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枝 第41节(2 / 2)

青枝 山有嘉卉 5352 字 2021-06-12

“神内的是吧,他们哪床,会诊单开过来了?”

“开过来了,45床。”

谌嘉树点点头,从抽屉里拿出自己的听诊器,往口袋里一塞,冲小何摆摆手,“估计不是什么大问题,你们别去了,写病历或者看书复习吧。”

说完自己就出去了,也真的不是什么大问题,就是患者年纪大了,有点消化不良。

“就这你也开急会诊?”谌嘉树有点看不懂这操作。

神内科的同事笑了声,“嗐,我这不是心急嘛。”

等谌嘉树写完会诊单,又蹭了神内科患者送来的果篮里两个芒果之后,回到办公室,刚进门,就看见一个看起来很面熟的男青年坐在那里。

小何见他进来,就说:“老师,这是来看病的病人。”

谌嘉树没有觉得奇怪,因为也有一部分病人是白天没空过来看门诊,但又知道自己是哪方面的问题,可能会在晚上直接到住院部来看的。

但他觉得奇怪的是,这个人他好像认识。

第四十章 人类的悲欢不能共通。……

相较于谌嘉树想不起来对方是谁的错愕,男青年的记性显然要比他好一些。

他看了两眼谌嘉树的脸,立刻便想起来,问道:“……你是不是容城四中的高三(6)班的谌嘉树?”

谌嘉树微微一愣,他以前的确是在四中读的书,高三也的确是在6班没错,难道这是高中同学?

他心里疑惑,遂点点头,“……你是?”

“我也是高三(6)班的,我叫霍恒,以前都是坐后排的,不像你们好学生能坐前排,所以你应该是不记得我啦。”青年解释完,又哈哈笑了两声。

谌嘉树这时才想起来,好像印象里的确有过这样的一个同学,不过跟他不熟,他唯一有点印象的是霍恒跟当时的级花早恋被请家长。

之后高考,上大学,读研,工作,他的生活忙忙碌碌,以前高中的班群早就悄无声息,平时连个微商广告都没有,以前的同学也都忘的差不多了。

所以他过年的时候都没去参加同学聚会。

不过见到高中同学,多少勾起他对以前生活的回忆,便笑着问道:“毕业这么久,过得怎么样,在哪里高就啊?”

“嗐,说什么高就,就是靠家里帮忙,开了个小书店,卖考公的教辅资料。”霍恒有点不好意思地摆摆手。

又看看他,神色有点羡慕,“哪像你们,读个好大学,有份好工作,你结婚了吧?”

谌嘉树一愣,没想到他会问这个,摇摇头便道:“没呢,之前都没遇到合适的。”

霍恒闻言露出惊讶的表情,“不会吧,我还以为就我是单身狗,没想到你这种青年才俊居然也会单身到现在?”

谌嘉树听了就笑笑,没打算多说什么,只问道:“你过来医院是检查?哪里不舒服?”

“对,我最近觉得胃有点痛。”霍恒忙答应道,到底是自己的身体情况比较重要,同学叙旧什么的,可以以后再说。

谌嘉树点点头,问了他的发病时间和具体症状之类的,听他说还有恶心和胃口不好,就问了句:“这种情况多久了?”

“有一阵时间了,具体不太记得了。”

谌嘉树听了他的回答,觉得好像有点不对劲,但又说不太准,于是让他去抽个血验一下生化。

霍恒出于对老同学的信任,也没多问什么,拿着单子就下楼去缴费抽血了,等结果出来,检验科的医生除了把化验单递给他,还说了句:“血液淀粉酶比较高,让你开单医生看看。”

他没多想,回来之后就将化验单递给谌嘉树,谌嘉树接过来仔细一看,看见了血液淀粉酶的数值。

比正常的高,但是又没有超过正常值的两倍,他排除了胰腺炎这个选项,转而想到了肾病。

因为血淀粉酶升高低于正常值两倍,很可能提示的是急性肾损伤,恰好,恶心、呕吐、厌食这些消化道症状,经常是急性肾损伤的首发症状,有些病人不知道,会因此来看消化科,然后查出肾脏方面的问题。

他斟酌了一下,坦诚地对霍恒道:“我现在怀疑你可能肾功能受到了损害,你最近观察过自己的尿吗,正常吗?颜色,多还是少,有没有泡沫?”

霍恒都被他这句话说傻了,他明明只是来看胃病的,想着充其量就是开点胃药回去而已,谁特么想到跟肾扯上关系啊。

他傻坐在一边,谌嘉树也没法子,开了单出来,让他再去做个有针对性的检查。

“去吧,如果不是,就当体检了,万一是,咱们也好早做准备,你说对吧?”

好歹将他劝去了做检查,谌嘉树叹口气,觉得这事儿也挺命运弄人的。

“请问谌先生在吗,您的外卖到了。”谌嘉树电话铃响,是外卖的,他们之前点的饮料和小吃来了。

小何跑去拿了外卖,想着病人一会儿还要上来,就先放进了值班房。

没过多久,霍恒回来了,脸色很差,看起来像是要崩溃了一样。

“谌、谌嘉树……”他哆嗦着问谌嘉树,“肌、肌什么高是……是怎么回事啊?”

谌嘉树闻言在心里叹了口气,先让他坐下,然后道:“你先把检查结果给我看看吧。”

检查单被他攥在手里,因为太用力,边沿已经皱了,有被水渍浸过的痕迹,有点潮湿。

谌嘉树看了眼肌酐的数值,一千多,他愣了一下,眉头不由自主地皱了起来。

“你社保卡身份证之类的证件都带了吗?”他没说结果怎么样,先问证件带没带。

霍恒一愣,随即点点头,“带了。”

“那你先去办个住院吧,我让肾病科的医生来看看。”他一面说着,一面低头在门诊病历本上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