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1节(2 / 2)

苏厨 二子从周 5937 字 2021-07-07

绕树新莺逐柳绵,追风儿女送轻鸢。

渔舟懒系新桥侧,乱卖鲈鲥落酒钱。

《咏春·其二》

波分鸥影随云散,风送桃花逐水还。

萍叶成钱蛙半醒,时中绝爱此江南。

两首小诗清新有趣,自然可喜,颇具宋风。

不过苏油不喜欢,认为是“郑卫之音”,不符合“诗以言志”的大气唐风,不符合“忧怀天下”的苏家风骨。

然并卵,可恨如今大宋士林和老百姓们就好这一口,两首小诗,传扬得比苏油自己的诗歌还广泛。

王晦的一句话,更是堵得苏油没脾气:“东翁,时代不同了……”

可不是嘛,时代不同了。

广州又修了几座新桥,方便交通。渔夫为了早点去喝酒,连鲈鱼鲥鱼这样的好货色,都胡乱叫个价就卖了。

日子好了,人才有真正的“生活”,才有闲暇,去欣赏和体悟周遭的美……

漏勺的升职之路已经眼看就要赶上自己,自己十九岁时,不过才一个枢密副承旨加知渭州,漏勺只用了四年,十八岁年纪就差不多走完了自己六年的路。

路判入京也好,否则在外路按他这样的搞法可怎么得了,升职太快,估计干到两浙、川峡这种重要地区的转运使都要不了几年。

到时候再入朝,不是一部侍郎就是翰林学士,年纪轻轻剩下那么多年怎么办?

要怪就怪广南东路,尼玛也太好发展了……

第一千七百二十二章 遗香

广州学宫外头,刘挚带着广州士绅们来到一所库房前,命人将大门打开。

整整三间屋子里,堆放的全是香料。

陶安民看着里边琳琅满目的品种,不由得有些诧异:“明公,这是……”

刘挚叹息一声:“小苏路判走了。”

“走了?去哪儿了?”

“任满了,回京了。”

“什么?”陶安民大惊:“什么时候的事情?”

刘挚说道:“昨晚,南风已起,现在走正好。”

说完从袖中取出一封信:“这是他留给你们的。”

陶安民伸手接过,打开来上面却是一首小诗。

恨煞朝章惊玉诏,

来时单马去萧萧。

遗香故老休轻负,

启育慈风在汝曹。

就听刘挚说道:“小苏路判说广州还有一件大事儿他没有来得及做,那就是慈善。本来他准备在九月秋税之后,将居养院、举子仓、慈幼局、同济院都办起来的。”

“本钱他都已经准备好了,钱财就通过发卖这三仓香料换得,而今后的维护费用,则从方知味的利润里拨划。”

“如今他走了,此事就只能委托几位宿老来完成。老陶你们看看是不是支个局子,将这事情接下来吧……”

陶安民眼泪顿时夺眶而出,一把拉住刘挚的袖子:“刘公你……你还我们小苏探花!”

“老陶!”刘挚责道:“朝廷设流官之制,天底下,本来就没有不散的宴席!”

“以子衡的政绩,早该迁转了。老陶,总不能因为贪图甘棠之爱,就把孩子绑在广州啊,这不是耽误他吗?!”

刘未在一边跌足:“那也应该跟我们商量一声嘛!小苏探花这几年给我广州做了这么多的事情,父老乡亲们,怎么也得相送一场啊!”

“告诉你们他还走得了吗?”刘挚道:“他就怕见你们现在这个样子!”

说完又觉得自己语气有些重了,温言劝慰:“几位,子衡乃是王佐之才,天下三十几路,总不能只让广南东路独占这便宜吧?”

“天子尚年轻,眼看就要亲政,有个同龄的臣子在身边劝谏,效果不比我们这样的老头絮叨好得多?”

“无论是为君、为国、为民,还是为了子衡他自己今后的仕途,都已经到了离开广南东路的时候了啊。”

“子衡这孩子,聪明灵秀,设施长远,很多大事知道提前措手,不疾不徐有章有法,这是一州一路之才略?”

“大家要是喜欢他,就该把他交待的事情做好,就该把广州的民风带好,让他今后为自己曾经的任所骄傲,这才不辜负孩子的一片用心啊!”

几个老头唏嘘流涕,伤心了好一阵,陶安民才颓然道:“明公说得也在理,总不能因为咱这一州之地就耽误了小苏探花,唉……”

刘未扶住陶安民,对刘挚问道:“就不知道小苏探花这几样设施,该是什么章程?”

刘挚又取出一本册子:“这是子衡誊录的汴京慈善之法,他出任之初就带上了的。现在,交给你们了。”

陶安民颤巍巍地双手接过,忍不住又开始掉泪:“可老夫心里,怎么还是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