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节(2 / 2)

郑布政使没有回答,环顾众人,不经意的说道:“我听说主办官许银锣因伤返京了”

刘御史叹息道:“途中遭遇埋伏”

郑布政使皱了皱眉,公事公办的语气:

“没了主办官,这便宜行事之权当然,各地衙门的公文往来,本官可以给几位大人一观,只是边军的出营记录,恐怕只有主办官有权力过问。本官会禀明淮王,但不保证淮王一定会通融。”

刘御史等人也不恼怒,笑呵呵的说:“多谢郑大人,多谢郑大人。”

谈完后,郑布政使以公务繁忙为由,告辞离开。

大理寺丞看了眼刘御史,摇摇头:“可惜,两位御史还是御史,若是巡抚,啧啧”

御史在京城时是御史。一旦奉旨到地方视察,那就是巡抚。

巡抚权力之大,直接压过都指挥使、布政使、提刑按察使三位最高领导。

可正因为巡抚权力之大,才会委任许七安做主办官,元景帝的态度很明显,不能让使团制衡淮王。

杨砚淡淡道:“这位郑布政使,为官如何”

刘御史忙说:“我与他有些交情,此人为官清廉,名声极佳。”

三黄县。

城外,官道边的凉棚里,姿色平庸的王妃和俊美如画的许七安坐在桌边,喝着劣质茶水。

此地距离城门口不远,一壶茶两文钱,很便宜,再加上位置选的好,一颗大榕树下,风一吹来,既阴凉又舒服。沿途不停有进城或出城的百姓在这里歇脚,喝茶。

许七安握着茶杯,思考着他的“截杀”计划。

要想从镇北王的密探口中套取情报,肯定不能在城里,不但会波及无辜百姓,还可以被反杀。

最好的办法就是等待对方出城。

既然是寻人,肯定不会在一座小县城逗留太久,北境郡县无数,也不可能每一个城市、乡镇都安插了人手。

因此,密探肯定是流动的。

他只要守株待兔就行了。

这时,他发现隔壁几名汉子行为有些反常。

第360章 全是谎言

最开始,许七安没有在意,一半的心力沉浸在自己的思考里,另一半则留心观察周边情况。

慢慢的,他发现隔壁桌的三名汉子很反常,并不是普通人。

首先,他们强壮的体格与常人迥异,气息可以隐藏,但武夫的体格是瞒不住的。

其次,这些人的目光很有目的性,只往三黄县城方向观望,对周遭的一切视若无睹,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最后,这三名汉子身上有易容的痕迹。

江湖仇杀吗许七安心里嘀咕一声,这三名汉子打的与他相同的注意,于城外的官道上守株待兔。

而他们的仇人,会从这条官道经过。

所以说江湖就是危险啊,不是你砍我,就是我捅你,古惑仔没有一个好下场上辈子当警察的许七安默默感慨一声,没往心里去。

这个世界有它的规矩,比如江湖事江湖了,江湖儿女江湖老。

官府通常不会去管江湖人士的死活,只要他们不伤害平民扰乱治安。

“给我一钱银子”王妃低声说。

“不,十文钱就好。”她改口道。

许七安看了她一眼,像孔乙己摆铜钱那样,一枚一枚的摆桌上。

王妃伸出小手,急惶惶的把铜钱收好,鬼祟的左顾右盼,瞪他一眼,啐道:“财不露白。”

然后收进小腰的系带里。

许七安笑了,经过他的熏陶,王妃开始主动学习、吸取行走江湖的经验,是个好学的女子,只是她就像一只被养在笼子里的金丝雀,对于底层百姓和社会现状一概不知。

难免有些学的画虎不成反类犬。

十文钱而已,还远没到财帛动人心的地步。

王妃收好铜钱,又问店家要了两只碗,一壶茶,然后小心翼翼的抱在怀里,连带着包袱离开凉棚。

她顺着路边走,很快停了下来,她停在两个乞丐面前。

一个老乞丐,带着一个小乞丐。

许七安的目光一直追随着大奉第一美人,看着她在两个乞丐面前蹲下,把两只碗摆开,给他们倒茶。

接着,姿色平庸的王妃把自己的口粮,许七安大发善心买的上好糕点,分给了小乞丐和老乞丐。

等两人狼吞虎咽的吃了一会儿,她警惕的左顾右盼,从系带里摸出十枚铜钱,鬼祟的递给老乞丐,深怕被人看见似的。

许七安平静的看着这一幕,瞳孔略有放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