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6节(2 / 2)

苏厨 二子从周 6824 字 2021-07-07

对于人才,苏油也不计较其出身,瞎子如卫朴,走卒如王文郁,蛮夷如范龙山、苏烈,囚徒如吴逵,落魄如蔡确、贺铸……只要有用,他都会大加使用,出了成绩,立刻向赵顼举荐。

至于士子,经他幕府调教出来走入仕途的,那更是不计其数,而且大多都是一时俊彦。

就连王珪和蔡确的儿子都收于可贞堂中。

但是对于自己孩子,苏油坚决拒绝赵顼的封官。

这就不是一般人做得到的了。

即便有了如今的地位,苏油待人接物,还是一如既往的温和,开封府里上到八十老翁,下到三岁小儿,都知道探花郎那出了名的好脾气。

这些轶事,让苏油得到了绝佳的风评,都说他有气度风范可比吕蒙正富弼,丰功伟业犹胜寇准韩琦。

苏油躬身:“陛下虚怀若谷,为天下楷模,臣自不胜心喜,当为天下子民上贺。”

这时扁罐拿出一个奥运火炬一样的东西伸到黑水壶的下面,嘭的一声,一团火焰冒了出来。

拿着燃烧的火炬过来:“爹爹,火引来了。”

苏油将袖子撸起来扎好,将幞头折在脑后,从烧烤架子底下抽出一根引火棒:“将炉子打开,把火引上,今天我们吃烧烤。”

扁罐说道:“多烤点豆干,娘亲说爹爹烤的豆干最好吃了。”

赵顼刚刚被扁罐极富仪式感的动作震惊,接着被这父子俩都逗乐了:“等下,明润你这是要……做饭?”

苏油将引火棒点燃了碳炉下的固体酒精,又拿出一个手摇小鼓风机对着炉膛吹风,很快引燃了上面的无烟炭:“陛下,《礼记·内则》有云,子事父母,鸡初鸣,咸盥漱,栉縰笄总,拂髦,冠緌缨,端縪绅,搢笏。左右佩用:左佩纷、帨、刀砺、小觿、金燧;右佩玦、捍、管、遰、大觿、木燧。”

“妇事舅姑,如事父母。衿缨綦屦,以适父母舅姑之所。”

“接着就是侍奉长辈沃盥,问他们想吃什么,退下来置办饮食,然后进奉。”

“所以这阳燧木燧,虽则是随身引火之物,可代表的是孝诚。”

“风俗流传到今天,家中寒食节后引新火,代表的又是全家对新一年的期盼。”

火生好了,苏油在一边放上锅子,热上先前就炖好的鸡汤,一边开始布上铁板,刷油烧烤。

嘴里边还不停:“《尚书大传》,伏生以燧人氏为三皇之首,将人类学会用火为文明之始,臣以为是有道理的。”

“上古之世,人类只能茹毛饮血,年衰者无法奉养。”

“有火之后,就可以烹饪,不但食物更容易吸收,还能让谷物和肉类,能够为年长者所食。是为孝行的端由,礼制的起点。”

“唐刘禹锡《武陵观火》诗云:‘火德资生人,庸可一日无?’火之德,根由不就是在这上头吗?”

赵顼都惊呆了,只感觉心里扑通乱跳,手心都在冒汗。

五德始终,在推翻别人的时候好用得很,但是同理,轮到别人推翻自己的时候,同样好用得很。

而苏油在炉边这番话,大大超越了董仲舒的“五德始终说”,给了“火德”全新的定义和内涵,稍加润色,就能成为大宋得国永继的坚实理论基础。

苏油的意思,以燧人氏为文明始祖,以火德为礼行之始,说宋承火德,就是因为大宋能安养万民,推行仁孝,以文明治天下。

无可反驳,无可推翻!

就连一边的苏颂和陈昭明都惊着了,这么冠冕堂皇的理论,不是在朝堂之上垂缨正笏地说出来,而是在热腾腾的火炉边,和烤肉一起新鲜出炉,这这这真的……好香!

赵顼还在心神恍惚之间,就听苏油在一边喊:“扁罐,水开没?给陛下备茶!我这边可是烤好了!”

“好了好了……”扁罐拎着黑色的水壶跑了过来:“我来给陛下表演茶道。”

说是表演茶道,其实功夫都是人家王彦弼做的,扁罐就只负责添水而已。

但是妨碍不了赵顼这顿饭吃得异常舒畅。

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新年将至

苏油善于烹饪的名声,如今已经传到了朝鲜去了。

苏油还特意给小赵佣准备了鸡汤肉丸萝卜丝汤,嘱咐乳娘别给他吃烤肉。

赵顼端着盘子拿着烤串,站在司天监观星台上俯瞰整个皇城和开封府:“大好江山,岂容蕃夷丑虏凌蔑之!”

苏油说道:“陛下勿用心急,基础已然夯实,他们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回了。”

赵顼想听劝,但是内心告诉他不允许:“真的就不能提前发动?我恨不得现在就出兵!”

苏油摇头:“现在出兵,将士们固然一样会效死无前,但是会多做无谓的牺牲。陛下,他们的生命,很精贵。”

赵顼说道:“可叹殿中群臣,竟然没有看到大战将至的,只有致仕的张方平上表,却是要我息兵安静。”

“说什么好兵犹好色也,什么王韶作祸于熙河,章惇造衅于梅山,沈起刘彝复发于安南,李宪之师复出于洮州。”

“还说数年以来公私窘乏,内府累世之积,扫地无余,州县征税之储,上供殆尽,百官廪俸,仅而能继,南郊赏给,久而未办。”

“还说什么人臣进说于君,因其既厌而止之,则易为力;迎其方税而折之,则难为功。还断言下它日亲见用兵之害,必将哀痛悔恨而追咎左右大臣未尝一言。说他将老且死,见先帝于地下,亦有以藉口矣!”

赵顼越说越气,转脸看向苏油:“京下传言,说这文章出于大苏手笔,你是他长辈,知不知道这件事情?”

“陛下息怒。”苏油给赵顼递上一碗鸡汤冒粉条:“这事情臣知道。”

说完停了一下:“因为这是臣让他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