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节(2 / 2)

苏厨 二子从周 6306 字 2021-07-07

“如今陕西北面已经经营得铁桶一般,王韶在青唐大打出手,隔着熙河和秦凤两路,陕西稳如泰山!”

这是后世日子好过后,支援边疆的干部们既得面子又得里子的路数,一般人我还不告诉他!

赵仲迁也琢磨过来了,笑眯眯的道:“那今天这站可没白挨,值了!”

就听一个嘟嘟囔囔地童声说道:“叔叔你不给我买相国寺蛋糕,我就要告发你们!”

苏油和赵仲迁相视一笑,你要不告发,我们还担心官家疑心呢!一起骂道:“大人说话,小屁孩一边去!”

不过小妹是接不到了,这妮子主意定,苏油只好转回,去刘家拜访。

要说如今大宋的知识分子最需要的是什么,一是眼镜,二是汽灯。

不过到了刘府,才知道刘攽已不在京中,苏油只见到了刘奉世。

一打听,原来刘攽被王安石贬出京城了。

刘攽学问极高,不过诙谐幽默肆无忌惮,是东方朔一类的人物。

与孙觉、孙洙同在三馆的时候。一次孙觉找刘攽要书法,结果小吏误将作品交给了孙洙。

孙觉没收到作品,责怪刘攽不守信用,等到事情闹明白,刘攽对同仁们说道,要不我们按胡子来认两位学士好了。

同仁觉得滑稽,说:“两位都是大胡子,可不都一样?”

刘攽假装想了想:“那再加上个头,莘老肥而长,巨源短而小,二人皆髯。以后我们就叫他们大胡孙和小胡孙吧。”

同僚绝倒,俩小名真的就流传开了。

王汾和刘攽是同馆好朋友,王汾口吃,刘攽就随口嘲笑:“恐是昌家,又疑非类,不见雄名,惟闻艾气。”

一口气列出四个口吃的名人,周昌、韩非、扬雄、邓艾。

可谐音谐意就气人了——娼家,匪类,艾气就是傻帽,句句都不是好话。

然而这都还不过分,一天刘攽见到赵顼的一份内旨,跑去给王汾说:“听说你要改换朱袍了,特意来给你道喜。”

王汾很诧异:“没有旨意下来啊?”

刘攽说道:“有的有的,我早上听到合门使传报,不信你去问。”

王汾秘密叫人去问,结果下人回来说官家的确有道旨意,不过是——“诸王坟得以红泥涂之。”

王汾,王坟同音。

王汾好恨哟,一次和刘攽一起上朝,听见叫班声,认为报复的机会到了,就对刘攽说道:“紫宸殿下频呼汝。”

结果刘攽应声就给对上了:“寒食原头屡见君。”

怼得王汾直翻白眼。

调皮的人,自然有更调皮的人来收拾,刘颁晚年会迎来调戏自己的对手,不过那人如今还在杭州当通判,与刘攽也算是文友——大苏。

第六百四十五章 《金石图录》

刘攽和王安石本来是极好的朋友,王安石当了参政之后,两人政见日益分歧。

王安石好言利,有小人谄媚道:“放光梁山泊八百里水以为田,其利大矣。”

王安石很高兴,过了一会儿想到一个问题:“决水何地可容?”

刘攽在一边说道:“在边上再挖一个八百里的坑,不就可以装水了?”

“安石笑而止之。”

王安石自己也是文字高手,尝拆刘攽的名字为戏,对他说道:“刘攽不值分文。”

刘攽遂答道:“失女便成宕,无□莫是妒,下交乱真如,上颈宁当误。”

王安石拆一句,刘攽立刻把“安石”二字拆了四句,去掉女字组成“宕”,去掉口字组成“妒”,去掉上边,就成了“如”,只保留上边,就是“宁”。

“介甫大衔之”。

不过刘攽为人其实是很正直,有人想弹劾王安石,知道他以前是王安石好友,如今又政见不合,便跑来问他:“某人有隐过否?中司将鸣鼓而攻之。”

刘攽回答:“中司自可鸣鼓儿,老夫难为暗箭子。”

但是政务上他绝不配合好朋友,因为致书王安石论新法不便,被贬泰州通判迁知曹州。

曹州为盗区,重法不能止;刘攽反其道而行之,为治崇尚宽平,反而息减了盗祸。

因功迁京东转运使,知兖、亳二州,不行新法。

后任代京东转运使,追咎他在职期间废弛新法之罪,如今被贬在衡州守盐仓。

苏油和刘奉世一起喝了茶,摇头叹息:“跟我家大苏一样,你家叔叔,一辈子也是坏在嘴上。”

刘奉世跟这调皮叔叔完全是两个性格,士林评价是“天资简重,有法度。”

闻言也是摇头苦笑:“叔父直道而行,浪漫诙谐,也算是自得其所。”

刘奉世也很能干,以前进奏院每五日具定本报状,上枢密院,然后传之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