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节(2 / 2)

苏厨 二子从周 6766 字 2021-07-07

熙宁二年二月,己亥,以观文殿大学士、判汝州富弼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平章事。

庚子,以翰林学士王安石为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

富弼还在养病,因此政务其实基本是王安石在主导。

另外赵顼欲起用司马光任枢密副使,司马光坚辞,并请出外。

欲起用苏油为盐铁副使,苏油坚辞,并请镇河北。

所请皆被驳回,接着赵顼以苏油清理积欠;整顿胄案将作;巡按河北;驳退辽人大军;建言安定民生;定策北流;举荐军、工人才周永清,王光祖,石富,怀丙的功劳,差遣不变,迁宝文阁学士,上护军,金紫光禄大夫。

到了这一步,各方人物对苏油的称呼又重新形成统一——苏学士。

但是其实就是涨了工资,多了些荣誉而已,明眼人都能看出,苏油还是不属于权力核心之内的人物。

不过考虑到他的年岁,所有人也不由得暗呼妖孽。

真心为他高兴的,大概就只有汴京城中喜欢传奇少年的吃瓜老百姓了。

从苏油到胄案开始,胄案就有了自己的三产——种菜养猪打酱油。

这个优良传统,同样被苏油带到了将作,如今这两处的大肥猪,以肉嫩油多滋味足,蜚声汴京城。

将作副监还曾经想将一头三百多斤的大肥猪扎上大红花当做祥瑞上报,被苏油无情打压。

自己偷着吃,朝廷睁只眼闭只眼就算完事儿,你还想被弹劾不务正业?

第五百四十章 国有军工企业的福利

不过今年过节,苏油人虽然在外地,也特意给将作监和胄案写了信,上下人等都分到了几斤猪肉,几瓶猪油,还有制作炸药用的淀粉,提取甘油之后的肥皂,盐酸催发的酱油,作为福利发放,备受好评。

用苏油的说法,没两斤肥肉打底,就体现不出大型国有军工企业的优越性。

将作监如今很朴实,工作餐和胄案一样,改用了黄铜冲压的餐盘,每到饭点,工人们便前往食堂排队打饭。

苏油和其余官员也必须以身作则,不过打完饭后在小食堂里边吃,廉洁奉公。

一起吃的还有一些商贾,大佬们都很忙,只有这点时间可以抽出来接见他们。

将作胄案的工作餐,工人们吃算是福利,早餐十文,午餐三十文,晚餐三十文。

没错三顿,用苏油的说法,一天两顿,就体现不出大型国有军工企业的优越性。

晚上还有夜宵供应,加班的设计员,监工的大师傅们,还可以在这里吃点抄手汤圆面条荷包蛋之类的夜宵。

不过商贾们要来吃那就贵了,工作餐一顿五十贯公使费不带还价的。

不给钱也可以,那就得有能让苏油看得上眼的项目或者创意。

河北新河整治工作是苏油的提议,北流议定,大量的工程需要上马,都水监因为表现不给力,于是赵顼将事务分派给了胄案河渠司。

所以五十贯一顿的工作餐,用苏油的话说,商贾们简直就是占了大便宜了。

项目都是要经过竞标,标书格式苏油规定得非常详细,与之相配套的还有资质考证,在皇宋银行没有足够的存款,手下团队中没有足够的胄案将作出产的工程机械,资质一关就过不了。

很多花样都是新花样,因此能从直管干部这里打听到一点消息,对商贾们来说,简直是童叟无欺的公平交易。

苏油脾气很好,能坐到他面前来的,自身背景也颇为可观,所以说话也客气,达不到要求的还出谋划策让他能够达到,顺便卖力地推销四通商号的工程机械,船只,车辆。

另外禁军御龙骨朵直中抽调出来了一队精锐,带领五百行人快班组成工程爆破队,苏油也帮皇帝向商贾们推销爆破承包业务,让赵顼参与感满满的同时,钱包也满满。

答应了赵顼军器监自负盈亏,苏油也在挑选优质资源。

不光是军工,还有打着军工品质的民用品,以三产养军器监,压力其实也很大。

军工是吞金巨兽,因此必须有产金巨兽与之相配套。

苏油的目标,就是广大的汴京民众消费市场。

太后和太皇太后如今已经搬进了新宫殿,处处新奇的排场,让进宫问安的诰命们羡慕得要死。

这些东西都是低调的奢华,这年头房子修高了都不行,那是逾制。不过多一个带玉瓷抽水马桶和浴缸的盥洗室,多几间冬暖夏凉的水空调屋子,花园里多一个轴承摇椅,谁都说不出个什么来。

但是人的感觉就不一样了,没有煤烟气息和夜间马桶味道的卧室啊,自来热水的大浴缸啊,干净雅洁的厨房啊,整齐方便的老爷书房啊……

如今汴京城的小康之家,流行起了三转一响四大件的说法。

三转就是轻便四轮马车,铁鱼风车自来水箱,室内管道和锅炉房。

一响就是一种刚刚流行起来的稀罕玩意儿,一种历史上没有出现的键盘乐器——钢琴。

大宋具备音乐素养的人非常多,琴棋书画是士大夫的基本要求,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出家人和伎班。

就连苏油这样的理工吃货,在赵抃的逼迫下,也会简单来几首琴曲。

因此当十二平均律这个趋近完美乐理理论展现在大宋人面前后,剩下的就属于艺术范畴,再没苏油这工科狗什么事儿了。

宋人如今思想非常开放,各种艺术理论正在总结成型阶段,对艺术和美学的推崇可以说是整个历史上最登峰造极的时期。

短短十年之内,他们便将十二平均律为基础的乐理推进到了苏油看不明白听不懂的地步。

贡献最大的,就是对张麒纠缠不清的绿箬小娘子那帮子人,要是不会按度几首十二平均律新曲,出场费都是要跌一个台阶的。

市场急迫需要一件能够完美呈现平均律之美的乐器,于是钢琴应运而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