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节(2 / 2)

“晓得了。”张阿婆把箩筐收进屋里,出来取包裹。

“是不是小榆寄的?”张阿婆拿着单子问,她又不识字,人家让她签字只能按个手印。

邮递员看了一眼单子:“京市寄过来的,我看看叫什么来着——”

“那保准是小榆,京市咱也不认识别人。”张阿婆笑的说,露出一嘴豁口的门牙。

包裹不大,张阿婆拆开看了看,不知道是什么东西,见里面有张纸条,便收好等孙子下班回来看。

清水镇最近通了电,镇上有家电缆厂,生产的电缆优先供应本镇,因此家家户户都装上了电灯泡。

晚上张大牛兄弟四个从厂里下班回家,顾不得洗手,被阿婆拉着问:“看看上面写的什么,小榆从京市寄了东西回来。”

一家人顿时都围了过来,等大牛把安装说明念完,大家纷纷好奇电风扇长什么样。

张阿婆把包裹拿出来,大牛按照说明把扇叶一个一个装上,他在电缆厂上班,也跟人学了些本事,知道怎么接线。

等把风扇装好,张大娘催促儿子:“快打开看看有没有风。”

大牛拉动绳索,扇叶立刻转动起来,大家站在下面吹着风,纷纷惊叹道:“真的有风,还不小呢。”

“行了,一个就装堂屋,另一个装你阿奶房里。”张大娘直接拍板道。

第二天,这事就在镇上传开了,苏榆从京市给张大娘一家寄了两台风扇,据说在京市那边买都买不到的东西。

街坊邻居纷纷过来瞧稀罕,连街道办主任都来了,张大娘把风扇打开,叫大家站在下面吹风。

“这东西好,晚上躺在下面睡觉估计一点都不热。”

“小榆心好,去了京市还记挂着张阿婆。”

“可不是嘛,当初老苏两口子去世,张阿婆一家可没少出力,开年那段时日,要不是张阿婆天天在门口守着,说不得小榆就被那两家人卖了也不一定。”有人清楚内情。

“都新社会了,谁还敢卖人。”

这话传到李翠环耳中,心里怄气的不行,当初怎么就见钱眼开把苏榆给得罪了,不然现在被记挂的一定是他们家。

清水镇的事情苏榆不知道,恰逢周日,她跟小林和赵秀娟去了趟市里,几人决定买台缝纫机。

第30章 婚后十二

这个时候的缝纫机质量是真好, 苏榆在百货大楼看了,至少用个三十年没问题。

但就是有个缺点,块头挺大, 把缝纫机的机身放到桌肚里完全能当书桌使用,她觉得自己那小屋, 再放一个这么大块头的缝纫机,连下脚的地方都要没了。

而且不是想买就有货的, 他们来的不巧, 之前的几台刚好被人买走了,想要的话下周过来看看或许有。

苏榆围着一台还没被人搬回家的缝纫机来回看, 仔细琢磨它的工作原理,毕竟是人家已经买下的,苏榆没有上手试, 心里大致明白了各部件的作用,想着等回家画了图纸, 可以先做个模型出来。

“看啥呢, 买不到你还想自己做啊。”赵秀娟有些失望,本来兴致勃勃出来买东西, 结果竟然都被人订走了。

小林已经开始准备孩子的尿布和小衣服,没有缝纫机都要自己一针一针缝出来, 苏榆看了就说干脆买台缝纫机用,方便还省事。

赵秀娟本来就想买一台, 只是小林还有些犹豫,毕竟不便宜, 好几个月的工资呢。

“拆开里面让我看看,或许能做出来。”苏榆摸着下巴道。

赵秀娟这回是真惊讶了:“真的行?我嫂子有一台,要不你拆开看看。”

说着还真有些意动, 苏榆也想看看内部构造,三人去国营饭店吃的午饭,下午去了一趟赵秀娟家。

赵秀娟的父母在厂里加班,哥哥去了外省出差,家里只有嫂子和两人侄子,小林心细,来之前专门去糕点铺子买了些绿豆糕带着上门。

张淑芬客气了几句,屋里热,让几人在院子里的大树下坐着,树下放着个小方桌,旁边摆着几个小几和凳子,瞧着挺古朴雅致。

给她们倒了几杯茶,张淑芬又去忙着切西瓜。

“嫂子别忙了,我们坐坐就走,小虎和小柱子呢?”赵秀娟忙喊住她。

“跑出去玩的没影儿,不用管他们。”张淑芬还是切了半个西瓜端出来。

苏榆环视一圈,这小四合院真不错,正房三间外加一个耳房,两边各有两间厢房,从大门进来是天井,种着一颗老树,瞧着有些你年头了。

这个格局恰好是苏榆前阵子想买的,独院的价格有些贵,混居的人又杂,所以一直没找到合适的。

几人吃了西瓜,赵秀娟把来意一说,张淑芬刚开始有些迟疑,主要是怕给拆坏了,不过在听说小风扇就是苏榆设计的后,便爽快的领着几人去了东边的厢房。

“嫂子平常保养的很好吧,机身上一点划痕都没有。”苏榆看了一眼,笑着道。

张淑芬自豪道:“那可不,平常小虎他们要摸我都不让的。”

苏榆说着话很干脆的上前几下把机身给拆了,张淑芬紧张的不行,不错眼的盯着。

苏榆凑近了仔细打量,里面结构不算太复杂,不外乎一个动力轴牵引着针头上下运动而已。

“这就行了?”张淑芳诧异的问,只见苏榆看了一会就把机身给她快速装好,甚至都没有触碰里面的东西。

赵秀娟得意道:“肯定行,苏榆可是我们厂的工程师,看一眼就会。”

东西看了,几人也不多待,回到家属院苏榆就开始埋头设计图纸。

“晚上吃什么?”韩尚加班回来,走到她身后都没察觉。

苏榆正忙着,没工夫搭理他,“菜在柜子里,你看着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