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古代当夫子 第87节(2 / 2)

谢当苟是听不得这样的言语的,他脸色当即冷了下来,拍了一下桌子,不高兴的说道:“难道因为害怕海寇来抢,我们辽东就不要发展了?红眼的人什么时候没有?你们这想法就有问题!”

寻常百姓都知道没有千日防贼的道理,这些人却偏偏不懂。

或许也不是不懂,他们现在一个个的都在衙门当值,日子过的挺好的,就想着得过且过,不想费劲儿罢了。

瞧着谢辞渊这个语气,有人就明白了,他们的郡守大人,哪里是来跟他们商量的呢?他分明就是来通知他们的!他们毫不怀疑,要是他们再继续反对下去,主张消极发展,他们这公职,也别想要了。

张恒远如今算是比较受器重的人,他的家乡在辽东,自然是无比迫切的希望辽东能够发展的好的。且他本人也很有才华,做事十分有章法,对于谢当苟的某些主张,他也很能理解。

谢当苟当真觉得,这样的人才,放在他的衙门里,着实是屈才了。

他是打算等时机成熟了,就推荐他去当官的,不过现在还不是时候。而且,他身边还需要他来做事儿呢。

这个时候,也是张恒远第一个站出来,说道:“大人这个主张非常好,大人,我这边也有一些想法,说起商户……”

他将自己的想法和打算都对谢当苟说了一下,想法当真是跟谢当苟不谋而合。而且,有些地方,他想的还算比较深入,将谢当苟所设想的一些不大合理的地方,全都弥补了一下。

谢当苟也没参考别人的意见,只眼神冷冷的瞥了那几人一眼,就像是在看饭桶,然后十分器重的拍拍张恒远的肩膀,说道:“说的很好,你现在就回去,写一份报告交给我。到时候我们再商量商量看看,要怎么实施下去。”

“是,大人。”

郡守大人能有这样的魄力,张恒远也是很高兴的。

辽东这块地方,受到地形的限制,虽说有比较丰富的物产,但形成真正的经济收入还是比较困难的。再加上有海寇的存在,就更加雪上加霜了。

想要将这个地方发展起来,就需要一个有魄力的郡守来带领大家一起干。

其他人觉得,现在还不是大力发展的时候,但是张恒远却觉得,现在正是时候。

他见识过衙役和驻军们,包括成王殿下的兵,对上海寇时候的英勇模样。海寇真的不可怕,一无所有的能够将海寇挡在外面,发展起来之后,海寇一样能够被挡在外面。

前怕狼后怕虎,才会什么也做不成。

张恒远得了谢当苟的令,回去之后便趴在书房里面,开始写报告。

他将自己的想法全都写了下来,虽然已经极尽精简,可还是洋洋洒洒的写了许多。

第122章 官府合作

一直到天擦黑的时候, 他才总算将手头的东西全部写完,带着东西到了府衙,他才反应过来, 此时天色已经不早了, 郡守大人这会儿不一定在呢。

他进了府衙,打算碰碰运气, 谁知道谢当苟人也在里头加班呢。

见到张恒远,谢当苟就笑着说道:“就猜到你会来, 来, 给我看看, 你都做了哪些规划。”

张恒远是土生土长的辽东人, 被罢官之后又一直就在辽东,所以他对整个辽东都还是颇为了解的。各个商铺、酒楼所在的地方, 还有一些作坊,哪里需要通路,哪里修路会有巨大的价值, 包括优先通哪里的路,他这份规划书里面, 全都有写。

该详尽的地方十分详尽, 该简略的地方就没有一点点废话, 谢当苟都想将这份计划书张贴出去, 叫他衙门里头的人好好看, 什么叫范本。这才是言之有物且能够大大的节省他的时间的。

“计划不错, 若是本官将这个事儿全权交给你去做, 你有信心能够做好吗?”

张恒远抬起头,眼底是浓浓的不敢置信。

大人这是什么意思?这样的事情,在整个辽东都算得上是大事儿了, 是能够真真切切的提升他们在辽东的影响力的大事情。换做其他的人,可不会让旁人沾到一点儿这样的功劳,可偏偏郡守大人就这么自然的问了出来。

自古以来,修桥铺路就是富贵人家做善事的首选,当然还有舎药施粥。

张恒远知道,大人这是打算放权了。

他按捺住激动的心情,十分坚定的点头对谢当苟说道:“有,大人,我有信心。”

怎么操作大人都已经给出了规划,他也已经详尽的了解了该做些什么,对于这样的事情大人也是全力支持的。这等于就是大人手把手的在教他,该怎么做,若是这样他都还不能将这个事情做好的话,那他也当真是太没用了些,也就当不得大人这样的重用了。

谢当苟点头,说道:“好,有信心就好,衙门这边也会配合你的,你就放手去做,不要担心。”

“是,大人。”

张恒远沉寂了这么多年,给自己做了许多的心里建设,最后才来到了衙门里头。而现在,谢当苟真正的放权放手让他去做事,他才终于感觉到自己是活过来了。

他是个很有想法,也有许多事情想要去做的人。

如今终于有机会,可以去施展自己的抱负了。

他必定要把这件事给做好,唯有这样,才能够不辜负谢大人的信任,才能够得到更多的被重用的机会。

他自然知道谢当苟是特别重视耕种的,即便是需要征召壮丁去修路,也不能耽误春耕这样的大事儿。所以张恒远在做这件事的时候,也是进行了十分详细的规划的。

壮丁征召的告示得早早的贴出去,给那些人做好心理准备。每户人家只需要出一个人,将工钱收益一日三餐的安排等等也都写清楚了,什么时候开始修路,从哪里开始修,也都一一告示清楚。

接着张恒远就安排了人,接待那些前来报名的人。

底下人都觉得张恒远疯了。

从前挖沟渠、修宫殿、造路开山等等,朝廷也不是没有抓过壮丁。那是真的每日每夜的干活儿,吃的少干得多休息时间更少,又累又饿,干活儿就没劲儿。偏偏旁边还有监工,你要是干活儿手脚慢了一点儿,监工手里的鞭子立马就甩来了。

每年被抓去的壮丁,都有不少人永远回不来了。

被抓去当壮丁的,那是徭役,不去不行。如今你还搞个自愿报名,怎么可能会有人主动来报名?底下人差点儿就指着张恒远的脸喷他在想屁吃。

他们甚至觉得谢大人的眼光实在不怎么样,明明衙门里面能干的人那么多,怎么就偏偏找了这么个二愣子?

等到张恒远走远了,得去做其他事情了,他们都还在讨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