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2 买办公用房(2 / 2)

“所以,我认为我们现在重点是办好燕山诗歌奖!”

听了骆一禾的话,西川沉默没有回答,戈麦却接过话题:“怕啥?咱们基金会不是还有上百万的资金吗?我看半个刊物足够了!想当初我们的《燕山诗刊》不就是几千块钱就搞起了吗?我看办的挺好!”

这里面数他最年轻,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干劲。

“我说戈麦,是不是最近被爱情冲昏了头脑?”骆一禾用一种调侃的语气说道:“咱们现在是有些资金,但你算过没有成立杂志社出版杂志需要多少费用?房子,办公设备?人员工资,以及印刷成本等等而且我说句不客气的话,我们办的杂志十有八九是要亏损的!”

出奇的,戈麦没有反驳骆一禾的话。

因为这是事实。

现在燕山基金会的经费来源主要是靠一些诗歌爱好者的捐助,除了夏红军陆续投入七万块钱,最大的两笔捐助就来自香江的柳慧芳和台湾的余光中。

算下来将近100万,看上去挺多,但是要成立杂志社办刊物,那花费惊人。

现在连《诗刊》《星星》这样的老牌诗刊杂志都面临窘境,何况新办的?

夏红军没想到三人说着说着竟然说到这个话题上。

他沉思了一下说道:“出版我们自己的诗歌刊物这事我们燕山诗歌基金会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不过现在暂时还以燕山诗歌奖为主,至于咱们的写诗歌理论,包括这次去高校的讲演稿整理一下,可以和《星星》出版社联系,发表在他们的杂志上。”

夏红军的话,骆一禾自然同意,最后西川也点点头,有些事情不能走太急。

“其实啊,我觉得咱们现在最紧迫的是给咱们基金会买些办公室用房!”

啊?

夏红军这话一出,大家面面相觑。

“喂,红军,你是不是准备要结婚,嫌你这地方小让基金会搬出去?”骆一禾半开玩笑半认真问道。

“得我就是结婚,现在住的这正房三间也足够。”夏红军笑着回答:“我是想得给咱们基金会购置点房产什么,你看看这房价不停上涨,将来也会升值。”

西川几个人深以为然。

去年,(1991年)11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全面进行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意见》,从公房的实物福利分配逐步转变为货币工资分配,由住户通过买房或租房取得住房的所有权或使用权,使住房作为商品进入市场。

骆一禾和西川都是通过国家这个政策,将原单位分配的房子自己掏钱买了下来,虽然有些心疼但是看到飞涨的房价心里还是暗自庆幸。

好歹,在燕京城拥有一套完全属于自己的住处,这一点他们很佩服夏红军。

这小子前几年买的这处四合院,不知道现在价格翻了几番?

看到大家同意,夏红军又笑着说大家可以打听,最后找沿街带有门面的房子,二楼当办公室一楼门面可以出租出去也是一笔收入。

事情就这么定下,夏红军还有件事就是马上要参加郭前进的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