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节(2 / 2)

铺子里的生意,一下子就好了起来, 天天坐得满满的, 从早忙到晚。

一直到九月底, 生意都这么好。

十月初数钱时, 纪婉儿发现,三间铺子加起来, 竟然赚了两百多两银子。

不得不说,这真的是名人效应。

萧清明一朝中举, 生意都跟着好了起来。

萧清明回来时, 纪婉儿主动亲了他一下:“夫君, 你可真厉害。”

瞧着萧清明眼神中的疑惑,纪婉儿把铺子里的事情跟他说了说。

对于这一点, 萧清明自然也是开心的。两个人温存了一会儿, 萧清明又去读书了。

虽然中了举,但萧清明却没有一日松懈下来。即便是中举当天,他也一直在读书, 在写文章。而且, 纪婉儿能感觉到,萧清明读书越来越辛苦了。比从前任何时候都要辛苦。她常常能看到, 萧清明脸上露出来凝重的神色。

看来,不管任何时候,都是越往上考,越难,也花费的精力越大。

考中举人后,有些人会选择来年的春闱, 也有人选择过两年,准备准备再考。

萧清明准备明年就考。

明年就考的话,时间是来年三月。最迟的话,二月也得进京赶考了。不少举子,过了年就去京城了。这样算起来,离过年还有两个月,离考试还有五个月的时间,距离萧清明去京城还有四个月的时间。

时间真的很紧。

纪婉儿能做到的就是不打扰他。

而且,在吃的方面提高。

从前纪婉儿还会睡睡懒觉,现在铺子里不用她天天忙活炒菜,她也就不累了。于是,每天早上,萧清明起床,她也起床。

萧清明拒绝了几次,都被纪婉儿拒绝了。

她和云霜子安也是要吃饭的,每天早上也要做一顿,不过是提前上两刻钟罢了。

而且,看着萧清明吃她做的吃食,她心情愉悦。

纪婉儿每天早上换着法子给萧清明做好吃的。

有时候,是夜里煨一锅鸡汤,第二日一早买一些油饼,或者是做鸡蛋饼吃。有时候是做豆腐脑,吃油条豆渣饼。有时候是煮一锅皮蛋瘦肉粥。

她会做的吃食多,半个月都不带重复的。

除了早上,中午纪婉儿也会在后厨做四个菜,让人给萧清明送过去。每日有荤有素,有清淡的有辣的,有面食有米饭,还有一碗汤,以及饭后甜点。

萧清明虽然现在读书辛苦,可肉眼可见的,又胖了些。

这一点,从外面看不出来,但,晚上抱着他时,纪婉儿能明显的感觉到。前段时日他瘦的身上都能摸到肋骨,现在倒是有些肉了。

从这一点看,投喂萧清明也是造福自己不是。

萧清明这边照顾好了,纪婉儿又继续琢磨自己的铺子生意了。

虽说现在铺子里的生意因为萧清明的缘故名声更响了,可她并未止步于此,她觉得,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良。

比如,新开的铺子那边的菜谱,不适合跟老店这边一模一样。

因为,老店离着学堂近,而新开的铺子,离着码头、镖局近。每间铺子的顾客来源不太一致。

为此,纪婉儿又按照顾客的口味和习惯改良了新铺子的菜谱。

这般做,对铺子的影响还是很明显的,收入渐渐地上去了。

到了年底,月收入已经达到了四百两。

如今家里的家底已经有了近两千两,再加上,萧清明今年中了举。这是一个丰收年。家里本应该好好庆贺一下的,可纪婉儿没这么做。

“娘,清明最近读书太辛苦了,咱们过年就简单吃一顿饭吧。等明年过了春闱再聚。”纪婉儿道。

董嬷嬷叹了叹气,道:“不光清明,你弟弟也这样。他明年就要参加科考了,最近很是费蜡烛,读书读得都快忘了吃饭睡觉了。也不知能不能考上……”

纪婉儿握了握董嬷嬷的手。

“娘,您也不要有太大的压力,咱们照顾好他们,能不能考中,就看他们自己了。”

“你说得对。”

不过,不大办,不代表不聚。年夜饭那晚,大家还是聚到了一起。

董嬷嬷先是关心了两位读书人,又勉励了刚刚开始读书的子安:“子安如今个头窜的快了,也快成了个小大人了。将来你要好好读书,像你兄长一样。”

子安看了一眼兄长,重重点头。

接着,董嬷嬷又看向了越来越不爱说话的云霜。

“一眨眼间,云霜都是个大姑娘了,再过几年,该说婆家了。”

这话一出,云霜的脸立马红了起来,垂着头不讲话。

“我听铺子的钱嫂子说,云霜的手艺不错,绣活做的极好,快能出师了。”董嬷嬷道。

纪婉儿一脸欣慰地看着如今只比她矮一个头的云霜,笑着说:“是啊,她从小手就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