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节(2 / 2)

林逊之微微颔首,望着她,浅浅笑了。

“那我继续誊写了,今日的就快写完了。”

“嗯。”他见顾瑜便要坐下,又说道:“顾姑娘,我原来说过,要带书给你看的,今日我拿了三本,不知是否合你心意?”说着,他将书递了过去。

“您还记得呢?”顾瑜接过书,“《乌斯臧语言集册》,《海外异闻录》,《乌斯臧山河地理志》。哇,都是我喜欢看的。”顾瑜看见这三册书就有些爱不释手,尤其是那两本关于乌斯臧的语言集册与山河地理志,一本是关于乌斯臧语言的,还教授如何说乌斯臧话,另一本是关于乌斯臧的风土人情,地况地貌,这两本书真是太难得了。

顾瑜越看越欢喜,“林先生,我太喜欢了,谢谢您,我一定好好的看,绝对不会把它们弄坏,等一看完我便还给您。”

见她这样开心,林逊之觉得很值得,他笑着说:“你一直都想了解大铭以外的国家,那便先从乌斯臧开始吧,它与大铭接壤,是离大铭最近的一个了。”他顿了顿又说:“这三本书是送给你的,你慢慢的看,就不用再还给我。”

顾瑜没想到这竟然是送她的,好端端的送她书,她可不敢收啊!

她将书慢慢推到林逊之面前,“无功不受禄,先生好好的便送这么难得的书,我不能收呢!”

“这三本书我已经看过了,而且我后日便要离开惠州城,还不知何时会回来,也许此后便再没有相见的机会,这三本书……这三本书,便作为你我这段时日一起共事的纪念吧!”

“先生要走?”

“嗯,前两日收到同窗消息,当世大儒曲先生会去淮南游历,我便想去拜访一下,然后便去京都,准备殿试了。”

“如此,是好事,那我便祝先生此去一路平安,金榜题名!”

“谢谢。”林逊之又将那书推了过去,“这些书便送与你。”

他既说了是留作纪念,她再推却便不太好了,顾瑜大大方方的收下,“多谢先生,我会认真读的。”说完,顾瑜忽然想到,人家都送了东西给她,她没有回礼啊!

顾瑜想了想,道:“不知先生后日何时动身?我也想准备一个小礼物给您。”

听见她也要给自己礼物,林逊之心中有小小的欣喜,但他并不想要街上随便就能买到的物品。他想了想,说:“姑娘的字写的好,不知道是否可以写一幅字给我呢?”

“当然可以,这有何难。”

顾瑜便从旁拿了一张宣纸,将笔浸润墨汁,思索一番,提笔在纸的右上角写下‘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然后又在旁边寥寥几笔勾勒出山的形状,山的旁边是汤汤河流,河上一叶轻舟,舟上立着一人,乘风破浪一路前行。

待字稍稍干了些,顾瑜便拿给林逊之,“还希望先生不要嫌弃。”

林逊之小心地接过来,细细观赏。

顾瑜并未跟着老师学过画画,只是平日里自己写字多了,便随意地画上两笔,因此画的只是一幅简图,并未有更多的修饰。但整幅画却更显得古拙大气,将山河的磅礴之感,旅人一人前行的勇敢显露无疑。

林逊之很是喜欢。

他郑重的道谢之后,将画妥帖地收好。

这时徐茂回来了,顾瑜便不扰他们,又开始誊写。

徐茂留林逊之是为了叮嘱他一些细节,他将见到曲先生后要如何表现,要问些什么问题,都细细说与林逊之听,后者将老师交待的话一一记下后,便与徐茂和顾瑜道别,走了。

待顾瑜完成今日的工作,抱着小青桐走出徐府时,意外地看见韩青梧竟等在门口。

“青梧哥哥,你怎么来了?”

韩青梧将小青桐接过来,“今日买完琴见时日尚早,便来接你们一道回去。”他抱着青桐,真觉得他重了好多,“这小家伙现在是越来越沉了,你还是将他留在刘娘子那里,待我下学回去接他,就不用这样带着他来徐先生这里,再抱他回家,如此太折腾。”

“没事的,我都习惯了,刘娘子她两个儿子回来,她还要做晚饭,便不能尽心尽力的照看桐桐,我不放心呢。”

韩青梧想想也是,便又道: “那你在徐先生这里等我,我直接来这里接你。”

“你回家还要做晚饭呢,早点吃完饭,还要看书,时间宝贵。不用担心,若我真的抱不动了,便叫辆小车回去。”

他觉得这主意不错,“那好,你就叫小车,可别像原来那样为了省银子,反正徐先生也是给了车马费的。”

“知道了!”

往日林逊之基本上是与顾瑜一起出来的,今日韩青梧与顾瑜走了一段路,还没见到他出来,便状似无意地问:“怎么今日没见到林先生?他没来吗?”

“哦,我都忘记与你说了,林先生走了。”

“走了?去哪儿?”

“说是去淮南拜访大儒,然后便直接去京都准备殿试。”

“哦~~”

韩青梧哦了一声,然后见顾瑜并没有显出不舍的样子,便没再多说什么。

倒是顾瑜,她走了两步忽然想起刚刚韩青梧说买了琴,立刻拉了拉他的衣袖,问:“青梧哥哥,今晚可以听你弹琴吗?”

“……”

他还不会啊!

韩青梧犹豫了一下,说:“待我先练习一下,再弹与你听可好?”

顾瑜也没有勉强,只是小声说:“……我本来想,要第一时间听到的。”

韩青梧见她低着头,攥着自己的衣袖,小小声嘀咕的小可怜模样,有些无奈地轻叹口气,“罢了,想听便听吧,到时别嫌弃便是!”

第42章

回家的路上, 韩青梧带着顾瑜先去了飘香酒铺, 找杜惟取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