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7节(2 / 2)

苏厨 二子从周 6767 字 2021-07-07

“辽国见到我朝宝钞使用得力,因此想要效仿。但问题是,两国的经济基础,完全不同。”

“辽国产业单一,经济脆弱,没有独立货币,朝政腐败,君主昏聩,北边和东边,鞑靼与女直开始造乱,经济人才匮乏。”

“这样的国家,其经济背景与史上劣币盛行的那些朝代,何等的相似?!”

“大宋助其发行纸币,那是要求他们用二十五万贯的绢帛为库本的。但是以辽人的经济意识,和纸币发行的巨大好处,他们关注货币的目光,迟早会从流通功能,转移到掠夺功能。”

“一旦其国内出现什么危机,他们必然会饮鸩止渴,哪怕是我大宋明确告诉他们——你们不能那样做!”

阳谋!纯阳谋!

薛向也是经济专家,已经完全领会到了苏油的意图,转头对赵顼躬身:“鱼国公所言,乃是一把双刃之剑,有史以来,教训不绝,望陛下勒石于国家计财重地,为后世子孙垂诫。”

“国与民无信,民于国无心!”

赵顼感觉今日这场议论收获颇丰,颔首道:“五谷食米,民之司命也;黄金刀币,民之通施也。故善者执其通施,以御其司命。”

“握之则非有补于暖也,食之则非有补于饱也,先王以守财物,以御民事,而平天下也。”

这是《管子》当中的语句,将货币对国家的作用,论述得相当的精彩。

群臣一片赞扬,我们陛下的学问还是可以的!

就听赵顼接着说道:“上位者的贪念,让这称提天下,衡均四海的国器,成为了吞噬百姓生命的猛兽,销磨国家膏血的帮凶。朕甚不取。”

“今日之议,有此一得,也足值了。继续吧。”

章惇其实也是非常赞成苏油此议的,但是他也从另一个方面提出了疑问:“与辽人通榷之后,纠纷必多,这就是给了辽人闹事的借口。他们习惯了无理都要搅三分,以后纠纷起来之后,我朝如何处置?”

苏油说道:“所以我们要定下一个前提,那就是两国互榷,对于政府来说,只是提供了一个贸易的场所而已,至于交易,那是榷市中商贾们的行为,与政府无干。”

“官府只是实行监督,一切以合同文式为准,与国内解决商贾民事纠纷如出一辙。”

“要是觉得麻烦的话,臣还有一策。”

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谈判

赵顼问道:“还有什么办法?”

苏油说道:“还有就是通过第三方,进行转口贸易,我们不和辽人直接打交道。”

“东海豪商唐四郎,在海贸上声誉卓著,宋辽商贾都钦服其公允。二十五万贯的贸易额,还真不在人家眼里。如今獐鹿二岛上的生意,对日本,高丽,辽国,宋国的商贾吸引力极大,可以拜托他代为转贸。”

“倒是听说辽国耶律伊逊权倾一时,声威显赫,曾经想利用水师偷袭海岛,被唐四郎的船队打得几乎全军覆没,还被唐四郎在保州港外焚毁舟船,列示京观,竟然就这样灰溜溜的忍了。”

“唐四郎的老巢,在日本国新兴的宋京港,辽人就算再跋扈,那也是鞭长莫及,惹不起他。”

王珪最怕起外交纠纷:“要不,就还是这样办?能不直接和辽国打交道,我们就不直接与他交道。”

冯京提出了另一个问题:“说了这么多,贸易的物资是什么?我朝的好说,辽朝能够提供什么货品?以前辽盐走私对我河北的淮盐冲击很大,可如今嘛,呵呵呵……”

“要是没有货品,这不成大宋将流往辽境的货币全给收回来?我们总不能收那什么……绢钞吧?”

蔡确终于找到了开口的机会:“这个是我的提议,辽国白头山麓,女直人控制地区,巨木参天蔽日。”

“那些木材可以通过鸭渌江水漂往保州,保州离獐鹿二岛不过百里,离沧州滨州不过五百里。”

“我大宋现在振兴河北,治河,筑城,都需要大量的木材,北洋水师选定的港口,也在密州胶西县大沽河口的海湾内。”

“从辽国购入的木材,除了以上所用,还可以打造我大宋北洋水师!”

“要是价值相当,倒也不错。”冯京对此计表示赞同:“枢密院为此事头疼好久了,北洋水师的驻泊港一直争议未休,因为从杭州以上,就没有好的木材产出之地,对造船,保养维护造成了极大麻烦。”

“他们真会卖吗?呵呵呵,要是能用辽人的木材打造我们自己的水师……等等,刚刚你说鸭渌江上游,女直人控制地区?”

蔡确眼里全是笑意,拿下冯京他把握极大:“正是。”

冯京也笑了:“蔡参政活该是我枢密院的人才才对……既然如此,陛下,臣再无异议。”

吕公著出列:“陛下,如此大家对这次商贸谈判,大致认可,不过臣要提醒鱼国公和蔡参政的是,我朝不可让步过大。”

“每日商谈的内容,必须奏报中书,三司,枢密,并且知会陛下。王相公,李计相,冯枢相需要进行监督,如果有不恰当的内容,必须立即干预。”

苏油笑道:“那就是我军机处的职责了,蔡京就是专职干这个的。我没有异议。”

蔡确对赵顼躬身:“臣也没有异议。”

苏油再对其他人问道:“列位两制上的官员,还有别的问题吗?”

见众人都不再说话,苏油转身对赵顼施礼:“臣请陛下圣裁。”

赵顼对这种议事方法感到既新奇又舒适,将知制诰王存叫了出来:“诸位臣工所议,都记妥当了?”

王存躬身:“已然记下了。”

赵顼点头:“那此事便议定,命鱼国公苏油,参知政事蔡确,提举与辽国使臣共议通商贸易事。今日之议,请各位臣工,在所言下押字,备档方便咨询。”

“以后的国事大议,皆行此法,成为制度。”

等到众人签押完毕,王存根据赵顼旨意起草的诏书也写好了,赵顼命门下省主宝:“交中书下敕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