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节(2 / 2)

苏厨 二子从周 6513 字 2021-07-07

苏油问道:“多少钱?”

程三说道:“那边要价三千贯。”

苏油说道:“那改天看了再行定夺吧。”

次日起来,张老头又将几人叫去,询问了眉州的社会生态,对井务尤其上心,最后还抱着一丝侥幸:“淯井真的枯竭了?”

苏洵经过这段时间的了解,也不完全是门外汉:“太守,淯井并未枯竭,但是对依赖淯井的众多盐户来说,已经无利可图了。”

张方平叹气道:“难啊……昨夜看了你的条陈,道理分析得明白,淯井枯槁,井务不减,豪强转嫁课务,首先遭难的就是底层盐户。逃散流离算是好的,留在井上的,所受酷压,可以想见。”

苏洵说道:“明公,办法终归是有的,如今眉州井务已能支撑川中盐局,十口新井,朝廷利得其半,完全可以以陵易淯。淯井周边,开发梯田,将盐户转为农户,或可解患。”

张方平摇头:“就怕旧患未除,新患又生——最后这些土地,一样落入豪强手中。听说你眉州有个温水煮青蛙的理论?如今那边的盐商们,就好比这温水里边的青蛙……”

苏洵笑道:“这是我家小弟胡说八道,有辱明公清听。”

苏油正在给石薇削水果,闻言抬头:“豪强也是人,一样可以干他们的老本行嘛。”

张方平笑道:“明润,你说说看,要是能解决这个问题,嗯,学宫十三经石刻,就任由你自行拓印。”

苏轼赶紧扯了扯苏油的衣袖,意思是赚大了,赶紧答应下来。

苏油起身说道:“豪强之所以是豪强,一是资金充裕,二是产业广布,三是其下依附之人很多,四是有官员庇佑。”

“要解决豪强兼并土地的问题,其实也可以从这几条入手。”

“资金充裕,就引导他们将资金用到其他地方,而不是大肆并购田土。”

“产业众多,就引入竞争,让他们有所选汰,集中精力发展自己的优势产业,而放弃其它获利不丰的投入。”

“依附之人众多,那是因为土地都集中在他们手上,而土地,是利益丰厚的资源。”

“那就降低他们能从土地上得到的收益,因为他们这部分收益里,有很大一部分,本身就是不合法的。”

张方平惊讶道:“哦?你竟然还知道这个?”

苏油说道:“龙老说过:农人依附豪强,是因为豪强依附官员。而官员有免税资格,因而这些土地,可以避税。这就是我大宋的兼并问题。”

“然而龙老还说过,各品秩的官员,能有多少避税土地,朝廷早有规制。当时我就问了一个问题——难道川中的土地,都能被官员们占尽了?”

第二百二十一章 打望,不可能的

“龙老说并不是,而是因为官员不作为,怕得罪人,相互勾结隐瞒,才导致如此局面,百年之下,居然变成了成例。”

“如果认真追究起来,各家豪强,没有一家屁股是干净的!”

张方平苦笑道:“明润,你那龙山长乃在野之人,说话可以毫无顾忌。如果我们今日动了蜀中豪强的饭碗,只怕明日,就都走不出这衙门,你信不信?”

苏油笑道:“信!豪强也是大宋的子民,官府也不能过于刻薄粗暴。大可以拨出专款,将他们手中的土地渐渐购回嘛。”

张方平笑道:“说得轻巧,你想买,人家就愿意卖了?”

苏油说道:“不卖是因为还有利可图。如果申明国家制度,核准核实各家可免税土地,多出来的按章缴纳赋税的话,土地就会变成豪强们手里的烫手东西。无大利可图,坐吃山空,他们为什么不卖呢?百姓为什么还大肆投效呢?”

张方平还是摇头:“让豪强无利可图,他们就会去刻薄百姓,将损失转嫁到百姓身上,这就是发生在淯井的惨况,事情又回到起点上来了。”

苏油说道:“因此这个过程,必须与开源相结合,断其旧源而不另开新源。那就是如以壅塞治水,横溢九州虽尧舜不能止之。”

张方平一脸难以置信的神情:“看明润如此自信满满,竟是另有开源之策?”

苏油拱手道:“明公,开源其实很简单,难就难在开源之后,如何利与国家,而不是如土地这般,成为豪强声色犬马的本钱,这才是明公应当思虑的问题。”

“君不密失其国,臣不密失其家,此事干系极大,只能议于密室,今日怕是无法细说。”

张方平脸上红一阵白一阵,惊疑莫名,对着苏油上下打量,实在是不敢相信这家伙会另有开源之法。

苏油凑到他耳朵边上,轻声说出三个字:“富顺监。”

张方平胡子抖了两抖:“你是说……那里又是一处……呃,好地方?”

苏油退到一边,轻轻点了点头。

张方平哈哈一笑,转头对苏洵说道:“这几日便好好游玩,明允你放心,明润在成都,我自会好生看顾。学宫那边,就一句招呼的事情。”

说完手指苏油:“我见此子清新可喜,学宫十三经拓印之事,同意你了!”

苏轼开心得直拍手:“好!我就知道小幺叔一定有办法!”

张方平忍俊不禁:“嗯,那是,你小幺叔可赚大发了!”

苏油翻着白眼,又是一不要脸老头,这把利益输送,要是展布得当,起码是几百万贯,这是天底下最贵的拓本,没有之一!

蜀国富且庶,风俗矜浮薄。

奢僭极珠贝,狂佚务娱乐。

虹桥吐飞泉,烟柳闭朱阁。

烛影逐星沈,歌声和月落。

斗鸡破百万,呼卢纵大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