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节(1 / 2)

苏厨 二子从周 6249 字 2021-07-07

“以周公有圣人之德,成太平之业,制礼作乐,而文王是他爸爸。”

“所以孔子才引用这个故事,来证明圣人之德莫大于孝,以之回答曾子的问题。”

“孔子并没有说,凡有天下者,必须以其父配天,然后才算孝道。”

“近世祀明堂者,皆以其父配上帝,这是胡乱《孝经》的意思,而违背了先王之礼!”

“太祖为帝者之祖,比周之后稷;”

“太宗、真宗为帝者之宗,比周之文、武;”

“真宗去世后,于明堂以配上帝,也不失古礼之义。”

“仁宗虽然丰功美德洽于四海,但是不当在二祧之位。”

“那些建议舍真宗而配仁宗的,恐于祭法不合啊。不说理论只讲人情,这是黜祖而进父啊!孝道何存?”

“要是这样干,不光违背礼典,只怕仁宗也不愿意吧?所以我们坚持宜遵旧礼,还是以真宗配五帝于明堂。就这样别动了好不好……”

观文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孙拚说道:“等下,刚刚那谁,御史中丞说什么来着?”

“《易》称‘先王作乐崇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这就是说,爷爷爸爸都可以配天啊!”

“那还有什么好吵的呢?祖、考皆可配郊与明堂,两者错开一些位置,不就可以了吗?”

“现在离周代都过了几千年,到底那句话,是严父、严祖还是一起严,我们都不敢说自己的理解必然正确。”

“虽然周代的确没有废文配而移于武,废武配而移于成,但是《易》之配考说,《孝经》之严父说,历代循守,人家也不一定就没有人家的道理不是?”

“仁宗继体保成,致天下于大安长达四十二年,功德可谓极大。今祔庙之始,就遂抑而不得配,怕是有伤新皇严父大孝之义。”

“所以我觉得,还是按照最早的方案,真宗仁宗一起配明堂吧……”

最后大家愉快地决定了,一通吵吵之后,维持原来的方案。

吵了这么大一圈——白吵。

苏油看了邸报,冷冷笑道:“吵吧,这还只是热身而已,以后有的是热闹!”

丢开无聊的邸报,取过夔州的报表,秋收的统计数字汇集上来,无疑是喜人的。

苏油实现了对夔州汉夷的承诺——家家有存粮,户户有鸡鸭。

人们在梯田里辛勤收割,孩童们在田埂上奔跑嬉戏,嘴里唱着夔州最新流行起来的儿歌:“要吃粑,找探花!要得粮,找贤良!杀肥猪,灌香肠!吃饱下山晒太阳!”

然后就被田边打稻子的父辈一把捞过来挂在拌桶上,屁股上一通巴掌揍得哇哇乱叫:“小狗日的不学好,明明是吃饱下山进学堂!老子们累死累活,探花郎召你们下山,是叫你不长学问的?是叫你天天晒太阳摸鱼的?!”

不管是痛还是快乐,总之小苏太守的声望,在这个秋天的夔州城,达到了顶点。

第三百二十五章 夔州奏报

除了平蛮那次,苏油还是第一次动笔给朝廷写奏报。

夔州市全体劳动人民,在官家和各级政府的亲切关怀,正确领导下,经过两年的奋力拼搏,攻坚克难,终于在今年秋天,走完了告别贫困,迈向小康的阶段性伟大征程。

感谢陛下,感谢中枢,感谢路府领导的关心和爱护,有了夔州三年免税的优惠政策,才有了夔州的春天。

这些减免的税收,全部用在了夔州城的建设上。

除了之前一直上缴朝廷的矿藏,两年花掉的赋税,高达四十万贯。

这些钱,除了清偿开发商投资,用于梯田建设,水利建设,市政建设之外,几乎没有盈余。

作为夔州第一领导,我向组织检讨。

但是钱没有白花,从明年开始,夔州城便能够反哺大宋了。

除了梯田继续开发,各项工程明年会大体完成,预计到明年秋后,将出现三十万贯左右的地方结存。

另外还有一笔。

今年的秋粮,因为熟蛮得力,气候适宜,方法正确。粮食产量相比去年,获得了极大的提高。

如今家家皆有余粮,鸡鸭,猪鱼,形势喜人。

农税的比例,向来是大宋诸州的重头,夔州特殊一点,那也是五五开。

今年的秋季粮食结存,高达二十万贯,明年,估计还会更多。

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

请问朝廷,明年的免税期过后,这一笔钱粮,州府是应该收,还是不应该收?

如果要收的话,会存在一个法律障碍——熟蛮们所在的那些地方,是羁縻州,羁縻州历来都是不用缴纳赋税的!

一开始,我只是为了帮助子民过好日子,才帮助夷人改造梯田,替他们向四通商号背书,申请青苗贷款,秋后用收税的方式收回贷款和利息,以便统一偿还四通商号。

现在他们已经脱贫,不再需要青苗贷款了,那么,今后每年的三十多万贯,我们要收吗?

要收的话,就需要解决羁縻州熟蛮的归化问题。

这就需要给予人家编户齐民的待遇,要丈量地亩,统计人丁,编造户籍,确定税额,将之纳入夔州的管理体系中来。

不收的话,同样也会造成一个问题——本来编户齐民的汉人,他们大概率会弃宋入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