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2节(2 / 2)

农家小福女 郁雨竹 6446 字 2021-11-06

白大郎就收回了目光,算了,他还是找白善和周满吧。

白善有点儿羡慕白大郎,第二天将人送出城去还道:“大堂哥,要是有空就多写点信回来,我们交流一下管理地方的经验。”

白大郎:“……你有这个经验吗?”

“所以要学习嘛。”不然干嘛让你常写信?

白大郎无奈的点头,“行吧,我知道了,会给你写信的。”

白大郎离开后白二郎的任令才下来,这一次吏部给他规定了报到的时间,这让他没机会再偷懒。

他收拾收拾东西,每天早上就在皇城门口和白善汇合一块儿去翰林院了。

他是新翰林,入内主要是打杂的,给大家查找一下资料,剩下的就是自己看书,自己写一些无关紧要的文章之类的。

等混熟以后,长官们充分了解他们的能力后才决定让他们修撰哪一类书籍,负责哪一部分。

白善现在参与的是一部讲述各地风俗书籍的编撰,主要负责的是剑南道一带风俗的搜集。

所以他最近看的书都是这一类的。

当然,这只是其中一部分的工作,他最重要的工作是给皇帝整理折子,起草诏书,以及应答皇帝的问政,还得陪皇帝读书之类的。

白二郎没有这项工作,因此他绝大多数时间都在翰林院里,比白善要轻松很多。

一开始他的上司还不喜欢给他布置任务,他也乐得轻松,在翰林院里四处翻找各种小书看。

翰林院里的藏书可比崇文馆的杂多了,除了一些珍贵书籍外,他还收录了不少人的手稿之类的东西。

那天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他逛着逛着就进了一间房里,房间里全是一卷一卷的绢布,一沓一沓的稿纸,还有装订得不是那么美观的手抄本和手稿,一看就不是可以通过书局印刷的东西。

于是他就好奇的进去翻看,这一看不得了啊,里面什么东西都有。

白二郎还看到了前朝人写的前朝秘事。

前朝至今并不是很久,他爹就出生在前朝,还是在前朝时候读书的呢,虽然时间不是很长。

关于前朝,他爹只有一个印象,那就是乱!

所以前朝人写的秘事,很有可能是真的。

白二郎拿了一卷书便左右看了看,没发现有可供读书的地方,干脆就在阳光照射的那一面窗下坐下,直接盘腿坐在地上就看。

白善从宫里出来,要找他时,左右一问,谁都没见过他。

有同僚笑道:“或许是出皇城去了?”

早退嘛,谁都干过,他们翰林院的事情还多数只讲量,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就行,上司们一般不会对考勤多做要求。

白善却暗道:这会儿大家都上衙的上衙,上学的上学,根本没人在外面,他出去干什么?

白善觉得他肯定还在翰林院里,于是开始各个房间找起来。

等推开这扇门时,白善已经都快要相信他是早退了,结果一进门他就察觉到了不对,探头四处看起来就看到了坐在窗下的白二郎。

他抬头看了看这些书架,又退出去看了看,发现自己竟然从未找到这个角落里来,便又进来,问道:“这里面是什么书?”

白二郎头也不抬的道:“都是杂书,你快来看,这是前朝一个内官写的,说前朝哀帝爱美色,特别下令全国采选美人儿,好多内官争破了脑袋都要去负责此差事,为此还闹出了人命案呢。”

白善对此不感兴趣,他伸手抽出一卷绢布,打开来发现是一卷骂前朝哀帝的檄文,里面夹了一张白绢,他打开看,上面是褐红色的字,写了作者的籍贯和生平,他在写完这一篇檄文后不久就被哀帝赐死了。

白善合上绢布,好奇的在屋里逛起来,在一个书架上的还找出了几册前朝的起居录。

被堆在书架上,只按照时间分了分。

他翻了一下,看了一下起居郎的名字和记录的时间,不由挑挑眉,这竟然不是起居郎记录的。

白善将绢布放上去,忍不住去找翰林院的前辈相问。

“哦,你说那间屋呀,那里面都是杂料,”他道:“一人之言,不可不信,但也不可尽信,多是私人记载,其中很多东西有着极强的情绪,大人们认为修史便要先摒弃感情,尽可能公正的看待一切,因此那屋子里的东西只做参考,不做为正史收录。”

起居郎记录皇帝和大臣言行一般是不会混入个人感情的,也不需要有文采,平铺直事是最要紧的。

甚至他们都很少评定一人的是非功过,只叙事,等待百年以后,甚至更长的时间以后,由后人来看待这段历史,再自己做出自己的判断。

但这些野史不一样,他们本身就有极强的是非功过认可,且恨不得天下人都认同自己,否则便为恶人同党,因此这些东西可以看,却不能贸然用在史书上。

第2555章 拒绝

但这种东西故事性很强呀,而且因为写的人感情丰沛,以至于看书的人都会被感染。

不仅白二郎,白善和周满也很喜欢看这种偏野史的史料,于是白善也跟着白二郎耗在了这间房里。

翰林院里的东西大多数不是机密,除了当今的起居录外,连先帝的起居录他们也都是能查看的,更不用说前朝的了。

只是手续繁少的区别而已。

还有,翰林院里的资料是不能带出翰林院的。

而这种东西抄录没有意义,所以白善只能惋惜和满宝道:“本来想给你借一卷解解闷的,但也拿不出来,倒是可以给你复述一下。”

“有什么特别的奇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