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节(2 / 2)

苏厨 二子从周 7081 字 2021-07-07

苏油对随行一人说道:“伯通,江南精钢,以你故乡为最,试试?”

这人的名字叫何执中,两浙路龙泉人,熙宁六年进士甲科高第,如今刚三十岁,之前是台州判官。

台州偏鄙,知州曾巩到任后无可倚赖,全靠何执中精明强干,一人给他撑住了场面。

台州有妖狱,抓了一群邪教分子,但是没法定罪,拖了很久。

何执中暗地里观察,发现这帮人说牛角羊角都不说“角”,而是说“股”,于是让胥吏询问缘由。

邪教分子们全都支支吾吾,而且有惊惶之色,何执中断定:“这帮人必定太平道余孽!他们在为张角避讳!”

邪教分子“即叩头引伏”。

蒋之奇任江淮,曾经赞赏他“一州六邑,赖有君尔!”

如今正任海盐知县,短短数月完成了苏油要求的打击盐枭,整顿盐场,提升产能的任务,“邑人记其十异”,“以政识为先”,胥吏“闻风震慑”。

苏油大惊,靠,觉得自己已经非常重视人才了,竟然还漏掉了治下这等猛人,赶紧提拔在身边当听用。

这娃被苏油抬举,无以为报,就将祖传的宝剑拿来准备献给恩主。

结果苏油收了没几天又还给他了,说是宝剑没有保养好,他拆解开来重新清理了积垢,保养了一番,还换了目钉和编绳。

剑鞘用胶重新贴好了飞皮,一些磨损的地方,用鱼皮重新补上了,然后调了仿旧的漆色,弥补得天衣无缝。

何执中都傻了,只好将宝剑收回,下来找张麒一打听,才知道恩主原本是玩兵器的行家,如今大宋西夏辽国珍贵无比的二林羽纹花钢,就是恩主小时候的发明。

何执中尴尬一笑:“明公说笑了,龙泉剑,如今也被二林刀比下去了。”

苏油笑道:“从实用性上出发,其实龙泉剑和二林刀差不多的,不过钢质上二林刀好一些,热处理也更加精到,从装饰性出发,龙泉剑就远远不如了。”

何执中取过苏油送他的文士折刀按开,轻轻压上秣陵钢:“下龙泉钢一等,但是也算不错了。”

龙泉铁料用的是一种叫“亮石”的铁矿熔炼,当地匠人通过磁铁将之筛选出来。

苏油命人考察过,是一种相当精纯的氧化铁,加上当地用松炭熔炼,因此含硫量不是如今焦炭炼出的秣陵钢材可比的。

石通表示遗憾:“铜陵的煤矿,含硫量有些高了。”

苏油说道:“高也有高的好处,至少三酸制备的材料有了。总也是利大于弊。”

煤矿干馏的产品如今也分得很细了,导出的炉煤气,可以生产焦炉气,氨气,粗苯;成品得到用于炼钢的焦炭;剩下的一部分,包括煤焦油,沥青,碳粉。

焦炉气用于冶金和炼焦;氨气用于生产硝酸,硝铵,火硝;煤焦油和碳粉用于制作油墨,火药;沥青铺路;粗苯用于医药,汽油的抗爆添加剂和金属去油剂。

黑火药和硝化炸药,一直受限于硝酸和硝盐的生产制备,二十年发展下来,大宋如今初具化工产业雏形,不用再收集粪土提炼了。

熬硝工艺,成了老百姓自家提炼自家用的东西。

苏油笑道:“不管如何,两浙路军民所需钢材,秣陵锰钢也能够足用了。今年秋天,可以在昆山收获一批试种的棉花,全部拨给你们,用于制作硝化棉开矿!”

……

铜陵,从春秋时期,江南人民就在这里冶铜。

几个坑冶,矿渣厚度达到了一米,方圆几平方公里。

矿渣带来了不少污染,好些雨水汇集成矿坑湖,湖里什么生物都无法生长,因为里边全是胆水。

胆水,就是硫酸铜溶液。

有了胆铜浸出工艺,铜户们都不用教,很快就摸索出了用胆水和硫酸浇淋矿石和矿渣,生产和提浓胆水的方法。

生产工艺的更新给大宋铜产量的提升助力是堪称恐怖的,截止到七月末,两浙路一个季度所得的铜料,已经占到往年产量的三分之二强。

直接受益人就是下等铜户,以往他们只能将开出的矿石交给大户们去起炉,现在能够直接上缴铜泥,收益一下子就上去了。

而铜泥也还是需要大户们熔炼成铜锭的,不过生产步骤的简化,焦煤窑的使用,让他们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量和品质,同样获得了大量的利润。

苏油没有降价收购的意思,他需要的是产量。

在铜陵上了运送铁钉铆箍等工件去上海务的大船,沿江而下,一千两百里水路,三日即可抵达。

上海务松江口,以前是一个小渔村,如今作为造船工业基地,已经打造起了两个巨大的船坞。

船坞是在江边坡地上挖出来的,从水路看过去,是两个大洞,从陆路看过去,更像两个大坑。

每个大船坞,能够容纳两艘如今最大的杭州型纵帆船,张散的乳狮号,如今就在这里进行精细的保养。

大船驶进船坞,放下闸板封闭水口,开动水车派出闸内的水,大船就搁在了船坞的底座上。

船坞顶上的坡地,一边是工料场,一边是工人们的生活区。

工人们从生活区出来,沿着船坞两侧开出的台阶下到船坞内,可以对巨舰进行养护。

船坞上方,有塔吊,可以调运工件,物资。

而另一边和另一个船坞内,还有三艘即将完工的杭州型大船。

那是四通商号为钱家和姚家合作打造的,除了给钱,还要提供工匠,管事。

四通商号则提供图纸,技术人员。

一个巨大的海事集团,正在两浙路慢慢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