁不听她妈念叨,进屋把鞋一甩,直接上炕头儿,把手和脚都放在炕被下焐着,待身上的凉气去了,手也暖和了,才过去抱孩子。

哇哇哇……

粉雕玉硺的小女娃,一看抱着她的人,不认识,不是姥姥,也不是舅妈,哇的就哭开了。

“小没良心的,亲妈都不认了。”雪雁念念叨叨的把孩子放回炕上。

“还有脸说孩子呢……”雪雁妈听到孩子哭声,进屋里看孩子,正好听到她念叨,马上给外孙女报不平。

“妈……你说我这闺女咋长得这么好看呢!是不是随我了?”雪雁不跟亲妈犟,也是自己理亏。扔下刚满月的孩子一走就是俩月,确实怪不到孩子头上。别说这么小还不认人的孩子了,就那两个大的,都不知道有没有把她这个亲妈给忘了。

“哼……”老太太鼻子里哼出声表示不认同,但也死活不开口说孩子长得像她爹。雪雁长得不丑,只能说是中等偏上,或者在好看的人里算是一般的,这闺女,老太太活了五十来年,就没见过这么好看的娃娃,把爹妈脸上的优点全给攒一起还优化了。是真的好看。但是老太太看不上李立海,是不可能说孩子是因为像他才长得好的。

“妈,毛衣试了吗?合不合身?两个颜色,你先挑。”两件毛衣都是同样大小的。这年头的人,身材都瘦得很统一,没有特别胖的,俩老太太都算是标准的身材,娘家妈个子能高上两三厘米,她们这辈人喜欢穿大一点的衣服,所以,不影响什么。

“挑什么挑,我要那个深色的,浅色的显年轻,给你婆婆留着,带两个孩子,不容易。”亲妈怎么都行,不会挑理,婆婆就不能太随意了。

“孩子肯定都是我爷我奶看着,她就是给做口饭。妈,你别整得跟我欠得他们天大的人情一样呗?要不是他们儿子不做人,我至于逼得大过年的还在外面跑吗?”雪雁不是不懂人情不懂感恩的人,婆家几个长辈帮她带孩子,对她也不错,这个情她是领的。但是她并不想背上这个道德的枷锁。原来的雪雁一辈子凄惨,还不是因为背着这些个东西放不下嘛!

“我跟你爸,就你这一个闺女,只希望你能安安稳稳的过完这一辈子。不求你们大富大贵,不冻着不饿着,把孩子好好养活大了就行。哎,当初不让你跟李立海,你非不听。到今儿个知道后悔了?进一家门出一家门,哪是那么容易的事儿,这两个月我一直睡不着觉,也寻思了。你想离婚,我不反对,孩子你可得想好了。李家不可能把三个孩子都给你,再说,你一个人也养活不了三个孩子。李立海不着家,那孩子肯定还是得老人带,你现在多对老人好点,也是为孩子积德了。”当妈的,恨不得时时刻刻都在为儿女算计。

“妈,我知道的。这不是也给孩子他奶织了毛衣嘛。过年的衣裳也都是跟你和我爸一样的。这不就咱娘俩说说嘛。我就是不想以后他们仗着看了孩子,就觉得自己功劳大,来拿捏我。我以后要挣大钱的,他家那么些儿子,老五还没结婚呢,谁填得起那么大坑。”

这可不是未卜先知,剧本里写得明明白白的,李家老五结婚娶媳妇,一半的钱都是丁雪雁出的。还有四个老人,人老了哪能没个病没个灾的,哪一回不是她婆婆可怜巴巴的到城里找她想办法。哪回不是挣了点儿钱就得拿出去填大坑,还得供着监狱里的李立海。要不然,她明明挣得不少,哪至于穷到连饭都吃不上。

“那到是。你能自己心里有数儿就行。离了婚各过各的,跟他们家就没啥关系了。”当妈的自然是不想自己闺女吃亏。

“对了,妈,李立海回来了吗?”正主不在家,离婚也是离不成的。

“没有。上礼拜隔壁你三大爷说还有人跟他打听李家沟怎么走,说是要找李立海呢。他回来肯定得坐客车,你老姑能不知道吗?”雪雁的小姑姑在客车站卖票,全镇只有一辆十七座的面包车,五毛钱一张票,高消费。一天只在镇上和青山县跑一个来回。平常如果不是急事,一般是没人坐的。要么就是一些爱装有钱的人坐。李立海那一号的,是肯定不会像正常人,能搭车就不花钱坐客车。他是一定会找最适服的交通工具的。

“又不知道在外面招的什么狐朋狗友回来。”雪雁报怨,以为又是他那些乱七八槽的朋友。以前也常有,李立海在家的时候,总有些不着四六的人到家里找他喝酒,那时候的丁雪雁可是向来认劳认怨,好酒好菜的伺候着的。

“还能过年都不回家吗?”雪雁妈怀疑。

也说不上心里是什么感觉。她也不想闺女离婚,毕竟这年头离婚不是啥好名声,哪怕大半个兴隆镇都知道李立海是个什么货色,离了婚别人也一样会讲究雪雁,怕是连以前结婚之前的那些事都会被翻出来讲。可是不离婚,又舍不得闺女受苦。这个矛盾的心理,有时候她就觉得还不如李立海一直不回家呢,闺女自己带着孩子过,不用被打,也省得被人讲究。恨急了的时候,觉得他最好死在外面才好,闺女就不用坏名声了。

“谁知道。爱回不回,不回我们娘几个还能过个好年。”雪雁也着急离婚,可人不回来能咋办。她现在心里越来越确定,李立海一定是听到了什么风声,不敢回来了。

姐俩回来了,第二天又是小年。丁老爹丁大哥也处于半休假状态了,一直到正月十五之前,每天上半天班就可以。没有特殊事情,不去也行。

当天下午,爷俩都早早的就回了家。丁大嫂和孩子也都过来了,一大家子提前吃了个团圆饭。孙兰英从中午姐俩回来卸了货就开始忙活,杀了一只鸡,又去公销社买了一条鲤鱼回来。又泡了海带,买了干豆腐皮,用白菜拌得家常凉菜,再加一个炒豆芽,四个菜,有荤有素,有凉有热,很丰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