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节(2 / 2)

谢缈面无表情,轻瞥一侧的李成元。

“臣,拜见太子殿下。”李成元连忙下跪。

可等了片刻,他也没等到这位太子殿下再出声,他不由抬起头,便正见这紫衣少年正低睨着他。

“繁青,李尚书是给你出主意来了。”谢敏朝仍在御案后坐得稳稳当当,甚至还喝了口茶。

少年清泠的嗓音听不出喜怒。

“太子殿下容禀,”

李成元低首,顺着谢敏朝的话说了下去,“臣是听闻太子殿下流落北魏东陵时娶了位妻子,臣听说,她是戚明恪的女儿。”

他说罢,抬眼瞧了一眼谢缈,见他没反应,他便又道:“当年抱朴党何凤行攀咬戚永熙父子,致使这两父子先后含冤而亡,所幸玉真夫人终是为父兄洗清了冤屈……臣佩服戚永旭父子的品行,也敬佩玉真夫人这位国士,所以臣想将戚姑娘认作义女,有我李氏门庭之名,戚姑娘嫁与殿下,便会少去许多阻碍。”

“义女?”

谢缈单捻出这两字,他偏头看向御案后的谢敏朝,见谢敏朝一手撑着扶手正在吹茶碗里的热茶汤,他的目光又重新落于李成元身上,他一脚狠踢在李成元肩上,致使李成元后仰倒地。

“我竟不知,你们李家是什么了不得的门庭?”他嗤笑一声,一双眸子阴郁沉冷,“我的妻子自有她自己的姓氏,你又算什么东西?也敢来妄认义女?”

第31章

阳春宫。

“听闻太子将那戚家的姑娘带入东宫了。”常在贵妃吴氏身边服侍的宫娥绣屏一边将茶盏奉上,一边说道。

“他还真打算让她做太子妃?”吴氏抿了口茶,清冷的眉目微扬,唇畔流露几分浅薄的哂笑。

储君之正妻,本该是高门贵女,其中利益牵扯甚广,即便身为皇帝的谢敏朝肯应,只怕那满朝文武也绝不会容忍太子娶一个父母俱亡,只剩忠烈之后空名的孤女。

扎根南黎月童的世家大族与朝中势力盘根错节,多的是有心之人想将自己的女儿送入东宫。

“谢繁青身后已有一个裴太傅,若他真与朝中哪位重臣或是月童的世家大族结了姻亲,他的太子之位只怕就坐得更稳了。如今他偏要为那戚家的孤女要一个正妻之名,本宫本该作壁上观,”吴氏蹙起黛眉,将茶盏搁到一旁,“可天下人趋之若鹜的紫垣玉符又偏偏在她的手里。”

“不是说戚家那孤女在北魏时还是个丫鬟么?”绣屏立在一旁,小心翼翼道:“奴婢听人说,要入九重楼可不容易,她又如何做得到?”

吴氏垂眸,轻睨着绣帕上的花团锦簇。

倒也是了。

一个小丫头,又能有什么出息?

殿外金乌西沉,暮云四合。

“娘娘。”

头戴漆纱笼冠的太监匆匆进殿来,朝吴氏行礼,他满头大汗,一看便是一路跑回来的。

“如何?”

吴氏淡声问。

“太子殿下入九璋殿时,李尚书也在里头,奴才听人说,太子与李尚书似乎起了冲突。”

太监一五一十地答。

“李成元心急了。”吴氏只略微一想,便明白了个大概。

“母妃。”

殿外忽有一道声音传来,吴氏抬眼,瞧见那个迈进殿门的锦衣青年,她向来冷淡的眉目添了几分柔和,或又想起些什么,她的神情冷了些,静默地看那青年朝她行礼,随即她才缓缓开口:“你见过太子了?”

“儿臣奉父皇之命,去寻太子回宫。”谢詹泽在她身边坐下来,适时接过绣屏送上来的一盏茶。

“儿臣……瞧见银霜鸟了。”

他思及在热闹街市里,那檐上羽毛霜白的两只鸟,要饮茶的动作一顿,“繁青他为此女与父皇作对,怎么偏又给她下蛊?”

“儿啊,”吴氏伸手轻拍他的肩,“你如今还不信母妃么?你这个弟弟在去北魏的这六年里,早成了个疯子。”

“若那日他那一剑再准一些,我怕是就没有机会在今日同你说这些了。”吴氏或是想起那个清晨,那纵马宫中,一路疾驰而来,朝她扔出那柄带血的长剑的红衣少年,想起他恣肆郁冷的一个笑,她的脸色便更阴沉了些。

“那是因为母妃您派人去仙翁江刺杀他在先,”谢詹泽皱着眉头,有些无奈,“母妃,儿臣不是早劝过您么?无论他回不回来,做不做太子,都随他去,万事皆由父皇做主就好。”

“你也知道我和谢繁青之间早已经不可能相安无事了。”

吴氏的面色更加不好,她冷笑一声,“詹泽,你心善,可你想过没有,他是个连枕边人都要用蛊拴着的疯子,如今他做了太子,日后他再成为南黎的天子,他会放过我们母子吗?”

“谢詹泽,你如今倒是大度,倒是不争抢,你以为你凭的是什么?”吴氏似是恨铁不成钢般,睨着眼前的这个儿子,“是你父皇这多年来对你的偏爱,你知道你父皇最疼你,那谢宜澄争不过你,谢繁青被送去北魏时,你怕是也没想到他能活着回来吧?”

“母妃……”

也不知她戳中了他什么心事,他低眼,隔了会儿才说,“父皇既立他为太子,一定有父皇的道理,我们就听父皇的吧。”

他似乎极不情愿听吴氏说这些话,站起身来朝她又行了一礼,便道:“儿臣还有些事要做,晚膳时再来陪母妃。”

吴氏冷着脸,看着谢詹泽的背影消失在殿门,“那戚家的孤女进不了九重楼,但紫垣玉符绝不能落到别人手里。”

夜半时分下了一场急促的秋雨。

谢缈一出九璋殿,徐允嘉便走上前去替他撑伞,只是雨势渐盛,他这一路还是沾染了满身水气。

谢缈先在浴房里沐浴,换了身衣裳才回寝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