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8节(2 / 2)

苏厨 二子从周 6637 字 2021-07-07

俩小孩这才推着小车跑了。

转过小巷,小的那个转头看着巷子里边往试院走的读书人们:“扁罐,国公说五十文一个丸子一文钱不带少,竟然真的这么好卖!我们这是卖了多少钱?”

扁罐推着小车:“我也不知道有多少钱,反正很多很多,爹爹说读书人最矫情,他们的钱最好赚了!”

王彦弼扭头回来帮着扁罐推车:“就怕我娘知道了要骂我……”

扁罐不以为然:“爹爹说过,手自衣食不丢人,这是用自己的勤劳智慧,换来的生活保障。”

“那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给百姓们做贡献,只从百姓们身上索取的米虫才丢人!”

王彦弼有扁罐撑腰胆子就壮了:“对,那就是夫子说的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扁罐也加入进来:“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两个小屁孩,一边高声念着《诗经》,一边推着小车去了。

清晨,赵顼出了内宫,来到偏殿,开始准备办公。

皇城司郑穆上前:“陛下,这是今天的报纸。”

报纸好多份,汴京时报、汴京商报、两浙潮报、还有……水西漫画。

赵顼一边翻阅,一边随口问道:“今日是礼部试,皇城司要周勤一些。每次试礼部,都有那粗心大意的士子,忘记带录籍,纸笔的。皇城司要留意这方面,能帮的帮一下,不要因为这些琐事耽误了读书人的大业。”

郑穆点头:“是。”

赵顼问道:“除了报纸上这些,京中可还有什么事儿没有?”

郑穆说道:“倒是没什么了不得的大事儿,不过,今日早上三司试院外头,大槐树街卖早点的人里,有涪国公家苏轶和舒国大家的王宣尉。”

扁罐没有官身,不过王彦弼因为阳燧之功,被赵顼赏了个正八品宣节校尉。

这俩娃一向同进同出,赵顼也不在意,翻看着报纸:“嗯,让孩子早日体验一下科场的气氛也是好的。涪国公坚谢恩荫,以后定是要扁罐走科举得官的路子。他们苏家是书香门第,国公看似温和,其实在这方面,自傲得紧。”

郑穆小心地说道:“要仅是如此,也不值当辱官家圣听。就是两位小少爷……不是看举子进场,而是……卖吃的……”

“什么?”赵顼讶异地放下报纸:“扁罐和彦弼,学小商小贩赶早给士子们卖吃的?”

郑穆送上一个盒子:“两位少爷卖的这个……说是叫金殿文元,那生意……好着呢……”

赵顼拿起盒子,端详了里边的糍粑团子半天,哭笑不得地道:“跑不了苏明润的主意!亏他想得出来!”

说完将盒子放下:“一个当朝一品国公家的公子,一个是我的亲侄儿,当街叫卖糯米粉团,传出去岂不是失了我大宋的体面?成何体统!”

郑穆将身子躬得更低:“是,王宣尉也是如此说,害怕舒国大家责罚,不过苏小公子却另有一说……”

接着将俩孩子卖完糍粑后的谈话复述了一遍。

赵顼听完,又将那团子拉到身前端详了好一阵,感慨道:“言传,身体,力行。这是当年玻璃江滨的就立下的家风,涪国公教育晚辈的方法,令人钦佩啊……”

说完想到一个问题:“对了,俩孩子卖了多少钱?”

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 分歧

郑穆都不敢看赵顼的表情:“我看他们卖了得有五六百份,一个早上没白忙……”

赵顼算不清楚这账,不耐烦地问道:“我问你多少钱!”

郑穆吭哧了半天:“二……二三十贯……”

“什么?!”赵顼都愣住了:“就这糯米粉团,这么一会儿功夫二三十贯?!我有那么多举子赴试?!”

郑穆努力憋着笑:“架不住这东西滋味不错,臣见到,也……也有买两份的,甚至……还有买三四份的……”

赵顼手扶额头苦笑:“你下去吧……这营生可了不得,说得我都动心了……”

郑穆躬身退下了,赵顼盯着那小糍粑看了一阵,轻轻地拖到面前。

嗯,这东西,是不是真的很好吃……

三月,乙巳,命官阅九军营阵法于京城南。戊申,大阅,郊赏。

丙辰,青唐瞎毡遣使来贡。

军机处苏油上奏,兴洛仓吴安持,转运粮秣有功,七十万石粮食,于四州分储完毕,请设粮坊加工军粮,量备出入。

同时献上了《新军驻战口粮细则》,规定无作战任务的驻军情况下,新军每天基本的膳食定量为:精米一斗、精麦半斗、鲜肉二两、蔬菜六两、精盐五钱、酱油五钱、砂糖半两、茶叶五钱、淡酒三两、甜食一两、口香糖三片。

战役期间,新军口粮规范则是:精米一斗半、精麦半斗、牛羊肉四两、蔬菜六两、盐菜三两、肉罐头一个、砂糖半两、茶叶五钱、水果罐头一个、饼干一盒、口香糖三片。

其中精米和精麦,战是可以是炒米粉,炒面或者挂面代替。

相应的,旧军减三分之一供给。

同时还要求,驻军部队,常备半月口粮,其余由各地转运司负责。

战时,各军用仓廪,转由军方接手,军队行军携带三月口粮,而后勤保障需另备三月。

如此计算下来,七十万石粮食,可供西军战时四个月所需,因此还需要继续从兴洛仓转运五十万石以上。

高遵裕的地三次沙盘推演结果已经送到了军机处,这一战苏烈使尽了浑身解数,和宋军进行了残酷的兑子,最后还是败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