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7节(2 / 2)

苏厨 二子从周 6465 字 2021-07-07

“官人请讲。”

“你这些证据都是陈谷子烂芝麻了,就算举报也无关痛痒,我们能不能这样……”

等漏勺从蕃坊出来回到衙署,就收到吏员的通知,说是蒋之奇要见他。

蒋之奇的西园是广州城最漂亮的所在,园中建有石屏台,“有池百余步,池中刻石,其状若屏”。

此外还有亭台楼阁、小山丛桂、石桥曲径等诸多胜景。

待到漏勺来到台前的时候,蒋之奇正在弹琴,见他一身便装,问道:“子衡又去市井游玩了?”

漏勺笑道:“瞒不过明公,蕃坊那边新奇物事不少,去转了转,发现了一块香蜡。”

说完从包包里边取出一块黄色的物件来:“明公你看。”

蒋之奇将之取过闻了闻:“多少钱买的?”

“三贯。”

“贵了。”蒋之奇说道:“这是南海的蒱萼香,加了蜜蜡粉,由龙涎香发散而已。蕃人以我宋人尚新奇,千方百计投我们所好。”

“明公识见不凡,什么都瞒不过你。”

“前几日听说你去了番禺,帮他们搞了个什么渔场?”

漏勺说道:“番禺地方不错,一山三水六分平地,一年两熟。”

“我见他们有大量滩涂荒着,一问才知道那是潮汐之地,于是便教了他们一个抓鱼的法子。”

“哦?说说看?”

“嗨,其实挺简单,及时用竹子编成粗篱笆,插成倒人字型,尖角对准大海。”

“禽兽鱼鸟,都喜欢从宽处走,潮水来时,鱼群会顺着人字形之间的喇叭口进入滩涂觅食,等到水退之后,鱼群跟着潮水返回时,就会选择进入到人字中间,最后被挡在尖角处,这样那些滩涂就变成了抓鱼的陷阱。”

蒋之奇琢磨了一下那些陷阱的模样:“这么简单?”

漏勺说道:“还有更简单的,退潮之后,滩涂上一些走水的水沟两侧,全是螃蟹洞,大青蟹半斤一斤一个。”

“就是村民们挖蟹实在辛苦,每次要挖六尺才能得到。”

“我便让他们取来巨竹截断,打通竹节,以六尺为准,退潮时埋到水沟两侧。”

“螃蟹图方便,自己便会住进去,只需要每隔两天去倒一回竹筒就行了。”

“能成?”

“嗯,近期广州鱼市海产价格都降了。”

蒋之奇啼笑皆非:“听说你爹最得意自己捕鱼抓虾的本事儿,难道科举入仕后,还将这些传给了你?”

第一千六百五十九章 诗会

说起这个漏勺就有些得意:“父亲他估计也不会这些,都是我自己琢磨出来的,不过靠渔猎不是办法,最好还是发展养殖……”

“打住。”蒋之奇见这小子越说越上瘾,赶紧制止:“广州士人百姓,每年有两次蒲涧之游,你是本州通判,又是新科探花,大家都期盼着见你一面。”

“我准备在中秋节蒲涧之会上,将你介绍给当地士绅。”

说完又道:“你日日察访,忠勤郡事本没有毛病,但是国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你总在村寮、疍户、蕃坊打转,不事交游,却有些因小失大了。”

“市舶司连年亏损,今年你来了,我想着是不是托城中士绅周全一二,认买些货品,也搞点政绩出来,不要影响子衡你铨考仕途是正经。”

漏勺很乖,听话拱手:“多谢明公,一切但从明公安排。”

三日之后,蒲涧乐游在城西白云山下举行。

白云山是广州风景绝佳之处,山下有一条清澈的涧水,因长满菖蒲,称为“蒲涧”。

广州城里有几株唐时的椰枣树,也不知道是哪位蕃商带来的,因为华夏传说里有蓬莱神仙安期生给帝王品尝“海枣”的传说,土人认为那几棵树就是安期生种下的海枣树,并且将之作为安期生曾经到过广州的证据。

又因为安期生曾经告诉过秦始皇他在蓬莱岛等他,才引出后来秦始皇派遣徐福出海的故事,因此传说里安期生来到广州的目的,是为了采药。

加上菖蒲不需要土壤都能生长,在古人看来非常神奇,将之定性为仙草,因此蒲涧就成了神仙歇脚的地方。

为了沾沾仙气,广州人每年春秋两节,会邀约前往蒲涧探幽揽胜,聊作闲游,渐渐形成风俗,到大宋如今,就和成都府大小遨游那般,成了官府组织的定期活动。

天下名山僧占多,蒲涧风景最优胜之处,就是蒲泉寺,寺后有石窟,传为安期居所,名为“安期洞”,洞前有一平台,名曰“鹤舒台”。

今日鹤舒台上,群贤毕集,蒲泉寺的信长老也是雅人。

大宋稍有文名的文人雅士,几乎就没有和大苏无瓜葛的,信长老也是大苏的文章道友,相互间时常信件往来。

听说小苏要参与此会,信长老早早布置下文会所需,清酒香茗,笔墨纸砚,就是要看看新科探花的文才。

蒋之奇今日一副道人装束,手持黎杖,身后跟着小秀才打扮的漏勺,三五清客随从相伴,一路缓缓行上山来。

道旁清溪潺湲,绿竹苍苔,的确风景优美,倒是让漏勺看得个饱。

等到抵达鹤舒台,景色又是一变,周围景色一览无余,广州城可以尽收眼底。

信长老带着已经等候在此的士绅上来合什:“老僧见过太守,这位应当就是小苏通判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