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3节(2 / 2)

农家小福女 郁雨竹 6287 字 2021-11-06

结果战事打到一半自己互相抢起地盘来了,一点儿盟友的道义都不讲。

皇帝觉得这两个藩国不仅脑子不聪明,人品也过不去,本来还想把高句丽打下来以后将平壤一带赏赐给他们,毕竟那部分离得太远,怕是有点儿不好管。

但这下皇帝改主意了。

他道:“那就暗派使臣去一趟新罗和百济,让他们暂时歇战,先打下高句丽再说。”

“陛下,现在高句丽求和的使臣还在鸿胪寺的驿站住着呢,他们要怎么打发?”

“臣看,若高句丽愿意退一步,倒不是不可以讲和。”毕竟发兵说得简单,但一出行就是粮草,就是军备,就是沉甸甸的钱啊。

皇帝还没反对,已经有大臣喝道:“不行,高句丽并无信誉,三年前他们的王子还在我们国子监里读书呢,他们就敢发兵攻打营州,被打退后就求和,这才多长时间又想着攻占营州,他们求和岂能相信?”

皇帝更是深恶痛绝,抿着嘴道:“前朝末帝时,就是因为高句丽攻占辽东,末帝才发兵前往高句丽,数十次打退逼近辽东城,但每次要攻进城中时他们就假意投降,可恨末帝不长记性,总是一而再再而三的相信,这才给了他们可乘之机,朕焉能再犯末帝之过?”

说起来,皇帝和末帝还有那么点儿亲戚关系呢,俩人是表兄弟,皇帝是恨末帝残暴,但在这世上,他更恨高句丽出尔反尔,因此道:“让鸿胪寺派个人去与他们接触,先把人拖住,不许他们传递任何消息回去。”

“哼,佯降嘛,也不是只有他们会的,先给他们露个口风,就说朕有意应和,只是他们诚意不够,而后再约束住他们的信息,等朕御驾亲征时把他们都带上。”

众臣:……

前面倒是没什么问题,但您能不能不加后面这一句?

众臣心累,再次表示对最后一句话的反对。

皇帝就指了萧院正和周满道:“萧爱卿和周卿便在此处,诸卿若是不放心,大可以让他们来给朕请脉,看朕是不是能上马杀敌。”

魏知沉着脸道:“陛下,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您是明君,难道连这最基本的道理都不懂了吗?”

皇帝道:“朕不上前线,只在后方。”

“那陛下御驾亲征的意义何在?”

“自然是鼓舞士气了,”皇帝脸色沉重的道:“前朝末帝三次东征高句丽,却都未能拿下高句丽,高句丽王虽表面臣服,但诸卿且放眼一看,从前朝到现在,高句丽王哪一次肯应召入京?纳贡更是时有时无,目中无人得很。”

“朕能征下东突厥,西突厥,高昌,回纥,为何独独拿不下一个小小的高句丽?”他道:“自本朝建国以来,朕也两次发兵征讨高句丽,最后都无果而终,这一次,说什么也要将它拿下。”

皇帝意味深长的道:“朕御驾亲征,随朕东征的士兵还有何不放心的呢?”

魏知抿了抿嘴,问道:“陛下打算发兵多少,您意得何果,若是损耗过半亦无结果,陛下是进是退?”

是怕皇帝像前朝末帝一样没有节制的投入兵力。

可以说,前朝后来那样民怨沸腾,东征高句丽是很大的一个原因,许多百姓为了不被征兵,自愿断掉手足。

魏知绝对不允许这样的事发生在大晋。

第2656章 同意

皇帝深深地看了他一眼道:“民为本,朕自然有准备的。”

魏知这才沉默了下来。

皇帝一见他做了退让,立即撸起袖子看向萧院正和周满,压抑着兴奋道:“来,两位卿家上来给朕看看吧?”

满宝抬起头来,就正好和萧院正对上目光,俩人都有些无奈,只能上前。

满宝特别尊老,而且萧院正是上司,自然他先把脉,于是打死不先上前,牢牢的站在他身后。

萧院正无奈,只能上前给皇帝请脉。

大家都目光炯炯的盯着看,有几个特别反对皇帝亲征,比如礼部李尚书之流,就脚步微移,移到皇帝的侧边,正好和坐在凳子上请脉的萧院正面对面。

他使劲儿的给他打眼色。

萧院正看见,干脆微微闭上眼睛,半仰着头给皇帝搭脉。

其实根本不用搭,前天他才给皇帝请过脉呢,秋高气爽之时,皇帝身体好着呢。

半晌,萧院正收回了手,起身站到了一边。

满宝看着萧院正,希望他能先开口说点儿什么,但萧院正只掀起眼皮看了她一眼,便示意她赶紧上前。

满宝无奈,只能收回目光,坐到小凳子上,将皇帝的手放在案上轻轻地搭了上去……

半晌,满宝也起身站在了一旁。

大家都看向俩人,用目光迫害他们,以期达到自己的目的。

满宝看着萧院正。

萧院正这才将皇帝的脉象如实的报告出来。

赵国公有些不耐烦,直接问道:“您就直接说陛下的身体能不能御驾亲征吧,你说这么多,什么脉圆,脉润的,我们也听不懂呀。”

萧院正:“……不是脉圆,是脉实,罢了,说了你也不懂,但我想,魏大人和李尚书皆学识丰富,应该懂的吧?”

当下文人,谁读书的时候不顺着看一本《黄帝内经》?就算不钻研,也把不出脉来,但辨脉还是做得多的,我都告诉你脉实有力,润无凝滞了,你还听不懂?

反正皇帝是听懂了的,立即叫道:“朕就说朕身体好吧?”

萧院正有些欲言又止,不由看向周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