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节(2 / 2)

苏厨 二子从周 6526 字 2021-07-07

郏亶点头:“是的,那是调济阳澄蓄水的设施,三千顷水田,就是靠那个大闸……”

苏油摆摆手:“不不不,我是想问的是……那大闸附近……是不是有很多螃蟹?你有没有破坏生态?有没有把它们保护好?”

郏亶怒了,特么螃蟹是堤围的天敌好不好?!老夫与它们从来都是不共戴天!!!

……

太湖考察,已经让苏油没有了继续考察昆山的心思,郏亶的蓝图太美,太诱人,但是……真特么太大了。

大到连皇宋银行都无法支持的工程,搁在熙宁年间,那简直比后世三峡大坝还要恐怖。

工役,是非常敏感的话题,要不惹朝中议论,工钱就必须给足。

所以他得想办法赚钱。

只知道赚钱的官员,在大宋尤其是杭州,是没有什么市场的,他还得抽出大量的时间来搞好与士大夫们的关系——交游,宴饮,诗文往来,起码要分去一半的精力。

曾经让苏轼号呼的“酒食地狱”,可能不是一般的难过。

但是苏油人还没到杭州,就接到了一封来信,立即加快行程,直接赶到了杭州隔壁的越州。

赵抃赵老头,如今顶着资政殿大学士,右谏议大夫的名头,正知越州。

赶到越州治所会稽,赵抃已经在码头上等着了,见到苏油一点都不客套,丢给苏油一本册子:“明润,准备救灾吧。”

靠!还能不能说点好事叙叙离情了?比如扁罐多大了之类?

翻开书册,上边是一种表格,密密麻麻都是名字。

苏油有些头大,将老头请到船上,沏茶伺候:“赵公,这是什么名册?”

赵抃说道:“我寻访乡老,当地老人说日久未雨,今夏越州可能会有旱情。”

苏油讶异:“真有旱情?”

赵抃也讶异:“你也听说了?”

苏油拱手道:“郏亶和沈存中也说如今吴越水利,救旱大过救洪,已经在太湖上游大造工程。”

赵抃跺脚:“远水救不了近渴,我已经行文州县,询问以往旱情发生,会灾被几乡,民能自食者几何,官府应当救济的几何,富人能出粟的几家,僧道有羡粟的几家。”

“如今各地收集上来,得稻米近五万石,加上官米五万多石和民间借贷,应对登记在册的两万一千九百多灾民,大致差不多够用,但是其余州府,怕是没有准备,因此特意将你叫来商议。”

苏油有些无语,走到哪里灾情跟到哪里,老天爷这是相当不给面子啊……

赵抃说道:“后边是我想出来的一些救灾措施,你看看是否可行。”

苏油将册子翻到后边,林林总总很多条,比如以前政府救灾,一年最多出库三千石是上限,赵抃认为远远不够,增加到五万石。

一名成人,日配给一升粮食,儿童减半。

担心饥民集中哄抢,计划分设五十七处救灾点,然后还将饥民领取粮食的日子分成单双日,降低拥挤程度。

官府的五万石救灾粮,采用平价发卖的方式,同样为了避免拥挤,分设十八处粜场。

人员雇佣待选官员充任,发给他们工资,给出几个转正名额,救灾结束后作为成绩优异人员的嘉奖措施。

打造城池,以工代赈,工钱用粮食来计算。

鼓励民间借贷,同时限制利息,报备官府。官府背书,秋熟之后组织偿还。

方方面面事无巨细,可以说是当今官府治政救灾的最高水平。

第七百一十八章 游说各方

苏油赞叹道:“厉害了赵公,简直可以作为制度颁行全国啊。”

赵抃摆着手:“你来的晚了点,早来数月,这些都轮不到老夫操心。”

苏油认真看了,抬头道:“我与赵公的主张有些不同,苏湖吴越,乃粮食大产区,富人家中存粮,远不止这点,我觉得还能掏出更多来。”

赵抃不满:“你打算学王介甫敲骨吸髓?别以为我不知道郑侠一事,你在陛下面前替他还转,呵呵呵,别人可念你的好?还是丢官了吧?”

苏油感觉有些好笑,如今两浙之地,盘踞着三个大佬,孙觉,王安石,赵抃,都在自己辖区之内。

一个保守派,一个改革派,一个中允派,这就算是凑齐了。

这还多亏了自己的老头缘,和三人居然关系都还不错。

赶紧说道:“哪里啊,开封府怎么能有浙江转运使自在,反正我没当自己是被贬官。”

见老头又要生气,苏油赶紧转移话题:“说灾情,我的意思是,可以试试金融的威力啊。”

赵抃说道:“你有钱?”

苏油说道:“金融又不一定非得是钱,不过钱我还真有。张散一船船地从日本拉铜过来,又一船船拉铜钱出去,杭州市舶司四通商号仓库里边,堆放着不少铜料呢!如今有了液压冲压设备,压钱就是换个冲压模子的事情。”

“但是现在已经来不及了,我的意思是,印钞!以市舶司一年税收以及三个银监一年的产出为抵押,奏请朝廷,改造神泉监,印钞两百万贯!”

赵抃说道:“钱也不能吃啊!它到底不是粮食!”

苏油点头:“是啊,钱的确不能吃,它只是个流转用的工具,所以还需要提供合适的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