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0节(2 / 2)

苏厨 二子从周 6294 字 2021-07-07

卫国公主有些着急:“姐姐,你真要去浙江?皇帝哥哥圣旨里说了,探花郎只是殿后,在国境内接应大军,安排粮秣,没有什么危险的。你不用去吧?你要去了,扁罐跟漏勺怎么办?”

扁罐不服:“我五岁了!我有剑!我能照顾八公!”

“你这淘气孩子!”卫国公主有些恼了:“大人说话,小孩子不要偷听!”

说完又转头对石薇说道:“姐姐,探花手下满打满算也不足万人,你去也上不了战场,探花郎也不会让你上战场的,就在汴京城等他们大胜的消息不就是了?”

石薇笑了:“我也没说要去打战啊,不过这种时候,我只想和他在一起。”

卫国公主说道:“那孩子呢?孩子也跟去?不说交趾,就算是广南东西路,瘴气也是了不得的,万一水土不服可怎么好?”

“薇儿姐姐尽管去。”一个温婉的声音在门口说道:“孩子就交给我照顾吧。”

卫国公主转头,正是蜀国公主,嗔道:“姐姐!”

蜀国公主进门牵着石薇的手,笑得有些苦涩:“我是真羡慕姐姐,还能去那里,和自己的夫君一起。”

说完又扭头对卫国公主说道:“妹妹,哥哥的旨意你没读透。探花郎升枢密副使,便是此战中品秩最高的文臣,跟在大军之后,这就是为平灭交趾而准备的。”

“此战哥哥决心非小,这是要让战胜之后,有个能臣处理交趾的事务,王相公檄文里说得很清楚:将帅持疑者,悉命定之。”

“军事上将帅或者无疑,可政事上呢?难道战胜之后的国政,还能交给将领?因此少保此次的任命,就是为这个准备的。”

“所以我支持姐姐去,与交趾君臣纵横折冲,自是探花郎的责任,到时候有姐姐在身侧保护体己,探花郎也放心得多。”

待到蜀国公主这么一说,卫国公主和石薇这才明白过来。

朝廷的官职,从来就没有白给的。

第八百章 内奸

蜀国公主见两人明白了,这才点头:“弼儿的病,多亏了姐姐才救回来,现在姐姐有事,扁罐和漏勺,就交给我照顾好了。”

石薇笑道:“嗯,交给你我也放心,就是他太调皮,妹妹你多担待。”

蜀国公主蹲下来牵着扁罐的手:“扁罐乖,弼儿想你了,你去陪他玩玩好不好?你要保护八公,你娘也跟你一样,要去保护你爹爹。”

扁罐到底有些舍不得自己的娘亲:“那我也去保护爹爹。”

蜀国公主摸了摸扁罐梳着垂髫的脑袋:“那八公怎么办呢?你还要保护八公啊。”

扁罐抬头,眼巴巴地问石薇:“娘,你什么时候回来?”

石薇对孩子其实心挺硬的,现在听到这句,眼睛也是泛酸:“这个,得看你爹爹的本事儿了……”

……

不说苏油那边收到旨意之后如何准备,单说朝中,战还没有开打,架倒先吵起来了。

首先是赵禼虽然是统帅,但是也是进士出身的文臣,对派太监监军这一套就极为反感。

李宪也不是什么好鸟,大功在身,除了功劳比他还大的,除了宗室和勋贵,他也被那些溜须拍马的给捧坏了,谁都看不起。

加上李宪本来也没啥文学修养,不像张诚一,李舜举这些内使,能吟诗作赋颇具文采,成天一副混混德性,所以和赵禼第一次见面就起了冲突。

于是赵禼请见赵顼,要求罢免李宪。

赵顼有些头大,问赵禼谁可以代替。

赵禼推荐自己的老上级郭逵,说郭逵老于军事,还做过签书枢密院事,谋才将略都是上乘,如果郭逵领军,他甘愿做郭逵的副手。

王安石屁股也天然歪,对赵顼劝谏道:“派太监监军,本来就是后唐五代时的弊政。对军事的影响,坏处多过好处,不如便依从赵禼的建议。”

几方僵持的时候,苏油的奏报到了,说是自己已经接到朝廷的任命,惶恐非常,希望赵顼派遣得力的内使帮助他,同时请求卸任两浙路转运安抚使的差遣,专心军队后勤。

赵顼心里一百个舒适,看看人家苏明润,同样也是文官,可这文官跟文官,德性怎么就不一样呢?

转头又与王安石等商议要不要卸了苏油的差遣。

王安石犹疑了很久,最后还是觉得以国事为重:“陛下,其实有一个人非常合适作为苏油的继任者。”

“哦?”赵顼问道:“谁啊?”

王安石长吁了一口气:“淮南转运使,知应天府,苏颂。”

赵顼也想起来了:“对对对,河北灾伤,苏颂上书提醒。说是移民往邻路州逐熟,固是良策,但是要考虑到食口多寡的问题。”

“比如淮南诸郡,虽稍登稔,但食口若多,必致物价腾踊。”

“万一秋成失望,漂泊之民,一时未有归业之期。到时候坐食贵谷,又需须烦县官赈救。”

“所以要救灾,不如先平物价,要平物价,不如施行粜给,使流民有贱价之物,则不觉转移流徙之苦。”

王安石躬身道:“正是,非老成细致之臣,想不到这些。因此他与苏油商议,从两浙路调运了更多粮食到本就粮丰的淮南,又转迁了部分流民,到两浙路种植新开的官田,如今看来,的确是良策。”

赵顼说道:“可当年苏颂拒绝拟任李定的诏书……”

王安石拱手道:“国事当前,不容私怨。”

“其一,苏颂至孝大忠,为人中允敦厚。所学庞杂,与苏油相近。苏油那些化工理学圩田海船的举措,他都能明白。能力上是没得说的。”

“其二,苏缄忠烈之举,当褒荣其族,苏颂乃苏缄堂侄,这番任命,也是朝廷奖掖忠臣家族之道。”

“其三,苏颂的资序,在英宗朝就已经很高,足够当任两浙路转运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