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5节(2 / 2)

农家小福女 郁雨竹 6272 字 2021-11-06

“是,主要是学习疡医的学生,臣已经让周太医和刘太医等人去拟定名单了。”

皇帝起身转了两圈,想起当初阿史那的折子上写的,因有周满随军,军中的伤亡的人数要比之前少很多。

他目光炯炯起来,总算点头答应,“好,那就让他们三人都随行,你去将所需的物资列出单子来,交给户部去准备。”

萧院正却点头道:“陛下,单子应该交给兵部吧?”

皇帝闻言,深深地看了他一眼后道:“交给兵部也可以。”

萧院正得了准信,高兴的行礼退下。

皇帝也很高兴,兴冲冲的回去找皇后和太子,和他们母子二人道:“朕觉得此一次我们会大获全胜。”

皇后笑着给他盛了一碗汤,问道:“什么事儿让陛下突然这么有信心?”

皇帝道:“萧院正让周满等人带着太医署里的学生随行。”

皇帝说到这里看向太子,“对了,太医署现还是你管着吧?”

太子道:“事情都是萧院正管的,儿臣不过是白担着一个名罢了。”

皇帝点头,“前朝末帝东征时,军中伤亡惨重,这一次,医者多了,伤亡的士兵应当会有所减少。”

他道:“西征时,阿史那上过折子,虽不曾有具体的数字,但他的确夸奖过,周满随军,就活了不少本来救不活的士兵,伤亡减少许多。”

皇后道:“那得多准备一些物资,大夫治病也需要东西的,可不能到了前线才发现短缺东西。”

“朕已经让萧院正去列单子了。”

皇后就道:“陛下回头让人也给臣妾送一份吧,臣妾看看能不能从后宫中准备一些,也算是后宫的心意,只当是为陛下分忧。”

皇帝感动不已,皇后竟然只拧了他两下就全力支持他了,不愧是他的好皇后啊。

第2659章 愿往

满宝第一个提的名字就是周立如。

刘太医看了一眼,忍不住道:“周立如不是学的体疗和针灸吗?”

满宝道:“她对疡医也很有兴趣,而且之前在西域的时候,她的缝合术大有长进,这次叫上她,她一定愿意去的。”

刘太医不知道周家的娘子到底是怎么养的,怎么就……这么与众不同呢?

刘太医只能让她添上。

然后是明年就要毕业的那一届学生,从中挑选出有意成为疡医的学生。

并不多,只有九个而已,下一届更少,只有七个。

周满和他们略一商量就决定把这十六个都带上。

满宝嫌弃人少,道:“要不再多带几个吧,我之前带的女班中,因为涉及到开腹取子,所以她们的缝合术也不错。”

刘太医道:“她们不同其他学生,主要学习的是带下病症,又都是女郎,这样吧,去太医署中问她们,她们要是愿意去就去,不愿意便罢了。”

和萧院正一样,刘太医也没想过要让这些女学生随军的,但如果周满和周立如都去了,她们去不去的,于名声上也就没什么问题了。

满宝点头。”我去吧,这样她们不会紧张。”

满宝现在只是太医署的博士,拿着微薄的薪资,每旬到这里来上三四节课而已。

已经很少会亲自管学生们了,遇上伴驾出行,两个月不出现授课都是可能的,这时候往往就是刘太医帮忙代课了。

毕竟满宝现在太医署的课程就是针灸和带下病,前者的话,刘太医略有研究,还是能教学生们的,后者嘛,刘太医更是擅长,满宝都要时不时的请教人的。

不过她虽然来的少了,但学生们对她却很亲近,尤其是今年。

和刘三娘不一样,她进太医署中学习的时候已经有了很强大的基础,又是宫中医女出身,因此才在太医署中学了不到两年便顺利结业,然后晋升为医助;

郑芍,郑辜,以及和他们一样进太医署时便有不浅基础的那些学生都不一样,他们在太医署成立后的第二年就通过考试分班,开始和他们学习不同的课程,所以这两三年陆续结业后到各地医署上任职。

她们进太医署时是零基础,甚至有的人还是进太医署后才认全字的,之前只认识些许字,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知道一些药材,一些基本的医理罢了。

而且比一般人聪明,能够很快的记住东西。

但再聪明,基础不好,她们进太医署后也得一步一个脚印的学习。

像周立如,离开太医署一年,回来后不仅没落下功课,反而还调到了体疗班,和另外那个班的同学学习体疗之术,功课照样跟得上。

根据年限,她们这一批今年年底就会结业,明年开春就要安排到各处工作了。

太医署中只有两个女老师,一个是曾经与她们是同学的刘三娘,另一个就是周满了,其他全是男老师,她们想和周满套一套交情,要是能留在京城就好了。

而留在京城里有两个去处,一个是太医署,一个是太医院。

所以周满一进教室,提了一下此事,问道:“不知你们可愿往,若是愿意便拿出一张纸来写下自己的名字,写愿往二字,不愿的,就写不愿吧。”

学生们略一思索便一咬牙,一跺脚,全都写了愿往。

满宝收到纸条都惊呆了,全班十九个同学,竟然全都愿意?

她微微挑眉,笑道:“你们很好,不过随大军出征会很吃苦,虽说军医不必到前线去,但若是遇上激烈的战事,一时半会儿打不下来,军医就要到前面搭建医帐,以更方便的抢救伤员,所以你们最好考虑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