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节(2 / 2)

苏厨 二子从周 6519 字 2021-07-07

吉贝布就是木棉所织的,之中南半岛上最常见的东西,因此硝化棉的原材料一点都不缺。

两万多战俘被转成了工人,开始修造下龙湾北面的新港口——锦普港,以及从先安到锦普的运煤通道。

第一炉试验用钢已经在锦普港炼了出来,品质绝佳。

这个月,张麒和晁补之,考察完了交趾各地一百一十二处金穴,统计出了一年的产量,三万三千六百两!

银矿因为采炼技术落后,不如黄金那样可以搜集天然金块金沙,反而完全没有得到重视,其实与大宋广州两浙诸路银矿规模不相上下!

因为大部分的金矿,同时也是银铜伴生矿床,交州上游的富良州,铜矿丰富,有大量的胆矾,孔雀石存在。

考察回来的报告,以及精钢的炼成,惊动了王韶和李舜举。

苏油与两人联合上书,交趾钢的精纯程度远超大宋如今各地钢材,金银铜储量丰富,要求朝廷重视这个地方。

赵顼收到奏章大乐,不过还是没有给苏油一文钱,只给了他一项政策——不是说了三年行羁縻州制吗?明润你就自己管自己,可劲儿折腾吧。

七月,考察报告越来越详细,先安煤矿大到没边,湿法炼铜方便快捷,铁矿精纯度达到了六成!

李舜举收到回奏都傻眼了,陛下给苏明润大力放权,怕是压根不知道这边的产量吧?

苏少保,怕是又要整出大政绩了!

苏油可已经等不及了,冲压铸币机已经到位,时间不等人,那就赶紧开动!

有了炸药之威,金银开采就简单多了。

短短一季,交州城已经熔炼了八千两黄金,三万两白银,五万斤铜!

苏油将它们全部压成了舶来钱。

……

交州学宫,李道成眯着老眼就着阳光爱不释手地翻看着手里的金币,又郑重地摆放到都厅书桌上,起身对着金币恭敬地拜了三拜。

三枚万国来朝紫宸殿神泉金币,是李道成这个月的俸禄,足值三十贯。

苏油不禁乐了:“李公,阿堵物而已,何至于此啊?”

高官必定厚禄,如今苏油的正任官品衔,已经远远高过差遣官。

因此其转运使差遣俸禄,要在差遣基本工资的基础上加六十贯。

除了学士衔的每月两百贯外,还有少保的两百贯,转运使的一百四十贯,外加六十贯。

此外还有每月三十石月粮,二十捆柴禾、四十捆干草。

还有两千亩职田,在交趾大约一年也有六千石米。

还有每月一百贯的添支钱,以及绫、绢、罗、绵等进项。

交趾太热,冬天的木炭,实在是不好意思列进去了。

这些全部换成钱,不贪污不受贿,苏油一个月的正常收入,即便朝廷发不足额,都在五百来贯。

换成金币,该是五十多个;换成银币,那是五百多个;换成铜币,算了……太沉了……

不过苏油从来没去领过,都在俸禄折子上存着。

李道成施完礼起身:“不知道有生之年,有没有机会能亲眼见到紫宸大殿,先这样拜拜,也是一样的。”

李道成一生清廉简朴,不置外产,李朝的俸禄可没有宋朝这般滋润,加上舶来钱货币的购买力很强,每月三枚金币,对李道成来说,真的是一笔相当丰厚的收入。

苏油一边向金币伸手,一边笑道:“这个就是给你看看而已,拿出去怕是买不了柴米油盐,到时候你家夫人还得怨我,不如给你你换成铜钱……”

李道成扑到了桌上,将金币死死护住:“反正我都在学宫吃饭,家中也还有些积储,下个月再说!这三枚金币我要收藏起来,传给子孙!”

将金币小心翼翼地收好,李道成才说道:“我看重它,不是喜欢铜臭,而是它能改变我交趾人的懒惰习气……”

第八百四十五章 南宋

交趾民间,如今还多是以物易物的方式进行商品交换,铜钱主要在上层流通。

新币出来之后,各地从官吏,军士,工役民夫开始发放使用之后,苏油才暗暗松了一口气。

原来不是交趾人懒,而是缺乏流通交换。

要打破自给自足模式,一来需要有足够的商品,二来须得有足量的货币。

交趾的人口其实并不少,但是除了粗米果腹,竹墙遮雨之外,知道还有另一种活法的人口,那就比较少了。

能活成现在这个样子人家都已经觉得很满足了,而他们的满足,在苏油看来,就成了懒惰。

要从最根本上解决,那就只有让他们不满足于生活现状。

从有了充足货币之后的第一次交州城蚕市交易额来看,苏油觉得,自己可能误会这些本地人了。

西军征讨,留下了很多带不回去的东西,比如军粮,药品,还有些火柴水壶皮带皮包锅碗瓢盆炉子铲子之类的后勤军品物资。

苏油也让黎文盛在蚕市开了个铺子,负责处理这些物资,然后引发了抢购风潮。

抢购得最厉害的,就是军人家属和俘虏家属,因为他们已经知道,这些东西,实在是太好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