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灰养包子 第120节(2 / 2)

玲珑听着她这沙哑的声音,又是心疼又是好笑,“您别说话,我们晓得了,明儿托于大姐办了就是。您也是实在人,非得个个都要回,您哪里比得过他们?他们这是见天在山里练出来的嗓子,一音传千里。”

孟茯如今悔不当初,喉咙里每呼吸一下,有些火辣辣地疼。

回了院里,萱儿清儿兰若少不得给她找了冬梨来炖甜水,于四莲也找了几个偏方,一个个恨不得能将她这喉咙当场治好一般。

可孟茯本身就是大夫,只晓得用药不在多而在精和对症,她们这些个乱七八糟的哪里顶用?自己抓了些个胖大海来泡水喝。

可即便如此,第二天嗓子也不大好。

好在第四日,沈巽就带着沈墨兰和几个族里的一起来了,有他们跟着帮忙,速度快了不少。

预计七八天完成的事情,第六天就好了。

恰好新来的牛县令携着夫人到了,孟茯让人去打听,听说还有小公子一说,便晓得是牛夫人终于得了孩子,自是替她高兴,连忙备了厚礼,等着他们安顿下来第二天,便去拜访。

算起来也是小二年没见了,她儿子也才三四个月罢了,因这南海郡的天气炎热,所以也就解开了襁褓,如今穿着小兜衣,脖子上挂着长命锁,四肢又白又胖,好似莲藕一般。

“你不晓得,我家老爷原本是要去涠洲的,可是临行前,说这石头县的苏大人辞了,这里到底是有铁矿,所以比涠洲那边要紧,便又将他临时调到此处,我这心底是高兴啊!”她慈爱地看着摇篮里瞌睡了的儿子眼,穿着花布鞋的脚尖轻轻地踩着摇篮的底座,轻轻将篮子摇起来。

又怨孟茯,“你当初和沈大人成亲,虽是急促了些,可好歹也要知会我一声才是,可怜我在那郦县,那个地方你是晓得的,风不进雨不出的,直至两个月后,我得空去玖皁城寻你,见你门脸都盘了出去,问隔壁卖乌角巾的掌柜,才晓得你不但嫁了沈大人,还追随着他已经来这南海郡了。”

这还真怨不得孟茯,因为她当时也不知道啊!直至成亲当日才晓得成亲一事,可那个时候通知哪里来得及?后来又住在玖皁城书院里,为了避免给书院里添麻烦,她也没随便进出,更不要说跑到郦县那么远的地方去了。

如今少不得与她一番解释。

好在这牛夫人也不是那不讲道理的人,“罢了,如今好歹是遇着了,只是你如今忙,我也不叨扰你,待你得了空闲,我是如何也要去你府讨一顿席面才作数。”

孟茯自然是应了,又见她家这娃娃生得可人,跟那玉瓷娃娃一般,心里很是喜欢。

牛夫人见她看得出神,便欠身朝她靠近几分,低声问着,“你和沈大人,是何打算的?算起来你俩成亲,也这么久了。”目光落在孟茯的小肚子上。

早前是因为觉得假成亲,所以没有那想法。后来虽晓得已经是作假成真,但因自己年纪还小,自己是个做大夫的,哪里会为了生孩子而糟蹋自己,何况这孩子又不是不能晚几年再要?

早早生对孩子对母亲都不是好事情。

再到后来,是沈夜澜主动和她商量的。

当时他只说:“我在这南海郡,虽是要待几年,可这海贼不彻底除掉,往后这里的老百姓就没得安生日子,你若有了,我照顾不过来,不能日日陪着你们,要不再等几年?”

孟茯正是巴不得能,最好过个三五年再考虑,自然是应允了。

可是人的心境是真的会随着环境而变化的,就如同现在,孟茯竟然有些动心了,心里忍不住想自己若是和沈夜澜有了个孩子,是不是也如同这摇篮的奶娃娃一般,好似人参树上结出来的小人参一样可人。

便又想,自己起了这心思,多半是因为来石头县时,才听说卫如海家里喜得千金,如今又见牛夫人也有了儿子,方往这一方面想的。

于是待遇着皎月的时候,便忍不住问她,“你和苏大人,就不打算要孩子么?”

苏泊这两日正忙着与牛大人交接,皎月没得事了,便来寻孟茯,一起去工坊。

这马上就能开工的,工人孟茯依旧让笪丹做主寻,从这修建工坊一事来看,他就是个可靠的,而且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也有。

叫他在这里做个大总管的,最是可靠,又能进一步让畲人瑶人汉人关系融洽。

所以这些事情交托给笪丹,她也就没有那么忙。

方能与皎月说些闲话。

如今皎月听到孟茯问,左右瞧了一眼,见玲珑她们都在后面没跟来,一时神秘兮兮地朝孟茯小声说道:“我实话与你说了吧,我俩这样的年纪,若是没个孩子,是真的心焦,可我俩有孩子,还两个呢。”

孟茯也被她这话吓了一跳,下意识地朝她那水蛇一般的小腰看了去,“当真?”她晓得有的女人天生恢复就极好,但这皎月是不是有些夸张了?而且听她说还生了两个,怎么这肚子一点赘肉都没有?像是那云英姑娘一般。

“这事儿哪里有开玩笑的,我家大姐儿已经三岁了,小哥儿也两岁了。”皎月说起来时,心里不免是有些难过,“可怜我这不争气的出神,摊上我这样一个娘,不晓得以后会不会叫人笑话他们。”

她先是因为自己的身份自怜自艾的,随即又一脸积极,“所以啊,我和夫君一定要赚许多钱,以后腰杆也能直一些,便可将孩子接到身边来,往后便有人说我是那楼里出来的也不虚他,直接拿银子砸死他!”

孟茯被她的话逗笑了,也信了她说已有两个孩子的事情。

二人寻了一处庇荫的地方坐下,皎月才细说起来,“我那第一次被妈妈推到客人前头,就是我家夫君花了五千两买了我的头一夜,那时候我才十五岁罢了,他也是第一次随着那帮纨绔们到那种地方,懵里懵懂的,所以说来,我跟他姑且也能算是少年夫妻,往后这些年,他就只找我,我虽得了个花魁娘子的名号,可大家碍于他这苏家小爷的情面,虽是对我有些想法,也不好撕破脸面,不瞒你说,我那俩孩子,都是在楼里生的。”

又叹自己算是运气好的,虽出生那种地方没得办法,但遇到了苏泊这个好儿郎,一心一意待她。

“那孩子如今在何处?”孟茯不曾听说,苏家还有这么两个小孙子。

皎月叹了口气,“孩子养在外头一户好人家里,都怨我俩当时年少又糊涂,竟然把孩子生在了外面,没在苏家出生,所以怕叫人闲话。现在将孩子接回来,又怕苏家其他人说难听话,可这实实在在是苏家的孩子,哪里错得了?我和夫君商量过了,姑且在等他个几年,孩子样貌就摆在那里,我们再接回来,哪个还敢闲言碎语?”

孟茯听罢,心说这事儿像是他夫妻俩做出来的,的确是考虑不周到。

不过想到那时候他二人都年少,胆子小一些,也情有可原。

在工坊里待到下午些,那沈巽与几个同族兄弟来了,孟茯引了他们同笪丹等人见面,将读书的事情商量了一回。

孟茯又等了一日,牛大人与苏泊交接完,方与他说这书院的事情,当下将自己此前许诺的银子喊人送了来。

那牛大人当即只朝她拜了一拜,“惭愧,本官愧为本地父母,还要让夫人麻烦。”

牛大人是个难得一见的好官,能为老百姓办实事,与那些个别的官员哪里一样?孟茯自然当不得他这大礼,忙回了礼。

又让沈巽笪丹跟牛大人商议挑选书院地址和动工事宜,自己则准备着要回南海城去。

算着时间,卫如海那里应该挑了会制作盘香的师父来此了。

哪里晓得三皇子李琮听闻此处建造书院,孟茯居然出了差不多一半的银子,怎么可能坐得住?连忙喊了柯子瑜往衙门里送了两倍的银子去,“我不该叫她出这钱,她那银子还是当初从辽国那命换来的。”

他们手头其实也就这些了,柯子瑜见着在孟茯的事情是劝不住他的,也懒得费口舌了,喊人装了银子,送到衙门里去,只说是三皇子的一片心意,家私尽数奉上了,先用这些银钱,莫要动用沈夫人那一笔。

牛大人不由好奇,不晓得这三皇子是唱哪一出戏?但真金白银送上来,断然没有不要的道理,虽说今年石头县老百姓虽的大丰收,但税赋却是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