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节(2 / 2)

金枝宠后 藤鹿山 6248 字 2022-01-16

之后众人四下分坐,更有聚到一处做的。

席上玉照与赵玄并列在上首,太后座位在西侧另一边。

倒是叫玉照见到了上次的几个熟人。

约莫是那日的丑事已经过了许久,玉照已经没了最开始的窘迫,这种乐呵热闹的宴会她向来是喜欢的。

架了戏台许多宫中舞姬名伶在台上取乐,还有上回在太后宫里看到的剑舞,太后格外喜好这个,这会儿又特意请人过宫里来。

玉照不知怎么掺和到已经说起来的人群里,倒是上回交谈的挺好的安王妃、高阳郡王妃过来主动为玉照引荐另外几位她不熟的。

几个以往没见的未出嫁的郡主县主,爵位较低的国公郡公夫人,都是年轻的,先有些担忧着玉照的身份,可玉照并不端着架子,性子也是聊得来的,虽还有些隔阂,却也很快一道说了起来。

远远有一女郎引起了玉照的留意。

生的肌肤丰盈,唇若含丹,一双美目似是含情,唇上浅粉口脂,来露出来捏着酒盏的指甲都被染成口脂一色,发上配饰不多,却件件奢华端丽,一双东珠耳坠,更显人风华绝代,气质清冷。

为何特别,只因这人梳的是未婚发髻,可年岁风韵却如同一朵盛开到极致,丝毫不见凋谢的花,侧着身段站在戏台下漫不经心的看台上歌舞。

她听闻身后的行礼声,这才侧头看了两眼玉照,倒是没有与一般人一样立刻上前来行礼,而是微微上下打量玉照两眼,又淡淡移开视线。

玉照没吱声,可那般被打量,叫她不舒服起来。

那高阳郡王妃阿容朝着玉照看的方向看去,她不似最开始时的害羞腼腆,倒是如安王妃所说,熟了之后十分聊得来。

阿容顿了顿对玉照道:“这位原先也是县主,太后娘娘娘家的侄女儿,年轻时候出家做了女冠,一直在外地香山上修行,据说上月还俗才回的京城,娘娘也别怪,出家之人性子难免奇怪。”

阿容说完,才意识到,那位陛下似乎也是修道之人,顿时察觉自己失言了。

玉照倒是明白她的意思,摇摇头说:“这是实话,修道之人性子确实奇怪。”

想起来自己依稀听过这件事。

太后听政那几年,华氏一族权贵至极,几个侄子都封了公侯,未婚的侄女儿都一并封做了县主。

虽是县主,出入皆是皇家公主仪仗,甚至华太后格外开恩,准许她们见了皇家的公主都可不行跪拜之礼。

出入宫门更是据不避让公主仪驾,更有传言其中一位华县主还曾当众诓掌赵氏公主,二女争一夫,逼迫的赵氏公主和离的。

后来......

后来就遭了大祸,男眷全处死了。

女眷倒是还活下来几位,估计这一位县主当年也是为了避祸,才出的家。

——

台上鼓声雷动,众多舞姬随着鼓的节奏扭动细柔腰肢,台下一片欢声笑语。

太后放下酒盏,目光划过前方台下,她人虽上了年纪,眼神却是极好。

瞧见皇后被一群女眷围着说话,也不知说的是什么,隔着老远,瞧不清人脸,也能猜到皇后这会儿脸上定时笑盈盈的。

太后忽然出声道:“转眼陛下大婚也将近两月了。”

皇帝虚握着酒盏,面露一副倾听的神色。

太后看着台上的歌舞,佯装不经意问道:“以往皇帝说清修不纳后宫,如今新娶了皇后,如今可还清修了?”

这天下男子,自然都是一般无二,管他日前如何,那是不知晓那事上的好,如今知晓了,焉能守得住身?

这同一个娘胎,同一个先帝的种,太后还真是不信,其他的兄弟都是个离不得女人的,就偏偏他是个与众不同的?

也没病没灾的,皇帝小时候她万分不喜,却也没虐待,曾经也听那些近身伺候的说了一嘴,说皇帝十来岁便成人了。

后边候立的李近麟一听这话,便知这是又在逼着主子自个儿承认自个儿不清修了。

之后是不是就要顺势给主子后宫添人呐?这太后以往可是见天儿的试探。

主子才跟娘娘大婚,太后这般快便要掺和起来........

李近麟心中哀叹,却也只是个奴才,不敢面露分毫。

皇帝执着筷箸默默夹了一口菜,似乎是没听见。

太后愠怒,将酒盏丢往面前桌上,发出一声沉响。

近身伺候的更瑟瑟发抖起来。

“皇帝?哀家问你话呢!”太后继续一字一句地催逼。

赵玄眸色也跟着沉了下来,凛声道:“不劳烦太后操心。”

太后长吸一口气,保养得宜的双手交织在身前,忍不住气的发抖起来,更被越激起深埋起来的恨意。

“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哀家怎能不操心?便是为了这前朝后宫的安稳,为了你父皇的在天之灵,皇帝你这般不立后宫,传出去都叫人笑话!你该选后宫了。”

赵玄耸着眼眸,漫不经心,“为前朝安稳,太后便也不该管这些,免得涉及到了旁的,再乱了起来,又不知几年才能平稳。”

她伸手按了按额角,几乎想要当众骂起这个孽障,只是两人的针锋相对,并未瞒得过下边耳朵支起的众人。

皇帝冷肃的表情,似也并不在意旁人偷听,太后倒是在意的。

她平缓了声音,不叫自己声音听起来宛如泼妇:“你至今子嗣也没一个,难不成就不是乱了朝政?!”

太后指着台下跟几个皇室宗亲家的小孩打闹的世子,“比你小许多的肃清,大儿子都七岁了!便是你亲侄子,听说世子妃都有身了。朝中拉帮结派,人心不稳,若真想稳了朝政,你也该早些选世家大族女郎入宫,封以高位,延绵子嗣,稳住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