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节(2 / 2)

萧清明解释:“先生的意思是,先去府城,拜一拜他的老友,再去京城。中间就不回来了。”

纪婉儿虽然不参加科考,但也多少了解了一些事情。科考并不是你记住的东西多,就能考得好。还得考文章,而文章写得好不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主观判断。

虽然有些不舍,但纪婉儿还是道:“嗯。哪天走,我提前给你收拾行李。”

萧清明见自家娘子情绪不高,摸了摸她的头发,哄道:“为夫最迟四月份就能回来了。”

纪婉儿心中还是难受的不行,伸手抱住他的腰身,把脸贴在了他的胸膛上。

“嗯,我知道。”纪婉儿道。事实上,她想,若是萧清明真的如书中一般中了状元,怕是回不来了。到时候,她就得去京城了。

萧清明心中也有诸多不舍,一下又一下的抚摸着纪婉儿的乌发,低头嗅了嗅她发梢上的气味。

“等我走了,你把娘和怀京接过来吧。”

之前他们就商议过了,等到进京赶考时,纪大忠跟着去。萧清明本来是拒绝的,主要是,纪大忠是他的岳父,他不想这般麻烦长辈。但,董嬷嬷坚持。再加上,纪大忠在京城待了多年,对京城很是了解。虽说离开京城多年,有些人脉还是在的。

综合利弊,又推迟不掉,萧清明便应了。

纪婉儿没说话。

“家里只有你和云霜子安,我不放心。”萧清明又道。

纪婉儿依旧没说话。过了许久,才应了一声:“嗯。”

萧清明听出来她情绪不对,低头看了看。

一开始,纪婉儿还不让他看,后来他坚持,才发现,娘子不知何时哭了。

这是萧清明第一次看她哭,可把他心疼坏了。他抬手抹了抹纪婉儿脸上的眼泪,道:“都是为夫的错。我晚走几日,不去府城也是可以的。”

纪婉儿也不知自己怎么就突然这么感性了。她明明是个非常理性的人。况且,萧清明这一去又不是俩人见不着面了。不过是三个月的时间罢了,怎么就让她这么难过。

她连忙控制住眼泪,道:“不去怎么可以。你说好的,要早日让我光明正大回京城。你若是不去,我怎么光明正大回去?”

听到这话,萧清明笑了。

“你还笑!”纪婉儿抬手捶了他一下。

“不笑了不笑了。”说着,萧清明再次把纪婉儿揽入了怀中。

当晚,两个人好好温存了一番。俩人似是都想到了马上就要分别,都很专注,倒是难得的和谐。

接下来几日都是如此。

白天纪婉儿也不去铺子里了,日日在家里给萧清明准备要离开家用的东西。同时,也去跟董嬷嬷说了一声,纪大忠的东西她也准备上了。

三日后,纪大忠陪着萧清明一行人离开了县城。

萧清明这一走,纪婉儿是真的难受了。这一次,要比前几次都难受得多。萧清明走了,仿佛把她的心也带走了。

晚上睡觉时,她想他,吃饭时也想他。

直到董嬷嬷和纪怀京搬过来了,这种情况才好转了些。

纪婉儿早已经把杂物间收拾好了。

纪怀京和子安睡这一间,董嬷嬷和云霜睡另一间,纪婉儿自己睡一间。

而接下来,纪怀京要参加县试了,一家人的重心都放在了这个上面。董嬷嬷和纪婉儿每日都想方设法给他做些好吃的。

当一个人要期待两件事情时,最先发生的那件事情就会最先被期待着。就这般,纪婉儿对萧清明的思念和担忧被纪怀京参加县试一事冲淡了一些。

第一个好消息,是纪怀京那边传过来的。

纪怀京通过了县试。

董嬷嬷接到这个消息激动得不得了。不过,这种激动维持了不到三日,便又继续为儿子准备了。只过了一关还不行,后面还有很多关。

四月份,纪怀京又去参加考试了。

就在他的消息还没传来前,京城率先传来了好消息。

萧清明成了会试第一名,会元。

接下来,就等着下个月的殿试了。

这一切,都比书中的结局都要好。在书中,萧清明乡试不突出,会试也不突出,直到殿试时,才爆冷门,成为了当年的新科状元。也因此被很多人诟病,引起他人不满,觉得他这个状元名不正言不顺。

如今,他已经先后成为了解元、会元,就差最后的一步了。

董嬷嬷已经不能用激动来形容自己的心情了。

即便是过了没多久,儿子府试也过了,她也没能从女婿中了会元中醒过来。

她虽然只是侯府的一个下人,可却也明白科举考试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尊贵如侯府,一个族中的子侄中了秀才也会高看一眼,中了举子甚至能被允许入侯府备考,还能带着他去应酬,结识一些人。

若是中了进士,那就更不用说,那就是自己人了。

只要是能成为贡士,就已经是各方要拉拢的人。她在侯府那些年,也听说了不少这样的事情。每到这个时候,侯爷和几位爷都会想方设法去结交。

更何况是会元,更是不同。

如今,她的女婿,竟然连中了解元和会元。若是将来再中状元,那便是□□了。整个大历朝,也没几个这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