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俄国人发起的辩论(2 / 2)

胜诉才是正义 空梵踱 9007 字 2021-11-23

这次算是他的胜利,至少他把总统拉到局里来,并且产生正面的后果。

至于之后的事情,坦白说,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申诉书早就在在美国公开,并且递交到了莫斯科,莫斯科使出拖字诀,这让他也无可奈何。

于是他经常和维塔在一起商量接下来的事情到低该怎么办。

通宵达旦。

但结果还是两手一摊,咳咳,库达耶夫不出来的话,只怕他们还要继续商量下去。

事情的转机往往在不经意之间到来。

这回是俄国人首先发难。

……

这段时间苏联在外交上显得灰头土脸,和自己曾经的小老弟彼此在边境上陈兵百万。

小老弟穷是穷了点,但不怕死,而且东三省是国之精华所在,势必是属于一旦开战必须要死保的。

战略压力巨大,但在战术上倒是不那么麻烦,完善的铁路网和工农业设施,使得其能够有效地长久防御,后勤体系完备。

俄国人就痛苦了,西伯利亚那见鬼的气候极端不适合人类居住,然而不防守又是不行的。

可交通只有一条沙皇时代的修建的西伯利亚铁路,设施老旧而且是单线,运输力量有限。

为了维持庞大的兵力,列车从欧洲方向拖来大量后勤补给物资,而回程只能运送数量不多的矿石和原木,庞大的军队完全靠一条细细的铁路维持。

虽然最高人民议会已经一再要求加快速度建设现代化的贝阿铁路作为老铁路的替代与补充。

可西伯利亚大片的原始森林,春夏泥泞秋冬坚硬,绕是成建制的铁道兵玩命工作但距离完工还是遥遥无期。

双方彼此口伐笔诛打得不亦热乎。

对美国就更是如此了。

面对这种困境,莫斯科也想破局。

这回不知道是那个高人提出一个看起来非常不俄国的策略-公开辩论。

事情的起因是,意大利公开对苏联的某些rq政策表示不满。

莫斯科随即建议双方在意大利的电视台上进行rq问题的辩论。

每方各出三民代表,向全世界直播。

一开始整个西方世界都抱着看笑话的心态对待此事。

意大利人,打仗是差点,但其他方面还是挺可以的。

结果让人大跌眼镜,可爱的意大利人再次拉胯。

在这场公开的辩论赛上,俄国人展现了他们强势的一面,准备充分,妙语连珠,论据清晰,说服力极强。

意大利人干净利落的败下阵来。

这充分说明了俄国人此策略的成功。

莫斯科也非常兴奋,随即他们兴高采烈的向美国提出类似的挑战。

当然,不可能是政府当局亲自出面,是由一个苏美民间友好协会本着“增进双方友谊,增加双方理解,促进双方合作”的旗号提出的。

美国这边一开始也有点发愣,这种感觉非常奇怪。

白宫和国务院都没有及时回馈。

可媒体瞬间跳了起来。

尼玛

这是啥?

巨大的收视率啊!

几大传媒集团为了转播权大打出手,参议员老爷们也拉帮结派为自己的势力摇旗呐喊。

最终FAKE NEWS技高一筹,拿下全国实况转播权。

美方****,一个是圣母大学的校长西奥多··赫斯伯格神父,及《华盛顿邮报》前驻莫斯科首席记者罗伯特·凯泽。

之所以选择他们,一方面要证明合众国是个富有宗教信仰的国家,同时向强化那句“信仰邪恶的人是可怕的,更可怕的是没有信仰的人”。

神父本人的口才不俗,并且由于其常年到处传经送宝找寻迷途的羔羊,他的各种诡辩技巧也非常强悍,这和他和和气气富态外貌形成鲜明对比,完全可以在关键时候突发冷箭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

而罗伯特·凯泽先生则对莫斯科有着深入了解,并且多年的首席记者生涯让他不惧怕任何挑战,另外相比《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要保守的多,这也是共和党政府比较偏爱的报纸。

在得知名单后,爱德华发动一切关系,终于成为辩论队中的一员。

而且看起来,他也非常适合担任这个角色,这样队伍中三个人分别是,神父,记者,律师,从某种程度来说也确实是美国当下最有力的三个职业阶层。

其次,在对内的任务分配上,罗伯特·凯泽负责主要攻击,作为记者他见多识广,肚子里一堆莫斯科黑料。

神父负责防守,利用宗教来转移掉某些尖锐的问题。

爱德华发挥他的专业,质证……

交叉质证苏联代表。

显然,在辩论中俄国人肯定会为他们的行为提出种种借口,甚至不惜撒谎。

要揭露对手的谎言并不容易,尤其是对手精心粉饰过的谎言。

这时候讼棍……不对……律师的用处就出来,庭辩中的交叉质证技巧就是专门用来应付这种情况的。

甚至可以说,一旦让爱德华这种级别的家伙全力发挥的话,不管对方是否做过这事情,他都能质证出其中的矛盾之处来……当然这对于法官和对方律师丝毫没有效果。

咳咳,可对围观的看热闹群众有用啊!

爱德华兴奋异常,迫不及待地准备了许许多多问题,草稿纸大致有一英尺那么厚,主要是是关于库达耶夫和其他政治犯的问题。

现在他可以确定,库达耶夫真没触犯苏联的刑法,或者说,苏联现有的法律并不足以对库达耶夫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定罪。

这可是他最好的舞台啊。

以前质证来质证去,要么是对方当事人,要么是对方律师。

他本事算是大的,能把法官也质进去。

但,可还没和俄国人打过嘴炮呢……

想想就让人兴奋!

正当他玩命准备,并且自以为胜算颇大的时候。

事情有出现变数。

苏联代表队忽然提出,他们将取消比赛!

对外的理由是,“因为美国队中的爱德华·杨向来持有反苏态度,并且作为一个律师不辨是非的给制造BLM大厦爆炸案的犹太kb份子辩护!他是彻头彻尾的kb份子的帮凶,一个为世人所唾弃的犹太复国主义份子!并且多次打着法律的旗号粗暴干涉我国内政!”

俄国人的抗议信足有三千多字,占了报纸小半个版本。

这玩意与其说是抗议,倒不如讲是对爱德华的批判。

可根据内线消息,实际上是莫斯科在得知爱德华会参加后便电令苏联队不要参加包含质证部分的比赛。

显然俄国人怕了。

但若是公开承认显然不行的,于是不知道那个“天才”想了这个么主意。

可能这家伙的算盘打得很好:

首先给苏联队的退出找了个“合理”的借口;

其次,正好借机会抹黑合众国的法律现状;

再有,这哥们可能颇能揣摩莫斯科的意图,狠狠的黑一把爱德华,给他扣上犹太复国主义的帽子。

遗憾的是,俄国人又翻车了,犯了他们外宣上的老毛病,那种霸道总裁范儿又出来了。

外宣外宣,对象是外国人,而不是本国公民乃至高级官员。

所以必须要摸准对方的心态,投其所好才能起到好效果。

俄国人这幅不要你觉得,我要要我觉得的腔调,非但没有起到坐实爱德华讼棍以及痛斥美国司法没天理的目的。

反而被美国媒体借力打力的反击回去,爱德华在BLM大楼爆炸案中的行动被拔高为合众国司法文明与司法公平的最佳表现,即哪怕是罪大恶极的人也享有申诉和辩护的权力;

然后反过来嘲讽俄国人的法庭上高呼“吊死他,吊死他”的KGB啦啦队。

俄国人好容易积攒起来的一点人气,立刻又被一棍子抽到九霄云外。

不过显然他们也不担心,爱德华敢肯定,那篇批判他的大字报肯定早就被翻译成俄文寄回莫斯科。

会有人来称赞这篇文章是“在敌人的心脏处痛斥资本主义司法破败不堪,维护了苏维埃的尊严与自信”

没准还会有,诸如“文字犀利,逻辑清晰,让敌人感到肝胆沮丧,”之类的肉麻吹捧。

……

俄国人威胁要退出比赛。

爱德华这儿没啥反应。

FAKE NEWS立刻坐不住了。

要知道,取消是不可能取消的,一辈子都不可能取消的。

因为fake news早就把相关的广告卖了个好价格,钱都已经入账,现在要取消?

退钱?

万万不行!

钱只能进来,不能出去!

这种违背祖宗的决定,资本家绝对不能做!

不过话说回来,连妈都没有,资本家哪儿来祖宗啊……

还是那句话,取消是不可能取消的,绝对不能取消的。

这也说明苏联人的情报能力并非一无是处,至少美国队的准备内容,对方是一清二楚的。

爱德华和记者还是有神父大人,一开始都没做什么保密工作。

因为在他们看来,双方的攻击点和大致论据其实都是明牌,无非是比赛谁的嘴炮功夫强。

至少在质证方面,美方是有绝对的信心碾过对方。

显然对方也不傻就是了。

FAKE NEWS高层连忙亲自出马,去找俄国人谈价钱。

其实,俄国人这边也就是故意刁难一下。

毕竟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心脏宣传伟大的苏维埃并且痛斥资本主义的虚伪,获得资本主义被剥削的民众的热烈掌声。

这种文字写到述职报告里,可是非常光彩照人的事情,至于输赢,咳咳

赢了固然好,但若是真输了的话,塔斯社和《真理报》会在境内宣布苏联队才是真正的获胜者的。

苏方漫天要价,fake news就地还钱。

双方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很快达成了妥协。

具体细则是:

双方都可以向对手问一些问题,但绝对不能是“质证式的问题”。

至于什么是“质证式的提问”,俄国人的回答倒也直接了当“对于一个问题,最多进行连续两层的追问。”

这让爱德华非常不舒服,自己最强大的武功被对方废掉一大半。

质证的精髓就是通过不间断的追问,层层深入,迫使对手露出逻辑漏洞。

两层追问……这不是玩具枪打犀牛皮么。

面对狡猾的俄国人,连挠痒痒也算不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