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节(1 / 2)

苏厨 二子从周 5951 字 2021-07-07

或是曲解条文,或是修改簿籍,上下其手,徇私舞弊。

南宋“无五百千,莫近临安。”的说法,就是这么来的。

第三条路叫堂除,由宰相控制的中书门下负责一些职位的安排。

这些职位都比较高级,而且堂除禀承“为官择人”的原则,相对不泥于资格,比较灵活,宰执的个人意见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比如陈执中给王安石安排的群牧判官,度支判官,就是这种。

如果宰相的人品不怎么样,堂除会变成相臣们党同伐异、弄权舞弊的工具。

吕夷简,文彦博,陈执中,王安石,都因为塞亲属或者私人,遭到过猛烈的弹劾。

最后一条路,就是皇帝了。

也是两条路。

高级、核心臣僚的任免,裁断权则掌握在帝王手里,即“特旨除授”,针对老臣。

而新人,只有状元榜眼探花,或者制举出身,才算是天子门生。

担任一任通判、签判就被召回京师授予清要职务,一般都是修起居注,知制诰起步,算是前边那堆人的预备队。

这就是三苏制科出来后,宋仁宗夸口说今日为子孙寻得三宰相的原因。

这两条路,是最安全,最清要,投入产出比最高的。

有时候两条路也是一条路,比如晏殊晏相公,自己做着宰相兼枢密使,女婿富弼做着枢密副使,要辞职宋仁宗还不同意。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君臣关系了,这是玩伴加同学,战友加基友的关系。从小到大一路陪伴刷出来的人品。

从法律文本上看,这是一套完美的制度,但是从实践中看,这套看似颇为全面严密,体现循序渐进原则,满足了大多数官员期待公平愿望,符合大宋一贯求稳风格的制度,执行起来和最后得到的效果,就不是那么一回事儿了。

第三百三十六章 朝会

比如考课制度,重在考察履历资历,磨勘重在审核档案文书是否齐备,业绩方面反而常常被忽视。

这就造成“限年而校功,循阶而进秩。”

造成论资排辈成为主流,大量人才得不到突出表现,所谓“不问其功而问其久”,“官以资则庸人并进”。

同时,刻板的制度时常被主管机构的官吏利用,成为索贿敛财的工具。如宋高宗时,官员在申请改官时经常遭到主管人员的刁难,材料稍有瑕疵,便被退回。

而且,手握大权的官员还可以曲解条规,特别是在差遣程序上干涉主管机关行使职权。

宰相们又常常不顾吏部的职责,随意扩大“堂除”的范围,甚至干预到某些下级官阙的任命。

因而,各种晋升制度只适用于常态下对普通官员的约束,但却无法阻挡潜规则的干扰。

一通门道细细讲出,苏油觉得更懵了。

那些千年以后都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的问题不去说它,单论自己,是属于第四条路还是第三条路?

如果仁宗还活着,那妥妥的第四条,不过一朝皇帝一朝臣,如今是赵曙在位了。

苏颂安慰道:“别担心,你的升除,还达不到官家关心的程度。”

苏油反而松了一口气,君择臣臣亦择君,赵曙这样的君主,苏油真是提不起心思来伺候。

正旦大朝会,在大庆殿举行,诸国使人入贺。

殿庭列法驾仪仗,百官皆冠冕朝服,诸路举人解首,亦士服立班,其服二量冠、白袍青缘。

诸州进奏吏,各执方物入献。

有契丹,西夏,有高丽,大理。

其余还有回纥人,长髯高鼻,以匹帛缠头,散披其服。

于阗人,小金花毡笠、金丝战袍、束带,并妻男同来,乘骆驼,毡兜铜铎入贡。

三佛齐,皆瘦脊缠头、绯衣、上织成佛面。

南蛮五姓番,皆椎髻乌毡,并如僧人,礼拜入见。旋赐汉装锦袄之类。

更有真腊、大食,安南等等……

各个国家安置的地方不同,大辽在都亭驿;夏国在教亭西驿;高丽在同文馆;回纥余阗在礼宾院;诸番国在瞻云馆或怀远驿。

唯大辽、高丽就馆赐宴。

如今多了个大理。

朝廷给大理新修的使馆叫怀云馆。

小高相公也来了,和苏油也十年不见,当年一个小童子,一个二愣子,如今一个探花郎,一个鄯阐侯,大家也不禁唏嘘。

就在去年,洱源杨家杨允贤公开叛乱,高智升与二林部联合,铁腕镇压,并将大理国王接到昆明,上演了一场大理版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故事。

因有功,得赐地白崖、和甸;许世官世禄,管土管民;接着封侯,将他老爸的政治遗产扩大了一倍,从此权倾朝野。

此次前来,便是继续与大宋重申旧好,鄯阐府对大宋西南的依赖,小高相公在此次平叛活动中看了个门清。

四通商号和二林部,这次提供粮食和军器,也发了一大笔战争财。

得知苏油回京,小高相公第一件事便是请苏油来使馆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