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节(2 / 2)

晚上吃过鸡胸肉跟白菜,她还披上披风,在院子里走了几圈,回来又打了套八段锦,才去沐浴洗漱。

为了更好地减肥,次日她还喊上卫娘子母子和裴夫人出城去爬山,宣家那边继续由护卫盯着。

裴夫人肚子已经很大,姜闻音只让她在山脚走了点路,便叫侍女把她扶去山腰处的草堂寺歇息,自己跟卫娘子母子继续爬山。

登到山顶,向下俯视,可以看到半山腰的寺庙,以及对面山上。

卫娘子眺望一番,望着对面山上掩映在树林间的宅子,不由笑道:“原来青山书院在这里。”

姜闻音扭头,“山长是宣家三老爷的那个青山书院?”

卫娘子颔首,“不错,我听闻青山书院的墙上,有不少文人题诗,而且书院里还有个前朝书法大家冯遗的亲笔碑帖。”

“姐姐既然感兴趣,那我们等会儿在寺里用过午膳,下午去对面观摩下便是。”

姜闻音对这些不感兴趣,但卫娘子是爱书法和孤本的人,陪她去一趟也无妨。

“那就劳烦阿莹了。”卫娘子道。

看过风景后,一行人折返下山。

到草堂寺与裴夫人汇合后,用过寺中素斋,然后便动身去了隔壁青山书院。

临近年关,书院里也快放假了,所以学子很少,看到这群女眷便主动上前询问,然后殷勤指路。

“多谢公子。”卫娘子道谢。

那书生忙道不用谢,看了姜闻音一眼,涨红着脸,拱手问道:“敢问姑娘府上何处?”

姜闻音轻咳一声,委婉地说:“西山离园,我姓姜。”

书生愣了一下,随即拱手说抱歉,然后匆匆离去。

等他背影消失不见,卫娘子嗤地一声笑起来,打趣道:“阿莹风采越盛。”

姜闻音不好意思地笑笑,她也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仿佛格外受书生们的喜爱。

“若是叫赵公子知晓,免不得吃顿飞醋。”裴夫人也一起调侃她。

几人正说着笑,姜闻音一转头,看到辆马车自学舍后面驶出,悄无声息地出了青山书院的侧门。

她皱起眉头,觉得那个赶车的马夫有些眼熟,但却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

“阿莹,你在看什么?”

姜闻音回神,笑了笑说没什么。

天气冷的缘故,卫娘子没有在石碑前待太久,欣赏了一番,便提出回城。

爬完山回去,姜闻音便累瘫在美人榻上,次日双腿酸痛,起床都得扶着床柱子,慢地跟个老太婆似的。

今日是腊月二十三,过小年。

宅子里十分热闹,锦娘兜里装着点心,带着宁瑜、小肥啾还有小狗,跑到院子里放鞭炮跟烟花。

寒月带着侍女打扫宅子,送灶神。

这时门房上的护卫拿了一封信来,说是有个小乞丐送来的,指名道姓给姜闻音。

姜闻音接过信打开,信里只有简单的两句话,“宣家窝藏朱光,人在城外宣威军的地牢里,凭手令可随意出入。”

旁边是一副驻防图跟一道手令。

第117章

这封信是谁送来的,她的目的是什么?

姜闻音放下信,没让护卫去追人。

对方选择让小乞丐来送信,为的就是不想让自己知道他的身份,即便护卫追到人,也问不出什么东西。

她让护卫把林郁跟寒月喊来,把信和布防图拿给二人看,等他们看完后,问他们对此事有何看法。

寒月性子要稍微活络些,她皱着眉道:“这消息来路不明,不可全信。”

林郁则面无表情地点头,以表赞同。

姜闻音拄着下巴,表情有些苦恼,“我也是这样想的,可若这消息是假的便也罢了,可若是真的,这便是天赐良机。”

所以说,当务之急是想办法验证。

林郁当即拱手道:“不如属下今晚去探探,如果消息属实,您便可下令让人直接去搜捕。”

寒月扭头说:“还是我去,你留在宅子里保护小姜姑娘。”

“我去。”

“你轻功不如我。”

林郁抿唇,有些不高兴。

姜闻音觉得两人争着去十分好笑,也少见林郁露出冰块脸之外的表情,于是便建议道:“我在宅子里又不出门,再说还有寒霜跟其他护卫,不如你们一起去,还能接应对方,怎么样?”

寒月没有意见,对林郁说:“那便按姑娘的意思,我们一起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