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 风雨在左 幸福在右 33(2 / 2)

桌面上的一摞摞件,看得付静言一阵阵头疼,她在爸爸的逼迫下能看懂这些,可怎么解决,不知道啊。

爸爸还在重症监护室,为了不引起没必要的关注,她都是晚上偷偷过去看一眼就走,连多停留一会儿都不敢。

付敏正醒过来的时候,看着明显憔悴的女儿,很心疼,这一激动又抢救了一回,左教授很生气,告诉她要是病人再受刺激,华佗转世也无能为力。

付静言吓坏了,她最怕的就是爸爸有事,怎么会故意刺激他?医生的警告她听进去了,脸色不好化妆遮盖,心情不好不去医院,决不让爸爸产生负面情绪。

付敏正什么风浪没有见过?他只是心疼女儿才犯得病,女儿这么努力,他绝不能拖后腿。

外面什么情况他闭着眼睛也知道,根本不用女儿明说,待他情绪稳定后,只吩咐一件事,那就是阜宁玩具厂,无论如何,都不能放弃。

爸爸还躺在病床上,可以说和外界断了联系,可付静言就是能从爸爸的神情上看出他什么都知道了,一阵阵心酸。

虽然她没有说,但是,擅自做主变卖公司的事情爸爸肯定猜到了,要不然不能单拿出阜宁玩具厂说事。

知父莫若女,付静言明白爸爸的意思,重重点头应允,承诺一定会保护好那里的工人,不让他们受到一点伤害。

爸爸的身体很虚弱,说不了几句就要停下来休息一会儿,可他还是那样善良,自身都不保,还念念不忘那些工人。

刚接手公司的时候,财务部的刘总就告诉她,阜宁玩具厂这些年的受益都是负数,一直是总公司在填这个窟窿,现在最好的产业都转让了出去,剩下的那几个产业只能维持各自温饱,总公司拿不出钱来支援阜宁。

刘总把现状给她分析清楚就出去了,难题留给她一个人解决。

其实这个问题很好解决,阜宁那块地皮占据开发区的黄金位置,真的是寸土寸金,地皮卖掉就是很大一笔钱,完全可以缓解目前的难题。

而且,阜宁只是一个小厂,职工人数不过百余人,把地皮卖掉,按照合同法给予他们补偿,也就完事了。

最不济也可以整体搬迁,到远离市区的北郊重新买一块地皮也可以,就是太麻烦了,玩具厂的职工都是残疾人,很多都在附近居住,厂子一旦搬迁,安置就是一个大问题。

如果没有爸爸的嘱咐,付静言在无奈之下确实会这么做,可是不行,阜宁厂建立的最初目的就是为了安置这些残疾人,为了不让他们受到歧视,才在东郊买下地皮,把他们集体安置在这里的。

如果她那么做了,爸爸这一生做下的善事都打了折扣,她不能让爸爸落人口舌。

付静言合上手里的件,做出一个大胆决定,她要去阜宁,亲自把业务抓起来,争取早日实现自给自足。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她一个只会花钱,给少了还会噘嘴的小姑娘,哪知道怎么转亏为盈?想赚钱,难啊。

阜宁厂的职工可能是因为自身的原因,化程度普遍不高,加上常年倚靠总公司,养成一定的惰性。

他们只需要把接到的订单加工出来,连送货都不需要他们,自有总公司的人来帮忙。

这样虽然保护了他们不被世人歧视,但也让他们缺乏进取精神,所幸做出来的产品质量很好,在D市也有一定的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