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节(2 / 2)

苏厨 二子从周 5830 字 2021-07-07

时人附会,这事情很快便会被人记录,最后变成《宋传奇·王魁传》,之后变成杂剧《王魁负心》,流传开来。

其实苏油认为王俊民不会做那种事情,他就是一个书呆子。

估计还是老病根,然后大忧大喜造成的刺激。

只可怜了他的老父亲老母亲。

不过现在哪里还有时间顾别人,制科,太艰难。

苏轼苏辙已经开始拼命了。

苏油也不敢把试题告诉他们,在三年时间浩如烟海的刷题过程中,考试的那些题目,其实自己已经偷偷地做过了。

如今所差的,就是把自己平日里边做过的文章整理出来,认真修改,仔细推敲,从闭卷变成开卷,搞得毫无瑕疵。

还有就是将考题背上一遍又一遍,保证丝毫不差。

苏辙病了,因为精力消耗,加上从小有肺病的病根,一病不起。

韩琦真的有些心塞,都快考试了怎么还出幺蛾子,只好跑到官家那里,苦着脸要求延期。

官家也很无奈,如今苏辙不是最重要的人物,有了苏油这一出,大家关注点都已经转移。

只好一边同意,一边让韩相公派人,好医好药的伺候。

总算是万事大吉,苏辙在大家的照顾下,在朝中大佬们的亲切关怀下,康复的很快,制科考试终于可以如期进行。

嘉祐六年,八月,最难的过阁试开始举行。

苏油,苏轼,苏辙,叔侄三人一起制策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

一起过阁的,还有好些酱油党。

打开题目,先看第一题——《王者不治夷狄》。

再看最后一题——《既醉备万福》。

苏油心中大定,就算只有两道题打中,这次考试也稳了。

再一一揭开题目,《刘愷丁鸿孰贤》、《礼义信足以成德》、《形势不如德》、《礼以养人为本》。

苏油笑了,一题没变,完全一样!

八月十七日,成绩公布,三苏试六论,全过!

朝堂上下,总算是松了一口气,好样的苏油同学!真给朝廷争脸!

因为过阁试完毕,就算是入等了,起码第四等,没有落入不合格的第五等里边去。

也就是说,苏油同学的才华实至名归,为了朝廷的脸面参加制科考试,如今真考上了!

总算是你好我好大家好,没亏了这样的好同志。

韩琦抹了一把冷汗,苏油过了,万事大吉,不然御史言官真能让自己不死也要脱层皮。

八月二十五日,御试开始。

人已经不多了,除了三苏,还剩下一个姓王的同学。

苏油先上平时所做的二十五篇文章,其中包括《夷齐论》、《子胥论》、《霍光论》。

和苏轼《中庸论》、《秦始皇帝论》、《汉高帝论》等高调不同,苏油的文章,直指为臣之道。

其实也正常,他肯定是要经历很多皇帝的,不能玩其他老臣的那一套,将能言极谏淡化,主攻贤良方正那一端。

接着答《策问》,即《御试制科策一道》,举条而对。

这个本来就是他强项,跟后世公务员申论差不多的套路,洋洋洒洒作了五千余字,做得轻松得很,不乱说不乱写,全部是可行性建议和解决办法。

制科取士,特别郑重,在阁试、御试中,同样都要弥封卷号,进行誊录。

苏轼的殿试代号为“臣”字,苏辙为“毡”字,苏油为“冒”字。

同样的,有初考官,复考官。

司马光是此次御试的复考。

判完题目,他在《论制策等第状》中上奏:“‘臣’、‘冒’、‘毡’三号所对策,辞理俱高,绝出伦辈……臣以‘臣’、‘冒’、‘毡’三卷,均入第三等。”

这个建议实在是太夸张了,大宋于今百年,制科第三等,之前只有一个吴育而已!

司马君实你疯了,一下子来三份?!

司马光很淡定,我就以文章理论,这三份卷子,哪一份都不比吴前辈那份差。

不行不行开什么玩笑!

于是大家一起挑刺,怎么也得找出毛病来。

看,‘毡’字卷有问题吧,切言极谏也不能胡说啊。

“陛下择吏不精,百姓受害于下,无所告诉,则是陛下未得以生结民也;”

“陛下赋敛烦重,百姓日以贫困,衣不盖体,则是陛下未得以财结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