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1节(2 / 2)

农家小福女 郁雨竹 6184 字 2021-11-06

如今荷花未开,也就只有长青不败的青松了。

满宝已经很慢很慢了,慢到路过的一些大臣都忍不住侧目看她。

好在这儿进出的人不多,嗯,除了大朝会外,平时会来太极殿的臣子本来也不多,多是四品以上的官员。

远远的,看到李茂约上了台阶,满宝便干脆站住等他。

李茂约走上来,很是稀奇的看着周满,“周大人今儿怎么有空过来?”

满宝手拢在袖子里,闻言拿出折子来扬了扬道:“禁军的牛痘都种好了,我来给陛下禀报。”

李茂约恍然大悟,笑问:“一切还顺利吧?”

满宝点头,“还行,有些人接种时反应不太好,好在没有生命危险。”

接种的人多了,收集到的例外病例也就多了,太医署虽然紧张,但并不反感这样的病例,这说明牛痘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或者,应该专门制定一些特别的牛痘以适应特别的病例……

不过这不是周满今天的主要目的,她之所以从萧院正手上抢了汇报的活儿是为了堵李茂约的。

因此满宝也关心了一下李茂约的工作,“李尚书近来还在忙选官的事?”

“是啊,”李茂约也顺口抱怨了一句,“每年开春就我们吏部和户部最忙了,不仅要安排新晋的进士和明经,还有官员回京述职也要安排调任。”

甚至两者是交叉在一起的,一些官员升迁了,自然就空出位置来给今年出仕的新人。

“我听说今年还有急病死于任上的县官?”满宝忍不住好奇的问了句,“是什么病?”

李茂约不觉有诈,周满是太医嘛,谁都知道她喜欢特别的病例,听说现在她还时不时的去济世堂看病例呢,因此只当她是对病感兴趣,叹息道:“是桐柏县的县令,一场风寒,说是倒春寒的时候淋了一场春雨,一开始是小病,谁知道越来越重,竟没熬过去。”

而且很快,前后就十二天的时间,从转重到病逝却只四天的时间,让他连做安排都来不及,所以县衙只能往上禀报,让吏部赶紧派官员前去,毕竟正是春耕的关键时候,县衙没有县令怎么能行?

风寒是有可能死人的。

满宝便也叹息一声,然后问李茂约,“李尚书定好去接替的人了吗?”

李茂约摇头,笑道:“桐柏县是中县,要由陛下来定。”

可他是吏部尚书,不可能没有推荐,满宝也不点明,直接笑问:“李尚书觉得白直如何?”

李茂约忍不住脚步一顿,看向周满,“谁?”

“白直,”满宝直接道:“我和您举荐一下白直,他的吏部考试卷子您还记得吗?”

李茂约还来不及说话,满宝便从袖子里拿出一篇文章来,道:“不记得也没关系,您看看他平时做的文章?这是劝课农桑的,桐柏县也算是产粮大县,但我听白直说过,县内贫富相差太大,似乎富户多集中在西面,东面则很贫困。”

李茂约本来不想接文章的,但听周满这么一说便伸手接了过去。

白直能说出这番话来显然是做了功课的,既如此,何不如给他一个机会。

第2553章 认同

俩人一起到了皇帝书房外,熟门熟路的让内侍进去禀报,然后就拢着手去侧殿等着。

就在这功夫上李茂约仔细的将白直的文章看完了。

看笔墨的痕迹,这应该是许久以前的文章了。

写的是劝课农桑的重要性,以及县内平衡发展的各种举措,这其中是以绵州罗江县为范本。

罗江县为下县,很穷,但再穷里面也是有富户的。

而贫穷的大多数是山里的人,基本上自给自足,就算有永业田,赋税也不重,但因为山路难行,许多人可能一辈子都没到过县城,更别说到别的县去了。

因此家里的钱也不多,因为用不着。

在村里和镇上看大夫,可以用粮食和家中的布匹抵债,并不是非用钱的。

所以白直认为路很重要,只有让他们走出去,哪怕只到县城,他们有了需要的东西,需要花钱的时候,那么,他们山里的东西便也能运了出来,因为外面的人也需要山里的东西。

虽然在七里村生活的时间不长,但白大郎偶尔回家时,看着他弟弟跟个泥人似的,春天跟着白善周满上山找菌菇,夏天跟着村里的大孩子下河摸鱼,秋天则跟着人去山里装竹鼠,冬天还能去挖传说中甜甜的树根……

他就知道,山里有很多很多可以作为商品,能够给山民带来钱财,然后再换取他们需要的东西的东西。

白直深入浅出,这一篇文章写得不短,却让李茂约觉得意犹未尽,一点儿不觉得繁冗。

李茂约暗想,不愧是白诚的亲兄长,办事的能力且不论如何,这文章却写得务实,很引人入胜。

李茂约点了点桌子,其实桐柏县现在东部的情况便与文章上写的罗江县的困局有些相似。

桐柏县为淮河之源,辖内水网密布,又是在中原,土地肥沃之地,按说不该有如此之困的,但东部的道路年久失修,从前朝战乱前便不成样子了,又经历了前朝近二十年的战乱,他们更是自愿断绝道路,过起与世隔绝的生活。

作为吏部尚书,李茂约也是了解过桐柏县情况的,想要解此困局似乎很容易,只要征发役丁修路就可以。

但桐柏县水网密布,遇到汛期时时有洪涝,因此每年役丁大多安排在河堤及各种水利设施上,再想修路,那就得加征役丁。

这在为政中为一忌,就算修路是功德百年的事,但当下的人并不会感念,甚至将来的人也会一直念着这一任官员的恶名。

不是所有人都看得到以后,便是以后的人享受到了这个便利,很多人也不会有这个觉悟,并不会觉得这是他的功绩。

而且,当下的人又真的愿意为了后人吃那么多的苦吗?

这是一件无解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