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酬劳(2 / 2)

芸儿绣春捂着嘴笑了。

经绣春那么一说,我不禁想起益谦的亲生父母薛青与李巧嘴来。一转眼,益谦跟着我们离开留园已经近三个月了。一个不过四岁的孩子,嘴里不说,心里大约也是想念自己的爹娘的吧?

回了堂屋,便叫芸儿研墨,当下给袁五爷修书一封,托他转告薛青夫妻,若是想念孩子了,可以趁他进京时一起进京看望。

每年秋收之后,留园管事都会进京向姨妈禀告庄子里一年的收成等情况。薛青夫妇到时可以随他一起来。

顺便我又在信中问了下那十来个流民的情况。齐州流寇作乱,而留园正处于齐州与京城交界处,闲下来每每念及,我心里便难免会有些忧虑。

隔了几天,三婶的丫鬟妍红过府来,进得厅堂,笑着对我福了一福,双手捧着一个绣花荷包呈上,芸儿过去接了,转呈给我。

荷包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接过来时,顺手一颠,感觉比前几日杨掌柜那个荷包还沉上一些。

“妍红姐姐,三婶这是——”我也不便一语道破其中隐秘,迟疑着问道。

“少夫人,我们夫人说了,这是她特意酬谢您的。夫人担心她若亲自来,想必少夫人您不会收,定会极力推辞的。”

我心里暗笑,极力推辞是必须的,但最终我却还是会收下这份酬劳的。否则,我辛辛苦苦起早贪黑为哪般?再退一步说,就算我可以不要,但芸儿绣春她们跟着我辛苦一番,总是得有所奖励才是。若真对三婶布庄买卖有所补益,那就更不能亏待她们这些辛苦付出之人。

“三婶怎的如此客气?我也不是外人。都是一家人,荣辱与共。能帮上三叔三婶一些小忙,我不知有多高兴呢。至于这酬谢,”说着,我拿起搁在桌子上的荷包看看,“芸儿绣春辛苦一番,给她们少留下一些辛苦钱便是了。剩下的姐姐便拿回去交给三婶吧。”

妍红一张白皙的圆脸上眉眼含笑,起身福了一福道:“这可使不得!少夫人,奴婢临出门时,我们夫人那可是拽着奴婢的耳朵千叮咛万嘱咐的,若少夫人不肯收,叫奴婢如何回去交差啊?还不得我们夫人打死了?”

果真不愧是三婶身边的人,若再假以时日,这嘴皮子与三婶有的一拼。

芸儿立在我一侧,忍不住轻轻笑出了声。

“这事弄的,唉。我若再推辞下去,倒有些难为姐姐了。恭敬不如从命。三婶如此盛情,我便只好收下便是了。”我回头示意芸儿过来打开荷包,伸手从中随便捏了十余个铜板出来,放到芸儿手中,让她给妍红送过去。

妍红眉开眼笑,推辞一二,便收到袖中。又客气了几句,说三婶还在布庄等着,便告辞而去。

“姑娘,好多铜板呐。比杨掌柜前几日给的还多呢。”

妍红前脚刚出了涤松苑的大门,芸儿便迫不及待地倒出荷包里的铜板数了起来。

“不过才是些个铜板就把你高兴的,没出息。”我暼了她一眼嗔道。

“姑娘您不开心啊?”芸儿笑得一脸春光,看着我问,“这可是奴婢拼本事赚的第一笔外快呢。简直要开心死啦。”

我看着欢喜的芸儿,不禁沉思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