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7节(2 / 2)

苏厨 二子从周 6190 字 2021-07-07

要是王珪自己做了左仆射,侍中;那苏油就得是右仆射,中书令?

刀子抵到后背上的滋味可实在是不好受。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如果今年陛下几道诏书背后,都有苏油影子的话,这伤害就已经很明显了。

见到王珪一脸的难色,蔡确知道自己的目的已经达到:“如今死马,只能做活马医得。”

王珪说道:“持正你定有计较。”

蔡确笑道:“其实厘定官制,还有一重要步骤——寄禄。”

这就是定工资等级,以往的工资等级是用《唐六典》上那一套官制来定的,现在要将这些职位变成正式职务,那么工资等级就得用另一套方法来排序。

王珪想了一下:“那就只有以阶易官了。”

蔡确点头:“正是。”

“详定官制所应当抓紧制定《寄禄格》,杂取唐及宋初旧制,以原散官开府仪同三司以下,替代原寄禄用的中书令、侍中等,实行以阶易官,用来确定官员俸禄及品级标准,成为新寄禄官。”

“而原寄禄之朝廷各部正官,自左、右仆射以下,依其官称,主管本部事务,与实任相符,即成职事官。”

方法倒是简单易行,但是,这与苏油又有何干系?

见王珪还在纳闷,蔡确笑道:“相公别忘了,苏油的散阶,可比相公你还高,甚至,与安石相公同列。”

妙极!

王珪终于懂了,要是按照这个法子来,苏油就成了官员里边的特例!

这娃现在的散官是特进,换成官阶,高得一逼,高得过头了!

过犹不及!

苏大童鞋,已经达到了退休大臣的高度,这就叫鲲之大,一锅装不下!

蔡确笑道:“安石相公如今是舒国公,如果寄禄格得行,封国还得再升一阶。”

“同理,苏油也得从郡公,进为国公。”

王珪真是太开心了,要是这样,苏油就只能如文彦博,王安石那样外放,哪怕是成为大宋十分之一土地上的最高长官,只要不威胁到自己的位置就好!

就算赵顼那里过不了关,考虑到平衡官员们的情绪,也不可能再放到宰执之位上。

名与利,爵与位,总不能都占尽了。

要这么干,就是对群臣不公;不这么干,那王安石,文彦博这些故旧重臣,等于是被苏油拖累,不得升国。

所谓的特例,换成另外的说法,就是众矢之的,就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真是越想越美,按照这个法子,苏油可以说进也死,退也死。

堂堂正正还无计可破,蔡持正这招捧杀,端的是厉害无比!

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很大宋

元丰三年三月朔,王珪上奏:“臣领祥定官制所考议,以为大者建立三省:中书造命,行无法式事;门下审覆,行有法式事;尚书则奉行。”

“又分班奏事,各得其职。所以分列执政,而互相考察,此改制正名之大统也。”

“其下改革铨选制度,流官铨注,授职事者,皆以寄禄官品高下为准;”

“再其下,则行《唐六典》所载官制,颁三省、枢密院、六曹条制,逐渐下抵诸路,依新制施行。”

“从唐至今,已历百年;两朝承弃,待考而证。虽国朝纲统,事务繁杂,然如此自上而下,以臣计,两年即可水到渠成。”

赵顼对时间表和操作步骤比较满意,点头道:“辛苦王相公了。”

王珪继续奏道:“改制大事,干系官民,震动中外。臣以为,当以信为先,以迹为示。故应先取其易者,大者,再取其难者,细者。”

“商鞅立木,燕昭市骨。”

“故臣等杂取唐及宋初旧制,以原散官开府仪同三司以下,定为二十四阶,特上《元丰寄禄格》,供陛下御裁。乞请先行,以正官品。”

赵顼打开看了,点头道:“王相公高风亮节,这个《寄禄格》,对元弼之臣推重崇隆,深孚朕望,便照此办理吧。”

真当得起高风亮节四个字,王珪本身阶官不高,以阶易官之后,其实是要吃一个小亏的。

但是对于那些旧臣,老臣如文彦博,富弼,吕公著他们,阶官转迁早就累积到了极高,因此赵顼说《寄禄格》推重元弼之臣,的确是事实。

王珪心中暗喜,躬身道:“领圣旨。”

……

苏油的职务虽然还没有下来,但是也很忙。

章惇的第三次谢表被拒绝后,第四次诏下,便乖乖领了参知政事之职,成了大宋光荣的末位常委。

而苏油这里却发生了蹊跷,第三次谢表上去之后,第四次诏书,也就是正式的那次诏书,迟迟不下。

苏油也不上心,跑汴京周边官马场考察去了。

季春的汴京郊外,风光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