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古代当夫子 第89节(2 / 2)

谢东十分认真的点点头,“嗯,娘,我知道。”

在辽东,见识了那么多的疾苦,他知道,当初的自己,若没有谢先生,一辈子基本上都要陷入泥沼中了。谢先生是他的先生,更是那个将他从泥沼中拉出来的人。

这辈子,他最亲的人是他的母亲,最敬的人便是谢先生了。

谢东和程氏说了一会儿话,又将带回来的东西一一拿出来给程氏瞧。

“娘,那山里可有不少好东西呢,刚开始去确实挺难的,不过后面就简单了。原先那么多人都在传山里住着的那些人不好相与,后来接触多了,发现他们其实都挺单纯的。”

当初听着那么多关于禹族人的传闻,他们可担心了。到了那边才发现,原来那些不过都是传闻罢了。

山里的好东西也确实挺多的,这次他就带了不少山里产的干货和药材,关键时候还是可以救命的那种。

程芜是识货的人,看着车上拿下来的那一样样东西,十分惊讶。

原本她还想着京城居大不易,手里头没有点银钱,基本上是很难在那边买到什么好的小院的。原本她还想着自己绣点精品,到时候拿去京城卖了,应该能攒下一点银子。如今看到这些,她倒是不用担心的。

“娘,您在家先歇会儿,这里不少东西都是别人让我带回来的,我得给他们送过去。”

“好,你去吧。”

程芜知道,他肯定不会太早回来的。毕竟别人见着他,也还要问问自己的亲戚朋友在那边是个什么情况,如今过的好不好。

看着谢东出门,程芜也放下手头的活儿,去了厨房,准备做几样小菜和谢东爱吃的点心。

等到谢东将东西全部送完,天都已经完全黑了。

谢东在杨河村待了十来天,也去华夏大学看过,这会儿看起来比之前可荒凉多了。不过在华夏大学旁边还有几个作坊,此时也都在工作,整个杨河村周边的产出也还是可以的。只是瞧着不如以往那么热闹了。

村长这些天都高兴的合不拢嘴,他的孙子中了举人,往后若是能够再进一步,他们家就能够改换门庭了。往后走出去,说一句耕读传家都不会有人反驳。

关键是,若他们家春山能有作为,若干年以后,是不是也能够像京城谢家那样,成为一个大家族?

他满心都在期待着那一天的到来。

见谢东过来,说明来意之后,村长也比较高兴。自己的孙子中举了他高兴,从杨河村走出去的孩子能有出息,他也高兴。

“去京城也好,你是个有出息的,在京城也要好好读书。”

“嗯。”

“谢先生他们,可还好?”

“挺好的,去了京城我可能就很少回来了。不过这边的房子,我还想留着,往后村长若是有闲,还请帮我照看一二。”

“你放心吧。”

还有一些别的事情交代了一下,谢东便回去收拾东西去了。

从中州府到京城,不远但也不算太近。此次出行,谢东坐的还是从辽东带回来的马车。马车并不算晃悠,也不大颠簸,坐在里头十分舒服。程芜莫名想起了许多年前的自己,那个时候她刚被发现是程家抱错的孩子,离了京城,是坐在一辆板车上头,晃晃悠悠十分颠簸,等她到地方的时候,感觉浑身都像散架了一样,屁.股更不像是自己的了。

现在这马车,跟从前那会儿一比,此次的出行简直就是享受了。

“谢先生不愧是谢先生,真有本事。”

谢东点头,说道:“是啊,如今不少人家都从山庄订购了这种马车呢,光是这马车的收入,就足够山庄一年的开支了。还有其他各种新奇的东西,不过华夏大学成为现在这个样子,倒是挺可惜的。”

程氏倒不觉得可惜,谢东是离开杨河村有段时间了,所以并不大清楚。她是一直都在这边的,自然知道那个地方如今虽说已经没有什么人了,但暗地里还是有人在保护着那个地方的。

只要有心人想要将那边重新开放,那里就能够重新开放。

一路上程芜还连带着看了不少风景,见识了这大好河山的不同风貌地形,遇到有些感兴趣的地方他们还略微停留了几日,游山玩水的一路走去,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才终于到了京城。

程芜脸上笑容多了许多,这一路上的游山玩水让她整个人看起来都年轻了许多,精神焕发的样子,叫谢东看着心里也跟着高兴。

二人刚到这边,原本是打算找间客栈住下,然后慢慢找合适的小院的。谁知道,他们刚到京城,谢家便派人过来请了。

第125章 想要请辞

谢东是谢辞渊的弟子, 目前为止,还是唯一的弟子。

如今这社会,对于师承关系, 是十分看重的。认真的磕了头拜了师, 往后便是一门正经的亲近的亲戚了。谢家知道谢东上京,自然不可能无动于衷的。

程氏推辞, 他们母子都觉得,自己一家子已经受了谢先生太多的恩惠, 因此在来京城之后, 她其实并不太想去谢家, 觉得这样太过打扰人家了。

谢家来的人十分客气, 见他们还客气的要推辞,谢家大夫人便拉着程氏的手说道:“你怎么跟我们还这么客气呢?谢东是辞渊的弟子, 那我们可就是师祖辈的了。你以前在京城,我也是见过的,如今依着我们两家的关系, 更不该生分了才是。”

程芜以前确实见过她的,不过那是许多年前的事情了。那个时候, 她已经是谢家的大夫人, 而她还是程家那个不大受宠的嫡小姐。程芜以为, 那样久远的, 也没有什么特别事情发生的见面, 眼前的人早已经忘记了呢。

原来她还记得。

原来自己在京城曾经的那些过往, 还有人记着呢。程芜忽然觉得感动, 她朝着大夫人福了福身子,大夫人说的也确实在理,最终程氏和谢东, 还是往谢家去了。

谢家如今,当真可以说的上是满门荣宠。在京城,那当真算的上是顶级豪贵。新帝对谢家信重有加,如今瞧着谢家门口,来往人群不绝,都是别家派人过来递帖子的。

谢府里头,程芜的院落早已经安排好了,谢东跟谢家其他子弟一块儿,住在前院,功课也是一块儿学的。

至此,他们在京城,便算是安顿下来了。

安顿下来之后,谢东便立刻给谢辞渊写了一封信算是报平安,也跟谢辞渊说一下自己接下来的打算和安排。

谢辞渊收到信的时候,已经是仲秋时节了。秋季,是丰收的季节,树上硕果累累,田间各种作物也开始收获,辽东的百姓全都忙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