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节(2 / 2)

农家小福女 郁雨竹 5944 字 2021-11-06

白善宝便也跳下木板要跟着。

白二郎一看,也立即背了自己的背篓跟上,他也要去玩儿,不要留在这里监工。

这一片劳作的人不多,更多的人是在大湾和小湾那边,那里的地才是最好的。

因为去年的水稻太惨了,今年大家下意识的多种小麦,减少了种植水稻。

大家往七里村而去,走到大湾附近的时候,便看见田地里劳作的人,星星点点缀满了这一片田地。

杨和书忍不住停下脚步,这里的人跟刚才他看到的劳作不一样,倒是和这两天看到的差不多。

都是用人拉犁,光拉犁扶犁就最少去了两个劳力。

如果家里有两个成丁还好,一个拉犁,一个扶犁,不然,就只能妇人扶犁,后面则跟着一群孩子在劳作,这样的效率可称不上高。

如果有牛……

杨和书问满宝:“一头牛要三千钱?”

“多一点儿,不过也不好买,”满宝既然想买牛,自然是和刘氏打听请出来,她道:“牛市那里的牛好少,衙门调过来的也不多,也就刘奶奶厉害,可以一次买来三头。”

杨和书点头。

问道:“要是有牛,你家买不买?”

满宝纠结,“我爹不肯这时候花钱。”

杨和书知道她父亲在担忧什么,思索了一下道:“要是衙门愿意先赊欠呢?”

满宝眼睛一亮,问道:“还能这样?那要利息吗?”

“你还知道利息?”

“当然知道了,我还知道高利贷呢,赌场的人最喜欢放高利贷了,他们都是坏人!”

杨和书点点头,“放印子钱是犯法的,不过民不告官不究,衙门和赌场不一样,自然不会要高利息,不过还是要有一些的,不然岂不得争抢?到时要给谁,不给谁呢?”

满宝开始扒拉自己的小金库,问道:“什么时候还,利息几何?”

第377章 有条件

杨和书思索了一下,从脑海中找出了一些先例,笑道:“我记得有一先例,朝廷借钱给百姓,一两银的月息是在十二文到三十六文不止,视使用的途径而定,像你们是为了耕种要借贷,那我就给你定一个最少的十二文如何?”

满宝心里算盘打起来,一两是十二文,那三两就是三十六文,最晚等到秋收地里就有收成,到时候他们平分地里的利润,三千二百一十六钱她还是拿得出来的。

满宝立即点头,“好,我要买一头。”

白善宝立即道:“我们也要买一头,地多,光靠三头牛还是有些少了。”

这么便宜的利息,不佔便宜实在是心痒啊。

杨和书却笑眯眯的道:“你们的情况不符合,这些牛只赊欠给贫户。”

他怀疑的看着满宝,“你家是贫户吧?”

满宝肯定点头,“那是当然,我家可穷可穷了。”

“贫户的女孩也能读书?”

满宝立即道:“我读书不要钱,先生见我聪明伶俐,就收我为徒,不仅束脩不要,我的书还是先生给我抄的呢,还有最开始的笔墨纸砚都是先生送的。”

杨和书更怀疑了,“你们先生这么好?”

满宝点头,“我们先生好,当然,也是因为我很聪明,我以前是方圆百里内最聪明的小孩儿。”

杨和书闻言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乐着问道:“以前是,那现在不是了吗?”

满宝就瞥了一眼白善宝,道:“很快就又会是了。”

白善宝挺足了胸膛。

杨和书看着乐得不行,差点笑出眼泪来,他道:“行吧,那你带我去找村民们聊聊天,还不能告诉他们我的身份,如果真像你说的,我就答应给你报名,把第一头牛赊欠给你,不过除此外你还得答应我一个条件,你能做家里的主吗?”

“还有条件呀,什么条件?”满宝道:“不涉及钱的事我基本都能做主。”

这条件……

杨和书忍不住道:“那你这跟不能做主一样啊,你赊欠了牛,回头能把钱给还上吗?”

“你放心,一定可以还上的!”

就算地里的粮食不好,或者又遭灾了,那还有姜块的收入呢。

满宝想到这里,悄悄和白善宝道:“我们再在地里种一些姜,到时候晒乾了卖给药铺好不好?”

白善宝也觉得姜块很挣钱,比粮食挣得还要多,点头。

杨和书听不到两个孩子说的悄悄话,笑眯眯的看着满宝。

得了白善宝的认可,满宝便道:“你说吧,什么条件?”

“我要你家腾出至少三亩的地来种桑叶,明年养蚕,能做到吗?”之所以选择满宝家,一是因为她读书,这说明她家人比较开明,她接受知识也更快;二是刚才听她的话头,她上头至少有五个哥哥,这说明他们家人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