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9节(2 / 2)

苏厨 二子从周 6542 字 2021-07-07

苏油还去找陈昭明发明了一套算法,给每个信号加了一个校验位,通过逻辑算法,可以在接收端检验信号的正确性,避免信号部分丢失带来的信息错误。

这个理工小组隶属于皇家军事学院,课题代号为“谛听”。

偏殿里座钟时间指到了巳初,随着悠扬的钟声,电报机的指针开始晃动了起来。

小组长扭头:“陛下,枢相,国公,收到天师府零零一请求。”

这是一套编码,电传信息有一些基本码被占用,作为快速沟通使用。

零零一,表示请求通讯。

苏油点头:“回复,准备接收。”

发报机有两个按钮,一个按下只会接通单路,另一个按下会接通双路,小组发报成员操作熟练,瞬间做出了接收准备完成的回复。

不一会儿,接收信号的两个指针又开始摇动起来,两个记录员在一边紧张记录信号。

那是一个表格,记录完毕,核对正确之后,小组长交给译电员,通过翻阅译码本,将一个个文字记录在表格每行最后一个空里。

其实这个字码也是有规律的,译电员是从南海舰队抽调的王牌灯号手,字码都记在了脑子里,不过为了在陛下面前做到万无一失,译电员还是翻阅译码本查验了一次。

很快,小组长将译文交给了苏油,苏油一看笑了,又将他交给了赵顼。

赵顼一看,不由得也乐了,递给了冯京。

冯京取过来一看,译码表上写着六个字,“天雨粟,鬼夜哭。”

这是一个典故,《淮南子·本经训》:“昔者苍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张天师这是将电报的发明,比拟为仓颉造字一般重要。

苏油躬身道:“陛下,如何回复,还请示下。”

赵顼笑道:“这可难住我了,两位都是学问人,还是你们来拟吧。”

冯京心神激荡:“《道德经》云: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天师制此神器,与道德经四十七章暗合,冥冥之中,定有天意。不如就回他‘不行而知,不见而名。’如何?”

苏油笑道:“枢相此语妙极,可没有更恰当的了。”

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獐子岛

赵顼点头:“就这么回复他!”

苏油将八个字记录在译电本头上,然后交给译电员,让理工小组忙去了。

冯京说道:“好是好,不过现在这传播距离也太短了点,整个开封府,周围也才五十里。”

苏油点头:“这就是一个试验阶段产品,论证的是这个工程的可行性。”

“理工实验就是这样,来不得弄虚作假,只能一步步的走。现在试验成功了,证明了这项工程的可行性,接下来还有无数的研究瓶颈等待克服。”

“下一步就是将电报线连接到三畿四辅,之后是上游的郑州和下游的濮阳,如此一步步延长通讯距离。”

“军机处初步会建立起一个通讯班,无论如何,总比养鸽子运输放飞来的方便可靠。”

冯京赞道:“明润做事,从来都是有章有法,今年完成郑州到濮阳的连接吗?要是完成这一步,三天的应急响应时间,我们至少能够做到决堤不死人。”

苏油有些无语:“冯枢相你这要求也太低了,我的建议是,让都水监和河渠司,到明年四月之前,完成开封以下多处关键河道的分洪干渠的兴建工作,只要有五处以上的泄洪干渠设施修建完备,即便不增高堤埽,大宋也将具备抗击百年大洪水的实力。”

“但是还是要看到过程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泾河治理用了十多年,如今算是初见成效,说明植树固沙的方案还是可行的。”

“因此臣想向陛下建议,将这个方案推行黄河全流域,包括一些水势浑浊的支流,减少黄河中的泥沙量,结合下游的束水堤工程,以缓冲下游泥沙堆积程度。”

“这事情现在做还来得及,要是留给后世子孙,他们将付出更惨重的代价。”

赵顼问道:“那沿河靠畜牧为生的百姓怎么安置?还有沿河土地取水便捷,现在弃耕还林,百姓们不会有怨言?”

苏油说道:“所以要大力推广去势去尾圈养,优良牧草种植收储方法,还有风车机井灌溉,解决沿途百姓迁移之后畜牧耕作的生计问题。”

冯京觉得这一套有些耳熟:“相州模式?”

苏油笑道:“相州模式怕是不行,相州模式说动了韩家,就能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陕西沿河没有这样的力量,只能依靠地方州府官员的能力。”

说完对赵顼躬身:“陛下,南海如今已然安定,吕惠卿的政务能力是非常优秀的,他们在南海已经超过年资很久了,理应更换入内地。”

“还有交趾和占城籍的当地官员,也应该加入到考绩序列当中,给他们上进的通道,以免在地方上势力过于庞大,走回汉唐的老路。”

“南海人,对大宋的广东,福建颇为向往。当地士绅,祖籍也多在这两地。不如施行考计,选入两地为官,加强其与大宋的联系,巩固其向宋之心,而且两地离南海也不算太远,他们也不至于有什么不满的情绪。”

赵顼点头:“那两处好些地方,我朝官员都视作畏途,官府一直叫苦人员不足。这主意倒是不错。”

冯京有些犹豫:“要是他们盘踞了广东福建两路,不是麻烦?”

苏油笑道:“刚刚说了,他们都要加入我朝的流诠之中,三四年一换任所,将他们从南海请出来,安置在福建广东,只是第一步而已。我朝百年,可有造反的知州?”

如此一说冯京算是明白了,说白了他还是没将那些人当做本朝官员。

赵顼表示同意:“就跟治河一样,堵不如疏。那就下中书计议吧。”

是月,诏:“诸路教阅禁军,无过两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