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5节(2 / 2)

农家小福女 郁雨竹 6620 字 2021-11-06

见皇帝又一次去看白善,魏知忍不住了,干脆点了白善的名,问他:“白舍人以为如何?”

白善只能起身回话道:“下官以为应取消这一制度。”

他道:“朝廷一开始容许地方衙门自卖土地,一来因为公库空虚,国库也没钱,买卖土地可支撑地方的财政,但现在国泰民安,一地县衙再穷也不至于连胥吏的俸禄都发不出,因此这一条可以取消了。”

魏知微微点头,他也是这么想的,这一条制度显然已经不符合当下,“陛下,白舍人说的不错,如今最要紧的是保证朝廷手中握着的土地能贵顺利交接给新的成丁,因此不应该再买卖土地。”

皇帝微微颔首,问道:“那开荒之策呢?”

“可继续存在,但需新增一条,落户之后,开荒出来的永业田五年内不得买卖。”

老唐大人对此也没有意见,其他大臣则面面相觑,私下商量了一下,见不少人都答应了,他们也只能答应。

只是心里到底有些不舒服,这样一来,以后就只能与民私买土地了,再向从朝廷手中买已是不可能。

有人想到了什么,出列道:“陛下,岐州刺史已入京,陛下可要召见?”

“让他先在驿站里休息吧,朕现在不想见他。”

他怕他一见到他就忍不住怒火,所以得先缓一缓再见。

那被岐州刺史卖出去的那些地怎么处理?

他正要张嘴,抬头看到皇帝难看的脸色,便又默默地咽了回去,不再说话。

皇帝也想到了那大片大片被岐州刺史卖出去的地,于是肝火更盛,他直接挥手让大多数人都下去,只留下了魏知、老唐大人和刘尚书殷礼四个。

嗯,还有角落里跪坐的两个舍人和起居郎。

等人都走了,皇帝才问道:“郑二郎的事查清了吗,他受伤是意外,还是故意?”

魏知微微闭上眼睛,稳如泰山的坐着,好似没有听见皇帝的话。

老唐大人也不说话,殷礼这个皇帝心腹只能开口道:“他是被人引去田庄的,不过牢里的庄头没有开口,不管怎么审问都无用。”

皇帝皱了皱眉,直接问道:“殷卿认为和郑大郎有关吗?”

殷礼老实的道:“臣不知,于破案上臣不及唐大人多矣。”

皇帝就看向老唐大人,目光炯炯的盯着。

老唐大人便道:“臣查过,郑大郎和郑二郎的确兄弟不和,但还不至于到王不见王的地步。”

他道:“郑大郎为宗子,一切以家族为重是正常的,而郑二郎从小在郑季朗身边学习,秉性纯良,学识亦不差,此一点问魏大人便可知,他虽不曾入学国子监,但能力并不弱于国子监生。”

皇帝面无表情的问道:“所以……”

“以郑大郎的认知和教养,从弟如此优秀,即便是政见不和,那也是于家族有利之人,不管是从感情还是利益上,臣都不觉得会是郑大郎下的手。”老唐大人顿了顿后道:“当然,此一定论并不只是推测,还有些证据。”

老唐大人看向殷礼,“田庄里拿下的那几人的口供我看了,言语间虽暗示向郑大郎,但他们接触到的人却都是孙志派来的小厮和心腹,只是以郑大郎之名在行事而已。”

从证据上来看,这属于他们表兄弟互坑。

皇帝沉默了一下,敲了敲桌子后道:“那就将此事做成就是郑大郎指使的。”

老唐大人四大臣:!

魏知睁开眼睛,目光如利的看向皇帝。

皇帝道:“朕要把这八年间岐州刺史贱卖出去的地都收回来,不管他过了几道手。”

四大臣就沉默了,开始思索起来这事儿的可操作性来。

在岐州刺史卖出去的地中郑家占了大头,若是郑家出头……

几人对视一眼,都默许了。

第2594章 偶遇

白善默默地坐回自己的位置上,和一旁的同僚一起尽量缩小自己的存在感。

起居郎已经习惯了,每天跟在皇帝身边,那见识到的阳谋有,阴谋同样不少。

能当皇帝的,心即便不是黑的,那也不可能是鲜红鲜红的,总要带一点儿黑,这皇帝才当得安稳。

满宝拿到了自己想要的医书便万事不管了,安心的每天去太医院点卯,给宫里的娘娘们看看病,偶尔出一出外诊,最固定去的就是郑家了。

再次离开郑家时,郑家总算是记得给她诊金了,一盘子的银锭,满宝毫不犹豫的收了,让随行的两个医助收了,然后分给他们一人一个。

段医助俩人迟疑着收了,传说周太医对随行医助很大方,以前他们没机会做她的医助,没想到是真的大方啊。

满宝将剩下的三个银锭收了,和他们道:“宫中病例不多,下个月天气就暑热了,因此太医署打算在东城和西城两个地方设立义诊摊位,你们排一下班,每旬都要保证去三天,将医案写好,回头我和萧院正要检查的。”

段医助俩人愣了一下后便应下。

等周满上马离开了,俩人便怀揣着一锭银子面面相觑。

蔡医助摸了摸怀里的银锭道:“前几日我听到一个风声,说是太医署缺人,要从太医院中调拨几位太医过去专属那边的事务,所以太医院这边要新提拔上两个太医。”

段医助眼中大亮,“你的意思是我们……”

他有点儿怀疑,摇头道:“刘医助不仅是刘太医的孙女,还是周太医的弟子,早已独立开方,要提拔也该先是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