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5节(2 / 2)

苏厨 二子从周 6398 字 2021-07-07

苏油说道:“你早上操练仪仗班子,合适就行了,毕竟不是打战的队伍。”

程岳表示明确反对:“又不缺他们的草料嚼谷,练得壮实些,对他们也有好处。桂州牢营里边,孱弱之辈,死得不计其数。”

苏油停下脚步,若有所思的自言自语:“这倒是个问题,人力资源浪费有点严重啊……”

不过以后再说了,三人就这样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出了城门,来到一处郊外的菜园子,却见这里排着队,看样子有十多家病人等着诊治。

一个年轻人坐在小石桌边,桌上放着一个稻壳布袋子,病人的手腕摊在袋子上,年轻人正在给他诊脉。

见到石薇过来,年轻人抬起头,对着她点了点,石薇也点头算是打过招呼,便在一边静候。

苏油打开折扇给石薇扇扇子:“这天气……对晒稻子是不错,对人可就有点烈了,存中那边的避暑药也不知齐备没有。”

年轻人开完方,准备起身抓药,石薇将方子接过:“我来捡药吧,你继续看病。”

年轻人拱手说道:“那就有劳嫂嫂了,两位大哥,招呼不周,还请见谅。”

苏油今天穿着的是蕉麻衫子,天气热也没戴幞头,只包了一条薄绸巾,看上去就是一个青年读书人,笑道:“无妨,给病家整治要紧,你继续。”

说完又赶去跟石薇继续扇扇子。

石薇认真看了方子,不由得轻轻摇头。

苏油凑到石薇的耳朵边,悄声问道:“怎么?”

石薇再次摇了摇头:“没什么。”说完给病家捡药去了。

就算如此,也过了一个时辰,年轻人才将病人看完。

诊金都是随意给,不过根据苏油观察,都是初次来看病的给得少,来复诊的,一般就给得比较多了。

十几个病人看下来,年轻人囊中也多了一贯钱。

这在大宋不算什么,宋代大城的名医,收入是相当可观的,给大户人家看好病,常常人家一赏就是大手笔。

张方平给苏油的书信来往里就提到这么一件事,应天府名医宋道方有个怪脾气,从来不接出诊,只在家中坐诊。

刺史田登的老母病重,请了几次,宋道方都坚决不出门。

田登大怒,直接派兵将宋道方抓到家中,威胁他说三天治不好老母亲的病,就把宋老头给剁了。

结果三天之后皆大欢喜,田登老母的病好了,田登敲锣打鼓张红结彩,列队护送宋道方回家。

宋道方到得家中的时候,发现家中除了老妻还是原来那位,其余什么陈设使女都换了,田登还丢下一千贯钱,说是诊金。

年轻人净了手,整理好衣冠,方才过来见礼:“见过嫂嫂,这位便是大哥吧?”

石薇笑道:“愿赌服输,这次特意给你将《本草图经》带来了。”

年轻人连连作揖:“嫂嫂说笑了,你治疗风疹那方子,我回去后越想越是心惊,果然当在五日痊愈。是我之前孟浪无知,辩证不明,让病家还要多遭一场罪。”

石薇笑道:“辩证不明是谦虚了,你这么年轻医术便如此高明,很是难得,快看看这书,可还满意?”

年轻人将书打开,眼神就是一亮,兴奋地说道:“太好了,真是太好了。”

说完感觉有些失态,对苏油和石薇拱手道:“我在蜀中行医,方药多是土名,民间验方,常与医书上的名字有出入。”

“老苏学士和小苏学士这书太好了,图文并茂,还登列了各地所用的名称,可以解开我很多疑惑!”

说完翻到一页:“看,比如这个,薏苡,就是四郡特产的一味好药。在福建,广南称呼皆不同,有的地方叫六谷,有的地方叫草珠,有的地方叫解蠡。”

“而且内地人所见多是结实,具体到植物什么样子,多数当面都认不出来,好,这书真是太好了……”

苏油插嘴道:“这东西在我们眉山叫薏仁,当年可是给马伏波惹了好大的祸殃。”

第九百三十九章 唐慎微

见石薇和年轻人都是一脸的懵逼,苏油解释道:“据《后汉书》记载,马援南征交趾时,常服食薏苡仁,因为他发现当地土人用它驱除瘴气。”

“因为南方的薏苡实大,凯旋时,马援便带了一车薏苡,想着带回家乡种植。”

“回到京城后,人们便猜想马援带回的是南方的奇珍异宝。”

“马援死后,有人上书诽谤,说他曾在南征的时候,搜刮了一车珍珠文犀运回。当时的皇帝刘秀听闻之后,大为震怒。”

“因此以马援一生功绩,也只有草葬,就连宾朋故旧也不敢上门去吊唁。”

“马援的家人先后六次上书申诉冤情。家乡云阳前太守朱勃也上书为马援鸣不平。刘秀这才命令以礼安葬。”

“直到汉章帝时,才派五官中郎将持节追加策封,谥马援为忠成侯。”

“所以司马学士有诗——佳实产南州,流传却山瘴。如何马伏波,坐取丘山谤。”

“大苏也写过:伏波饭薏苡,御瘴传神良。能除五溪毒,不救谗言伤。”

年轻人顿时大生仰慕:“兄长真是博文强记,实在让人佩服。”

说完有吞吞吐吐地说道:“只是……如此称夫子,怕有些……不太恭敬吧……”

石薇不由得抿嘴笑,转移了话题:“各地药名不一,这的确是个麻烦。好在你也是蜀中人,你写的药名,我基本也知道。”

年轻人这才想起来这事,再次施礼:“此书售价一定不菲,小弟行医多日,倒是也积攒了一些钱财,该多少钱,小弟应该照付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