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节(2 / 2)

苏厨 二子从周 6136 字 2021-07-07

赵顼不许,面谕道:“古之君子,或学而不文,或文而不学。只有董仲舒、扬雄可称兼而有之。到了爱卿你这里是第三个,干嘛要推辞?”

司马光说道:“翰林学士要起草诏书,我不会写四六骈文。”

赵顼说道:“没关系,你便如两汉制诏,用古文文体就行了。”

司马光道:“本朝没有这样的故事。”

赵顼也有些对司马光的借口着恼:“卿能举进士高等,而不能为四六,这可能吗?!”

别以为我忘了你当年是甲科进士第六名!

司马光出来后,赵顼继续派遣内侍至合门,强迫司马光受告,司马光拜而不受。

直到司马光入退到合门外庭中,都还在推辞,内使最后将告书硬塞进司马光怀中,“光不得已乃受”。

后来,赵顼问当时还在朝中的王陶:“公著及光为学士,当否?”

王陶赞赏不已:“陛下用此二人,天下何忧不治!”

……

赵老头知谏院,也有小故事。

老头入谢的时候,赵顼问他:“闻卿入蜀,以一琴一鹤自随,为政简易,亦称是邪?”

赵抃就叹气:“蜀中狡童不在,这次琴鹤倒是都得保全。”

赵顼哈哈大笑:“对呀,应该还有一只白龟才是。”

赵抃这才说道:“蜀中新制,起于眉山,既然行之有效,又何必另外更张?地方任职的官员,后任必爱推翻前任举措,一味更张,认为功不己出,无名无利。这种事情,臣是不愿意做的。”

赵顼点头:“对了,有一点要与爱卿说明——以往近臣自蜀还者,必登省府。如今让你做回谏官,朝中大臣颇以为疑。”

“其实我是久仰‘铁面御史’风采,欲赖卿言耳。大用何必一定省府嘛!爱卿你说是不是?”

于是赵抃回去之后,立刻上疏言任道德,委辅弼,别邪正,去侈心,信号令,平赏罚,谨机密,备不虞,勿数赦,容谏诤十事。

……

至于王安石的诏令,那就更加的夸张了。

自王陶被劾后,曾公亮自问摸明白了赵顼的脉门,因此力荐王安石,想用他来牵制韩琦。

加上赵顼的铁杆韩维和王安石也是文章知己,平日里没事儿就在推荐,因此赵顼对王安石,早就非常仰慕。

王安石一直辞官不起,如今守丧期满,赵顼反而患得患失:“安石历先帝朝,累召不起,或以为不恭。今召又不至,果病邪?有所要邪?”

他是真有病啊,还是别有所求啊?咱别没整对路数,让大贤再次不买账哟!

第四百七十一章 议论

曾公亮给王安石打保票:“安石文学器业,宜膺大用;累召不起,必以疾病,不敢欺罔。”

吴奎却是韩琦一边的人,为了韩琦,皇帝敢怼参政敢辞的主,对曾公亮抬举王某人打压韩相公这套很看不惯。

“王安石以前纠察刑狱,因为鹌鹑案争刑名不当,本该奉旨到合门释罪。”

“结果他自己执拗不肯入谢,这才去职。然后一直认为韩相公在沮抑他,所以才不肯入朝。”

曾公亮力争:“陛下,王安石真是辅相之才,吴奎所言,是发人小过,荧惑圣听!”

吴奎冷笑:“当年我就跟他同领群牧司,见他护前自用,所为迂阔那套多了!我话先撂下,万一用之,必紊乱纲纪!”

不过吴奎和曾公亮之间,赵顼当然选择相信曾公亮,于是决定先下诏书,起王安石知江宁府。

所有人都劝赵顼,陛下别费劲了,王介甫这回肯定还要推辞。

韩维却独奏道:“我知道王安石乃正人君子,之前久病不朝,今日如果任命大郡马上就任职,看起来还真就像是一直对君命推三阻四,希图持价待沽。”

“但是臣坚信安石不会有此心。与先帝不同的是,陛下始初践阼,慨然想见贤者,与图天下之治。安石怎么会不愿效其忠、伸其道哉?!”

“如果王安石真的病得厉害,或者蠢得厉害就罢了,如果不是,他肯定会就任的。”

“议论这件事情的人,都认为往安石会顾忌时议,因此只能慢慢升迁而致,不能猝然召命回京。”

“他们不知贤者只可以义动,而不可以计取。所以陛下,尽管下诏吧!”

这就是此刻王安石在士林官场皇帝心中的声望。

果然,诏书一到,安石立即前往官府府视事,再不推辞。

一个多月后,诏书再到,召知江宁府王安石为翰林学士。

王安石即刻整顿家小,奉诏赴阙。

唐淹说苏油料事如神,就是指这个。

苏油不信这中间没有一点操作,笑道:“要我说,司马君实,介甫公,都是朝中有名的君子。”

“既然是君子,那他们还会欺君?所以说,司马君实跟官家说不会四六,那大伙儿就应该当他真不会四六。王介甫说是久病,那大伙儿就应该当他真的是久病,如今突然好了。”

“否则不成了言不由心欺君罔上了吗?那还是什么君子呢?”

唐淹笑道:“你这嘴啊……回京后可别胡说八道了,好歹四品大员,要有点人臣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