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节(2 / 2)

“等等,我听听——”唐棠被她一路拖行,死活赖住,“兰诀,停停停……”

“啊啊啊啊,别听——”

为什么她上周的周记突然在广播站冒出来???

回到教室,班上同学看见贺兰诀,纷纷恭喜:“不错啊贺兰诀,听见广播了,你那诗写得不错。”

“星星变成你,你变成星星,贺兰诀,你好可爱啊。”

“谢谢!”贺兰诀脸红,恨不得钻到桌子下去。

老周喊贺兰诀去办公室拿征文奖品。

贺兰诀埋怨他:“老师,你怎么把我周记拿去报名,我都没个心理准备。”

“写得挺好,蛮有童趣的,你思维发散性和想象力很好,文字很有生命力,我在办公室给其他老师念了,大家都觉得很新颖,耳目一新,很推荐,文学嘛,不应该是千篇一律的死气沉沉,更应该有莽撞的热情和活力……”

贺兰诀挠挠脸,也不知道说啥好。

遇上这样的语文老师,她能说啥。

征文的奖品有一张奖状,另外有一本笔记本和钢笔,拿进教室,周边同学都观摩了一回,廖敏之坐在一旁,看见时不时有同学过来跟贺兰诀聊几句,扫了眼她桌子上的奖状。

贺兰诀似乎注意到他的目光,红着脸,火速把东西全塞进了桌子里。

廖敏之收回视线。

顾超也听到了广播里朗诵的那首诗,当时在篮球场听见,有几句听起来还蛮有趣的,遇见贺兰诀在饮水机前泡咖啡,主动搭讪:“什么咖啡?挺香的。”

“蓝罐的麦斯威尔,香草味。”贺兰诀搅搅马克杯,“其实味道有点淡。”

顾超点头,装完水,转身要走,贺兰诀喊住他:“顾超。”

“嗯?”

贺兰诀支支吾吾:“那个女生是谁呀?”

“哪个女生?”他挑眉,“你说哪个?”

“周末,你们家楼下,那个大眼睛的女生。”贺兰诀问,“你们原先高一班的同学吗?”

顾超旋即明白:“何雨濛啊,我们原先高一班的心理委员。”

“你们是好朋友吧?你和廖敏之,还有她。”

顾超瞅了她一眼:“挺不错的。”

贺兰诀轻轻“哦”了声,瞅着他,直接了当问:“那她是喜欢你?还是喜欢廖敏之啊?”

这个问题,她反复思考了很久。

不是正常的同学和朋友吧。

顾超被自己的口水呛住,猛咳了几声。

这妹子什么意思?

说话要不要这么直接。

“喜欢我干嘛?八竿子打不着的。”顾超解释,“她以前是廖敏之的同桌,跟你一样。”

贺兰诀看着他,好像是笑眯眯的,又好像没在笑:“那她喜欢廖敏之啊?”

顾超有点不敢说话,似是而非点点头,硬着头皮喝了口滚烫的水,捂着嗓子,转身走了。

第13章

差生文具多,学霸两支笔。

前一句非贺兰诀莫属。

她桌上的练习册教辅书五花八门,有名气的、畅销的、排版好看的通通要买,享受“我花钱买”等于“我收获”的心理安慰。

有一套《小题狂练》,贺兰诀看廖敏之一直在用,特意翻出来宠幸。

廖敏之的成绩不拔尖,但他语文和英语算弱势,数理化生这几科很扎实,分数在班上也能排得上号,但他完全不出众,全班师生对他都有种“默默旁观”的心态。

当然有隐晦的关心和帮助,比如化学老师每次布置作业,都是顺手抽出廖敏之的作业本,在他练习册上勾题。各科作业发下来,廖敏之本子上的评语字数也比其他人多。

贺兰诀也完全没有客气,同桌本来就应该互帮互助,她戳他的胳膊,把作业挪过去,笔尖一指,让他教作业。

不常用的字词和公式,他念起来会特别的拗口生涩,例如“磷酸二酯键”和“二烯烃”此类,廖敏之大概是没耐心说太多的话,会直接拾笔给她演算推导,贺兰诀也学会了用表情说话,摇头还是点头,迷茫皱眉还是恍然大悟。

难题讲完,贺兰诀给他糖吃,是草莓味的阿尔卑斯,也是她最常吃的零食,上课偷偷含一颗,便于集中注意力。

他们两第一次见面,她买的也是这牌子的糖果,吃完绿豆冰棒后含进冰凉凉的嘴里,甜蜜在舌根扩散。

第二天上学,廖敏之直接回赠给她一管咖啡口味的阿尔卑斯。

“你家超市的吗?”

“嗯。”

“偷的吗?”她故意逗他。