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0节(2 / 2)

苏厨 二子从周 6786 字 2021-07-07

刘正夫是苏油最欣赏,那种真正被苏油所承认的士大夫,身上糅合了范仲淹,包拯,司马光,王安石的气质,正气盈然,不怒自威。

太学的内部管理,如考勤,收食住钱,等很多杂事,都是学生管理,真有学生干部。

刘正夫这是长期在太学搞运动,当学生干部搞出来的领袖气质。

探花韩粹彦,出生大宋名门,这是天生锦衣玉食的洵雅公子哥,行动自幼都受过严格的家训,是汴京城小姑娘们梦中情郎最标准的形象。

黄榜一甲的学问文章诗词如何,汴京城的老百姓其实根本就不关心,他们之所以如此高兴,是因为大家一致认为,这是皇宋有史以来,一甲颜值和气质最优秀的一届!

看着前方领着新科进士们翩翩而来的三人,赵顼心里都莫名地有了一丝妒忌,对王珪说道:“这一科的前三,气质上佳啊……”

王珪好气哦,这么说第四就不行了吗?我家二甲第一那个,就不行了吗?

讪讪地笑道:“要说起来,大约只有仁宗朝皇佑元年冯京那一科,状元二十八,沈遘榜眼二十,钱公辅探花二十八,差相仿佛。”

赵顼轻轻摇头:“冯京,公辅入仕宦途之后,诗词就完全抛荒了,沈遘还行,有《西溪集》行世。”

“前段时间翻阅他的遗作,见到‘凤下朝阳时鼓舞,鱼游太液自徘徊。’一句,才想起来当年陪仁宗宴金明池的情形。”

突然扭头问苏油:“那次明润负责置办宴会的饮食,当年抓的那条金鲤鱼,现在还有没有在皇家理工学院?”

当年赵顼在苏油帮助下,在金明池钓到一条大红鲤鱼,舍不得放回去非要带回去,养在了潜邸的池塘里。

后来赵顼当了皇帝,将潜邸拨作为苏小妹解决宗室就业的培训场所,渐渐发展出了皇家理工学院。

苏油傻眼了,这个我上哪儿知道去,只好答道:“按道理讲鲤鱼寿命很长,没有意外的话,应该还在那池塘里活得好好的。”

赵顼有些感兴趣:“那什么时候有机会得去看看,冯京一科,沈遘和钱公辅却都不在了,唉……”

说起来沈括真是辈儿大,沈遘还是他的从侄,不过年岁比他大十多岁,死了都十多年了。

苏油赶紧岔开话题:“臣不佩服沈遘诗才,而是他的治政。臣与子瞻在杭州淘浚的街井,引水渠,都是当年沈公所凿。”

“后来到了开封,参览前辈治政,发现沈公在这天下至烦难的治所,居然还能半日料理政务,半日与宾客旧友诗词酬唱,‘沛然有余暇’,实在是令臣叹为观止。”

“科举的目的终是入仕,是故入仕之后,先要做好自己的差事。”

“至于诗词文章,不过差遣之余,让心思放松消遣的小道而已。”

王珪好气哦,想要辩驳,却又想起苏家还有个如日东升的胖大苏,于是更气了,只好轻咳一声:“陛下,新科进士们过来了。”

赵顼意气风发,这一科的门生实在是给他涨脸,笑着说道:“走吧,我们上去迎一迎,国之华翰,当得起。”

第一千二百三十章 照会

汴京城一番热闹过后,又到了苏油送别的时刻。

苏迈和苏迟,两兄弟就如同他们父亲一样,各奔东西。

苏迈要去登州文登县做知县,那里是如今宋辽木材贸易的终点站,张散正在建设军港,船厂,打造军舰,四通商号营建司也在那里大建仓库,商号,皇宋银行也马上要在那里设立银行分号。

苏元贞如今就是河北路转运副使知登州,有这些人在那里扎堆,算是苏迈一个良好的仕途起点。

苏迟年纪太小,本来赵顼的意思是让他在京中几个司、监锻炼一阵,就跟韩佳彦差不多,先给个监官挂着,跟兄长在相州搞几年金石文字再说。

无奈苏迟人小主意定,他可是横渠先生的衣钵传人,主动上书,要求去郑州学宫当助教。

郑州是嵩阳书院所在,这是要和二程打擂台。

为此赵顼还特意将苏油找去,苏迟要去当助教,是不是你的意思?要是明润你顾忌子弟在京中任职的话,苏迟才初入仕途的九品官职而已,根本就不在避嫌之列。

苏油只能叹息,这真是人家伯充自己的志向,孩子大了有自己的理想,我这当幺爷的,也实在不好说什么啊……

这大辈儿充得让赵顼哈哈大笑,这才准了苏迟所请,给了苏迟太学监书的身份,挂了京官职衔,让他去了郑州州学。

看着汴渠上一东一西的两艘船,苏油突然想起一件事情:“糟糕了,《石钟山记》这下可能没有了……”

扁罐和漏勺也跟在父亲身边送两个侄儿,扁罐闻言问道:“爹爹,什么叫石钟山记没有了?”

苏油只好打哈哈:“没什么没什么,石钟山是鄱阳湖边上的两座小山,山上没有寺庙,也没有钟,模样也不像钟,却得到这个名字。”

“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谁都不知道。本来苏迈的任命是江南,我还想让他探探石钟山的秘密来着,结果你无咎叔叔闹着要人,这就去了河北。”

扁罐说道:“那等着以后我去破解。”

“呵呵呵好的。”苏油心底暗翻白眼,你去破解写出来的那叫论文,能跟大苏叙议结合,丝丝入扣,同时又声情并茂,行文卷舒,霸占着课本几十年不下来的经典文章相比?

跳开话题:“爹爹调了几天休假,这个寒假你忙着弥补错误,爹爹也忙着料理公务,都没有时间去看望八公,趁这个机会,我们去中牟看看八公好不好?”

漏勺最开心:“也!哥哥我们又可以抓刺猬了!”

四月,熙州知州苗授给梁永能发去了照会,声称最近在西夏发生的保泰军司和静塞军司之间的军事冲突,引发了宋朝的严重不安,要求双方保持冷静与克制,立即停止战争。

同时要求梁永能对西夏在保泰军司部署重兵给出合理的解释,否则大宋将视其为针对大宋的不友好举动,将采取相应的反制措施。

同时,朝廷对西夏内政的变化表示严重关切,认为种种迹象表明,西夏有大乱的征兆,请西夏方面将最近的国内大事件通报大宋。

陕西路转运司立即响应了苗授,同样给梁永能发去了一封照会。

照会里声称,为了让夏人意识到宋人的认真态度,陕西路转运司决定,先期大宋将对几大榷市进行调整。

应广大蕃部的要求,渭州榷市今后将北移到宁夏城外,节约他们的脚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