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0节(2 / 2)

苏厨 二子从周 6723 字 2021-07-07

然而赵煦在西华门撞见小妹崽的事情宫里也一度传出些风言风语,太妃听见后就不免焦急,寻了徐国大长公主说项,担心自己儿子出了纰漏。

徐国大长公主去拜会了向太后,向太后的办法很简单,就是将小妹崽带在自己身边,这样赵煦在见到孟端仪的时候,永远都有太后在场,这样自然就平息了议论。

徐国大长公主见到向太后的解决办法,也就明白了两宫的心思。

最好笑的是孟小娘子端方守礼,一心扑在工作上,反倒是官家,似乎是汴京城街面上盥面待诏的挑子——一头热。

除了孟家小娘子,还有李家小娘子,漏勺外放去了广州后,李家小娘子似乎也变了性子,倒是让向太后轻松了不少。

赵煦来到偏殿,就见孟端仪正在拨弄算盘,认真地核对着账目。

李家小娘子也在拨打着算盘,不过没有孟端仪那么专注,殿门口多了个人影,立即抬头,然后利用转身递账本的机会,碰了碰孟端仪的手,做了个眨眼的动作。

孟小娘子抬起头,见到殿外的赵煦,和李家小娘子起身福了一福,然后又坐下继续盘账了。

赵煦只看了一眼,转入正房,给向太后请起居。

向太后见赵煦进来,放下手里的钢笔:“哥儿来了?外头天热吧?李公的祭礼可还热闹?”

赵煦说道:“回娘娘,李公哀荣还是尽够了的,我看勋戚、宗室、群臣的车马都有。”

向太后说道:“说起来我朝公主里边,你那穆献皇姑祖,才是个数得着的有福的,夫贤子能,自己去得还早,只留念想,不添拖累。”

赵煦说道:“太后这是哪里话,皇姑祖到底是少享了几天福,不像太后,日日有儿子来问起居。”

“这天也还热,若是不爽利,不如去那边凉殿坐坐?”

向太后横了他一眼:“本来倒是无妨,不过哥儿三天两日地往这里窜,到时候还得出来受哥儿的起居,从清凉地方出来那难受劲,还不如一直在这里呆着呢。”

一句话堵死了赵煦的小算盘,赵煦就不免嘀咕:“人家李学正对自家闺女都没这样,漏勺还不是带着李家小娘子到处游逛?”

第一千六百四十九章 尚书

向太后笑道:“苏家仪状,朝中都是出了名的,他家老子自小也是那般。”

“可司徒十四岁高中探花,至今洁身自好,从来不近女色,只守着仙卿一人。故而大家不但不以其少年时行为为怪诞,反倒认为是魏晋风流,至诚君子。”

“如今人家苏子衡同样中了探花郎,就算以前有什么说道,在汴京老百姓眼里,那也成了潇洒倜傥,不拘世情。怎么着?要不官家也去考一回进士?”

这天聊着聊着就不好聊了,向太后见赵煦哑巴了,这才说道:“李家姑娘今日教孟家姑娘做了份冷丸子,老身这身子骨可进不了这样的吃食,给哥儿留着呢,去冰鉴里取吧。”

赵煦顿时笑得见眉不见眼,站起身来:“娘娘到底是疼我。”

冷丸子其实就是后世的冰皮月饼,这是大苏在杭州搞出来的糕点。

冰皮其实就是糯米粉、粘米粉、木薯粉加奶、糖混合搅拌蒸熟作饼皮。

然后将糯米炒熟磨细作为手粉,加上发泡奶油做馅料。

剩下的工作,与其说是做美食,不如说是玩彩泥。

将包好的丸子洒上手粉防止粘连,放入模具压好脱出来,再入冰鉴冷藏就行了。

这东西漏勺给小师妹做过,小师妹学会后教给了孟家妹崽,现在落入了赵煦嘴里。

面皮加苋菜汁就是紫色,加红薯就是橙色,加蔬菜汁就是绿色,打泡的奶油里在加上水果丁,味道其实还是不错的。

赵煦一连吃了两个,开心地道:“冷丸子太难听了,以后这个糕点,应当叫做雪媚娘!”

……

闰月,甲子,执政会议都堂,今天要定下六部尚书的人选。

说起来搞笑,大宋六部尚书,工部尚书沈括去了太原,吏部尚书苏元贞去了宁夏,新定的吏部尚书苏轼又因避嫌做了翰林承旨,兵部尚书李常最近知了杭州接替苏轼,至于刑部尚书,一直就没有合适的人选。

所以如今六部,只有户部尚书曾布,礼部尚书邓润甫,整整缺了四个。

吕大防、刘挚欲以知永兴军李清臣为吏部尚书,复任的侍御史王岩叟表示反对:“恐公议不协。”

又欲用蒲宗孟为兵部尚书,王岩叟又道:“必致人言。”

果然,李清臣的任命录黄过门下省,范祖禹封还进呈,不允。

对于蒲宗孟的任命,祖禹执奏如初。

除命欲下,御史中丞刘正夫又论其不当。

苏辙单独上奏高滔滔:“前日除邓温伯,给谏纷然争之未定,今又用清臣、宗孟,恐不便。”

高滔滔有些无语:“六部尚书缺四人,奈何?”

苏辙说道:“尚书阙官已数年,何尝阙事?今日用此二人,正与用温伯掌礼部无异。此三人者,非有大恶,但与王珪、蔡确辈并进,意思与今日圣政不合。”

“见今尚书共阙四员,若并用此类四人,使互进党与,气性一合,不独臣等无可奈何,即朝廷亦无可奈何。”

“如此用人,台谏安得不言?臣恐朝廷自此不安静矣。”

高滔滔说道:“那以爱卿建议,则当如何?”

苏辙说道:“在外大臣,有精敏于事,德望尊隆者,不妨请其返京。”

高滔滔问道:“爱卿可有举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