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节(2 / 2)

楚陌在想日后是不是要提早晚歇:“不送。”看着庞大福离了翰林院,收回目光扭头后望,见谈宜田和江崇清正盯着他,不由冷笑一声。这两是属烂泥的,扶不上墙。

这什么眼神?谈宜田眨了眨水灵灵的鹿眼:“太子问的,不是我们主动招的。”他是看出来了,楚陌就想闲着。

江崇清也不知该笑还是该羡慕,算了,还是先乐一会。昨日他们一到清乾殿,太子就问楚陌怎么没来?他们便把事说了,太子听了,不住哼笑。

也是巧了,楚陌随着上朝的第一天,张仲病好了。在太和大殿见着站在一角的楚陌,张仲笑得慈祥。百官看热闹,可楚陌却冷着一张俊脸在漫不经心地磨着墨。

太子今日特地晚来了半刻,到了还有意清了清嗓子,好叫楚陌知道,他…才来。发俸禄的,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伸手拿俸禄的,却日日闲着,还时不时告个假。没这样的理儿。

“皇上驾到,”太监唱报。楚陌跪地,跟着百官唱:“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昌平皇帝走入大殿,目光扫过角落一方书案,老眼里滑过笑,坐到龙椅上:“平身。”

“谢皇上。”

站在文官之首的张仲巍巍颤颤地爬起,才退到殿旁,又出列跪到大殿中央:“皇上,老臣有事要奏。”

昌平皇帝早知张仲今日来早朝,望着殿下的人,不到一月竟苍老成这般,想必是心有负累。也罢,他也想听听他怎么狡辩:“准。”

“皇上,老臣冤枉。因为‘丫鬟暗子之事’,老臣背负欲掌控天下文士的污名,再有书岳楼,张氏对外是百口难辩。可老臣真的冤枉啊,苦思冥想,寻不到破口,就连自己都觉污名合理。不得不说暗里执棋者高明,直到近日流言再起,才叫老臣大悟。”

皇帝见张仲望向老四、老五,心里冷笑,转眼看认真记录的那位:“楚陌,‘丫鬟暗子之事’,你也是当事人,可有何要说?”

搁下笔,楚陌也不去大殿中央,只拱手向上:“回皇上的话,下臣以为张首辅漏说了两点。之前下臣送丫鬟去张府时,并非没细想过。书岳楼乃是书楼,似了书斋,但却不卖书,走了茶楼的路。

文士在楼里,可阅书品茗,与志同道合者论天下事。这本是好,但张家错在将书岳楼开遍了大景。这点张首辅已经提及,但还有两点引人怀疑。

一点,张首辅有一外甥,出身津州骆氏,昌平二十二年被下放到陕东齐州府。”

皇帝敛目,好个小子,把人杀了,他竟还敢当朝提起。如此坦荡荡,还有谁会疑他。太子敛下眼睫,嘴角扬着,果然朝上有楚陌才多趣味。

张仲望着那小儿,勉力保持着面上的悲壮,心里叫嚣着大胆狂徒。

“陕东是大景中北部最大的粮产之地,骆大人被下放到齐州府任知州。照着我朝地方官员的升迁制度,政绩优异,三年后他就可升至阳安府做知府。只要能力足够,假以时日,掌握陕东粮产并非难事。

下臣起初也没想到此,但骆大人昌平二十三年冬失踪了。他总不会无缘无故失踪,暗里冲的是什么?陕东有什么?

陕东有粮食。张首辅放外甥到陕东,是不是也为了粮食…”

“没有,”张仲断然否认,老泪纵横:“臣送骆斌云去齐州府,只是为了历练,希望他有一日能堪得大用,为民请命为皇上分忧。可哪想思虑不周,却叫执棋者以为是为了粮仓,害了他。臣长姐,就这一子啊皇上。”

“张首辅漏掉的第二点,便是张首辅刚承认的,是他把骆斌云下放到齐州府的。”楚陌直白言道:“知州五品官,张首辅不管着吏部,但吏部却在他掌控之中,他权力过大了。”

第65章 异动

他在说什么?太和大殿静得掉根针都能听见。一众大臣看着楚陌扔完一串炮仗后神情自若地拿起毛笔, 在册上快速书文,就好像刚那些话不是他说的。

张仲被气得浑身打战栗,这狂徒是要置他于死地呀!

太子憋着笑, 善之无愧于他的真心相待,吏部正是他想要下刀的地儿。吏部尚书严启是张仲的私交好友, 侍郎葛铭已更是张仲的外甥女婿。楚陌说吏部在张仲的掌握之中,此话一点不过。

这是一把已经被伯祖磨尖了的利刃, 皇帝眼里滑过笑意,在朝堂之上将话摊明,可没人敢说楚陌放肆。

站位与张仲隔着一位的吏部尚书严启, 握着玉圭的手指节泛白, 嘴紧抿着, 本就有些外翻的鼻孔, 因着气愤更是张大。相比之, 吏部侍郎葛铭已,面上倒是平静,窄长的眼睛半阖着, 睫毛下敛, 掩住了眸中的情绪。

缓了两口气,张仲辩道:“楚修撰,说老夫放骆斌云去齐州府的是你, 老夫亦不过是复述了你的话。另,骆斌云虽是我外甥, 可举贤不避亲。老夫不管着吏部,举贤而已,这有何不可?”

提笔离开文书,楚陌望向张仲:“下臣说的是猜测。张首辅宦海沉浮几十年, ‘慎’之一字该早已融入骨血。您复述下臣猜测,不是认同就是由心而发,觉本应如此。这不是承认,是什么?

另,举贤确实不避亲,但前提是‘贤’。下臣听闻,齐州府前任知州骆大人在国子监读书时,曾戏弄一西州来京求学的商贾子。在明知某教坊某花魁有病在身,还强制那士子与其欢合,致那士子染病,不久就退学离京了。

而骆大人之所以会戏弄那士子,只是因为士子家里晚了几天向他缴银钱。此事是怎么了却的,张首辅可以回去问问家里人,他们清楚,国子监的一些先生也清楚。

下臣读圣贤书,明事理,读大景律例,知法理。实不知什么时候一个国子监的学生,权势能盖过天子?”

“楚陌,你大胆。”张仲老眼暴突。

楚陌这会心里才舒快点,全不管他接着说:“天子爱民如子,可骆斌云骆大人却放肆剥民膏脂,谁给他的势和权力?这样的人,您称之为‘贤’,可真是让下臣不敢苟同。”

这脸打得可真够响亮的,景易深觉御史台要好好向楚陌学学。一天天地吵,却总吵不到点上。他们不是不知道穴点在哪,是心多有顾忌,不敢明说。

严启腮边一鼓,立时出列跪地:“臣识人不清,臣有罪。”这楚陌到底与张家有何仇怨,为何要紧咬不放?再这样下去,今日怕是要不得善终了。

他这一动,吏部侍郎葛铭已也不敢再站着了,忙出列:“臣有罪。”

冷哼一声,皇帝双目晦暗:“朕要知道楚陌所言是否属实?”亲孙被杀,楚镇中隐忍十数年,也不是什么事都没做。对骆斌云,楚陌是知之甚深。

张仲重咳着,磕下头:“皇上,老臣承认自己有私心,但很多事确实不知。长姐膝下就一子,爱之若命,多有包庇,对老臣有所隐瞒也是有的。这些罪,老臣不管是否属实都认下,也愿意承担罪责。但不臣之心,老臣没有。老臣实是被冤枉的。”

景易叹气:“张大人,孤也愿意相信你,但你不能光靠嘴说自家不存异心,得拿出点实据出来。不然…”回身看向下臣,“怎么与满朝文武交代?”

实据,他也想,但从哪拿?张仲摇着首:“老臣没有,张家冤枉,是有执棋者在背后要拿张家”

站在武将队列之中的永宁侯世子杨凌南,低头两腮鼓动着,强忍住笑。今天这早朝真太有意思了。

张仲下放骆斌云之事,都是暗里的枝叶末节,大家心知肚明。谁还没两亲戚、亲信?但揭出来,扯到明面上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再者,楚陌站的立场,高高的,不是天子就是百姓、圣贤、法理,关键还站得住脚。百官也别指望皇上会怎么他了,不占理的最多斥责两句,旁的莫想。皇上也怕欺了小的,引来老的。

听老太君说,方圆大师可护短了。娃都是自家最好。

就在众人以为张仲事今日又要不了了之时,御史王盛走出:“皇上,臣要弹劾吏部侍郎葛铭已修身不正,眷养外室。”

“臣没有。”葛铭已立时反驳:“城西云汐胡同宅里住着的乃是臣舅家表妹,父母早丧,两年前又丧夫,膝下无子无女,走投无路了才来投奔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