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2节(2 / 2)

农家小福女 郁雨竹 6299 字 2021-11-07

石大爷一口喝了,道:“你有钱高兴就好。”

周四郎就摸了摸绑在手臂上的一个袋子,那是周满给他的,里面是黄金,还有他从京城带来的一些钱,到了江南,要是碰见好东西可以多进一些货,一来一回就赚回来了。

这么一想,周四郎放心心来,不是那么心疼了。

白善和周立威带着人回到大家洼,整理了一下剩下的盐,白善把路引交给聂参军,“着人送出去吧。”

聂参军应下,挑了五十个士兵带了剩下的盐走陆路离开。

他们是要将盐送往中原的,如此一来,海陆分开,凡是需要仰仗江南官盐的地方都可以得到补充。

各地官衙采购的人还留在江南,努力的想要买到一些盐,但他们虽然松口了,开的价钱却很高。

这钱也不是他们的,采购的官吏犹豫了一下没答应,先写信让人送回去,问过上司再做打算。

这么贵的盐,就算不赚钱,平价给百姓,百姓们也吃不起啊,最后这个责任是谁的?

所以他们都没敢下订单。

他们的信是从江南往回送,虽然路途遥远,但送信的速度可比押运官盐要快,就在各地官衙都气愤的私下咒骂江南的官吏世家时,有人来报,“大人,有青州盐运司的人过来,说是奉朝廷的命令来交易官盐。”

脸色铁青的刺史立即起身,“果真?人在何处?”

“才进城,此时正住在驿站里。”

“走,我们去看看,”刺史走了两步觉得不对,又停下,“去将人请来,仔细看一看他们带了多少盐来。”

整整十五车!

刺史非常高兴的在大厅里见了人,看过对方的路引和官帖后,刺史便知道他们的来历了。

青州北海县啊,白善。

刺史嘴角微翘,脸上闪过讥笑,天下谁不知白善是太子伴读,和他夫人一样是太子的心腹。

哼,江南是偷鸡不成蚀把米,想要拿他们做刀,却不知他们早已是案板上的肉,太子的刀早就准备好了。

不过,这么多盐白善是怎么来的?

刺史只是略一想便决定不管了,和押运官盐的士兵道:“这官盐作价几何?”

士兵报了一个数,这个价格是白善定下的,不能修改。

刺史就摇头道:“这不行,太贵了,得便宜些。”

士兵:“……大人,此是我们大人定下的价格,大人要是觉得贵,那我们只能离开去往下一州了。”

他道:“来前我们大人就叮嘱过,价格不能多一文,也不能少一文。”

又道:“我们大人还说了,要是有大人觉得价格过高,下一季度可以自己派人去青州北海县取官盐,价格比现在的一斗要便宜十文钱。”

刺史:“……下一季度?”

“是,”士兵老实的道:“我们大人说了,现在送来的只是这一季度的,所以一州最多只能买三车盐,下一季度,若是让我们送盐,每一斗要比现在多增加五文。要不是太子殿下有命,我们大人是不会送的,现在我们北海县正缺人呢。”

在选人之前,白善叮嘱过聂参军,选的领队一定要老实、忠诚,最好一板一眼,上头吩咐什么,他便坚决执行。

但白善没想到他能这么老实,直接把他私下叮嘱他们的话也给说出来了。

刺史拉着人磨了半天,最后还是没能多买下一车盐,更不要说价格了,可真是一文不多,一文不少。

他只能买下三车盐,无奈的目送他离开。

有人很不服气,“大人,我们直接把盐车扣下又怎么了?”

这种事他们又不是没干过,东西已经扣了用了,谁能把他们怎么样?他们又不是没付钱。

刺史横了对方一眼道:“这可不是一般的官盐,你当是以前呢?”

“我尝过了,这盐虽然比江南给的略好一点点,但还是盐啊,有什么不一般的?”

“这盐上带着毒呢,”刺史道:“朝廷和江南搏斗的毒,这时候我们不离得远远的,你还上赶着找麻烦,找的还是陛下太子和朝廷的麻烦,嫌命活得太长了?”

“那这盐……”

“把我们的人叫回来,别在江南耗着了,既然青州有盐,那就从青州拿,离得还近些,也比江南的便宜,哼,我倒要看看,我们都走了,谁还会要江南的盐巴。”

“不过,”刺史摸了摸下巴,很是不解,“青州哪里来这么多官盐?我记得他们那儿只有一个盐场,大部分只够供需本州的。”

有一人道:“大人,年前不是有一则似是而非的消息说海边出了一个新的制盐法,说是可以放在田里,和种庄稼一样种出盐来。”

刺史:“……这样的胡话你信吗?”

第3140章 忌惮

“……下官不信。”那您说青州到底哪来的这么多盐?

“算了,别想了,让县令们来买盐吧,按以前的量给他们分下去,下一季让人提前一个月去青州,打探打探消息,要是有最好,没有就去江南,到时候正是夏收的时节,很耗费力气,盐必须要充足。”

“是。”

从青州往西去的冀州、相州,以及往南去的郑州、滑州等地都收到了白善送去的大礼车,士兵们在相州南下,到了郑州后往东回,经滑州、兖州和郓州后回到青州,因为他们带的盐不够多,兖州分了最后三车盐巴,所以到郓州时他们便空车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