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节(2 / 2)

毕竟子弹与光能木仓不同,50米的距离她也要考虑到重力、加速度、风速等变量,尤其她除了站着射击,还得熟悉卧姿、跪姿与移动靶。

“聂雪,你膝盖没事吧”

大家为了进省队都很拼,聂雪需要比所有人都拼,所以在人家一天训练支持不住的时候,聂雪还需要在半夜学习木仓械姿势,没有多余的子弹供于训练她就一遍又一遍练习姿势,把握准头。

这有些像没有计算机的人在自己画的稿纸上练习键盘输入,虽然没有那种点击的感觉但至少可以让她熟悉键盘分布。

“没事,只是磕破了点皮。”

“交头接耳干什么呢!聂雪,说的就是你,今天的训练加倍,60发卧射不到540环不准休息。”

刚才与聂雪打招呼的程静傻眼了,她找聂雪先讲的话,教练没有说她反而怪罪聂雪。

60发卧射要达到540环,这就需要射击队员每一发都在9环以上才可以。

可训练队里连经验丰富的老手,都不一定可以保持这样的水平。

而且据程静所知,这都是京市上次省级赛冠军的水准了……教练要求一个刚进队伍才2个月的新人达到这样的水平,简直就是刻意刁难。

刻意刁难?!

程静的眼神不敢往教练方向望去了,虽然不明白聂雪同志平时一个礼貌刻苦没犯过什么错的人为什么会被刻意针对,但她不想要被连累。

一天的训练让四肢酸痛,膝盖酸痛,手肘疼痛,眼睛疲累。

程静随着其他人结束训练后见聂雪还卧在地面闭着一只眼睛瞄准发射器一木仓过后调整位置加子弹接着下一木仓,低垂了眼眸默默离开。

她本不想接触聂雪免得教练牵连她的,可打饭的时候又想起那天训练手肘擦伤聂雪递给她伤药还鼓励她的场景。

程静来射击队比聂雪早2年,刚开始心高气傲觉得自己比很多女生厉害在和平年代也能靠着射击天赋拼出许多奖牌,为国争光。

但是日复一日训练又参加了几场省级赛事后,她才发现人外有人,她的水平想要进省队都困难更谈不上为国争光。

上一次京市全国分项赛中,她没有拿到前十名次又一次失去进入省队的资格。

根据教练给出的分析报告,适合射击项目的初始射击年龄是14-16岁,全国冠军出成绩的年龄为18-23岁。

而培养全国顶尖水平运动员,移动靶需要3-7年,步木仓为5-9年。

简而言之20岁以上还没进省队,除非射击水平惊艳全国,不然射击生涯就意味着没有前途。

而程静今年正好就是20岁。

家里人已经开始催她退出队伍去相亲结婚生子,她内心也有些动摇,可终究是有一股子不甘心。

那天她其实已经准备好了申请退队报告的,只是压在枕头下一直没拿出来。

涂抹上聂雪给的伤药又听到她谈起梦想的时候,程静想起了当初心怀梦想的自己眼里也是有着她一样的坚韧目光。

再试一次吧,如果这次还是进不去省队,那她再跟射击队说再见。

程静悄悄把申请报告丢进了垃圾桶,打算再次为了自己最初的梦想努力一把……

“大婶,再给我加两个馒头。”

程静眼里挣扎了一番后,还是觉得自己不能忘恩负义,哪怕只是滴水之恩,所以吃完饭后,她瞄一眼发现教练已经回了宿舍,摸着黑悄悄来到了射击场。

夜里的射击场比白天昏暗许多,这样的坏境下他们偶尔也会训练防止比赛的时候阴云密布能见度低的情况发生,但大多数训练都是安排在白天。

毕竟晚上训练多了眼睛疲累,一双视力良好的眼睛才是射击队员的保障。

“聂雪同志,你肯定饿了吧,吃两个馒头再练……不如握木仓没力气。”

食堂去晚了也没饭吃,教练这针对一来是耗费她的体能,二来是折磨她的胃呐!

曾经她队里有个女队员,就是因为在省赛上胃痛没发挥好才落伍的。而那个女队员的家人见她迟迟没有成绩后就把人抓回家去嫁人拿彩礼钱给她弟弟娶媳妇用了。

这个年代重男轻女还特别严重,程静当初对那家人狰狞自私的脸颊心有余悸,唯一庆幸的是她家里独生子女,父母虽然也着急她的婚事,但都是为她着想。

“谢谢你,回头我补给你粮票。”

聂雪放下标准步木仓站起来,手臂因为长时间的固定动作有些麻木,她揉搓了一阵缓和,又拿毛巾擦了手这才接过程静手里的两个白面馒头。

此时已经入夏一个月,晚上的气温不低,馒头散了热气正是适合下嘴的温度。

聂雪确实饿了,绵软微甜的馒头塞进嘴巴,都不用陪酱菜她很快就解决了一个。

“喝点儿水,慢点吃,小心噎到。”

程静见聂雪水瓶里的水空了,干脆递给了她自己的水瓶,里面有她从食堂灌来的温水。

聂雪也不讲究,接过程静的瓶子隔空对着自己的嘴巴往里灌了两口。顿时觉得口腔里的干涩寡淡被冲洗一空,肚子里也多了些饱胀感。

“谢谢。”

她又感谢了一次,顺便把剩下的馒头一起吃了,然后在程静的目光中再次拿起木仓杆子。

“教练现在不在,你要是累的话稍稍休息一下吧?”

程静怕聂雪身体吃不消,盖上了水瓶盖子朝她压低声音说话,却不想聂雪回头朝她笑:

“我不累,原本我就计划每天加强训练,教练给分了任务反而能有子弹可以打,我可得珍惜机会。”

聂雪原本只是遗憾晚上要饿肚子,此时室友给送了食物过来,她便觉得被罚反而是种快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