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节(2 / 2)

苏厨 二子从周 6052 字 2021-07-07

苏油一行出发时尚在暑热,因此他也自备有一套东西。

打开箱子里的一个蜡纸包,里边是一个口罩。

口罩是两层皮子包裹过滤夹层,加上带子制得的,夹层可以替换,这是苏油的创意加五嫂的手艺。

五嫂的手艺没得说,口罩在口鼻处贴合紧密。

水玻璃与盐酸或硫酸作用,可逐渐缩合而生成多聚硅酸小球。

多聚硅酸是一种凝胶状化合物,其中包络了许多水分子和其他离子,用热水洗去其中的可溶性盐类,加热除去大部分水,即得到多孔性固体——硅胶。

不过这个硅胶和后世生活中常见的硅橡胶是两种不同的东西,不能用来代替橡胶,但是有一个好处。

它是一种高活性吸附材料,可以作为干燥剂,吸附剂,脱色剂使用。

后世的废柴油过滤,啤酒过滤,防毒面具,药品里的蓝色干燥剂,都有它的身影。

苏油造这玩意儿,初衷是为了对付暖房里鸭雏们集中释放的逆天气味,一路带过来也完全没有派上用场,没想到在这里用上了。

其实这洞本身并不可怕,喀斯特地貌的碳酸岩溶洞后世见得多了,碳酸岩本身就有过滤作用,按理说应该是相当干净的环境才对。

但是这里对二林部和大巫来说如此恐怖,那就一切小心为上。

第一百八十三章 恐怖的神灵

戴上口罩,继续搜拣箱子,最底层还有一包桃片糕,一套苏油自己设计的大宋EDC装备。

仿瑞士军刀的多用折刀,工具卡,黄铜火折子,折叠皮漏斗,高音哨。

工具,火,饮水。解决这三个问题,生存几率就会大增。

将书箱翻倒过来,书箱四角是紫漆竹筒框架,用折刀刮开表面漆层,竹筒上居然有接缝。

撬开接缝,从里边取出四根钢管。

钢管不长,只有半尺,样子像一个大鞭炮。

其实它就是一个大鞭炮,不过外壳使用烧红的铁皮在圆铁棒上缠绕打造而成。

里边还有一个用相同方法制造的铜管,钢管和铜管之间,是废品钢珠,铜管里边,是黑火药。

黑火药的配方上过中学的人都知道,传统中国四大发明之一。

但是大宋的黑火药那尿性让苏油蛋疼,于是将老三样法宝祭出来——更精,更细,更纯。

硫磺用水飞法去除可溶杂质,然后得到极细的纯净粉末。

火硝取大宋现成的火硝,融化成溶液,然后过滤,除杂,分步结晶,得到最大纯度的硝酸钾晶体。

碳粉取烟灰经过漂洗,然后用浓硫酸脱水,将其中剩下的大量木粉碳化,然后漂洗晒干。

三种粉末过筛得到均匀的细粉,再按照试验比例,用鸡蛋清调和,放入制造最细笔芯的唧筒内,挤出成一条条细条,待半干的时候,切成小颗粒。

送到干净环境中阴凉处放置,待蛋清干燥之后,如今大宋最强黑火药就诞生了。

本来黑火药作为发射药算是合格,作为爆炸药还差点火候,不过苏油搞出来的这东西已经是现代黑火药的概念,威力远非如今大宋的满含杂质配方不明的火药可比。

管子两头是螺栓密封,一头有个小孔,插着火捻。

在可龙里后山开发的时候,苏油带着拴住张藻他们搞了几次,用的纸壳,炸石头效果那是杠杠的,不过被八公严厉呵斥禁止使用。

理由很简单,鞭炮放得那么响,鸡鸭都给你们吓得不生蛋了。

经过多次改良,这次出行苏油便搞出来几个这样的东西。

这和麻绳弩炮是两个概念,苏油只让李拴住做了壳子,其余都是亲自上手。

没有人知道,相当有威力的炸弹,已经在大宋悄悄诞生了。

不过苏油不敢暴露,别说是深入异邦,就连在大宋都不敢随意展露。

真正的军国重器,自己实力这么弱小,加上大宋士大夫的德性,要被辽国西夏知道了,那自己才真要哭瞎。

因此此行一直藏在这个特殊的书箱里,作为防身的最后手段。

钢管外还有一个螺旋盖子密封,拧开后才能露出里边的火捻,平时可以防潮。

拧开其中一个的盖子,又将火折子咴燃,苏油借着洞口传入的微光,开始探索山洞。

刚刚所在的地方是一处小开阔地带,有一个隧洞通往山体深处。

一手拿着钢管,一手拿着火折子,苏油小心翼翼地朝洞窟走去。

隧洞非常干净,不高,两人并排可以进入,这么多年的人牲祭祀,居然在洞口没有留下任何的痕迹。

沿着山洞朝里,走出七八米,通道突然变得开阔,这里竟然有一处几百平方的空间。

原来整个洞窟,竟然好像一个前小后大的细腰葫芦。

大洞窟只有一部分在微光覆盖范围内,后边剩下的一大半,都笼罩在黑暗当中,仿佛通往幽深的地狱。

除了当年祭祀时抬人的竹榻木榻,这个大厅中到处都是一堆一堆的枯骨。

突如其来的场景吓了苏油一大跳,可是转眼就被无边的愤怒所掩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